伊西科
坐穩了高端醫療市場老大位子的GE醫療正彎下身來搶占中國基層醫療的大蛋糕。
這不是GE醫療第一次對中國基層醫療市場表露野心,卻是這家公司首次明確提出針對性戰略。2月22日,在全國政協禮堂,去年10月剛剛上任的GE醫療第一位本土大中華區總裁段小纓和三位來自中國基層醫療的代表聯合啟動了旨在開拓基層醫療的“春風計劃”。
段小纓表示:“雖然現在基層醫療在我們業務中占比還很小,但我們希望用3~5年時間,在中國市場上把GE醫療現有業務中高端和基層8:2的比例調整至5:5。”
據介紹,“春風計劃”將從四大方面著手,即推出符合基層醫療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健全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網絡、推廣醫療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強化基層服務和培訓,以建立所謂“全方位基層醫療支持體系”。GE醫療在現場發布了針對基層醫療的全新高性價比醫療產品——星光系列X光機。接下來,該公司還將以基層醫療需求為先,量身開發近20款高性價比產品,涵蓋CT、X光機、超聲儀、心電儀、監護儀、呼吸機等多個系列。
“現在好多設備說明書上面都是英文,我們希望能夠都翻譯成中文,便于我們基層人員讀了說明就可以應用。”來自陜西渭南市的臨渭區衛生局長屈忠敏首先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對此,段小纓笑著回應道:“我們本次發布的星光系列X光機就是智能化全中文操作界面,并且100%由GE中國團隊為中國市場設計,在中國組裝。”
具體來說,歷時三年的GE醫療“春風計劃”將分為三個階段。2011年是第一階段,除了推出新的基層醫療產品外,GE醫療還將在年內建立5個醫療信息化試點、7個“鄉鎮衛生示范院”項目,開展300多場培訓。年內,GE成都全球創新中心也將成立,其業務重點是支持GE醫療集團配合國家醫改政策,為中國基層醫療市場量身定做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促進GE新產品和新技術在中國本土的開發和應用,并將成立長期的醫生培訓中心。“春風計劃”第二和第三階段將依據第一階段的實施成果進行調整,以適應基層醫療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格局是外資公司穩占高端,本土廠家在中低端市場遍地開花。雖然GE醫療,西門子和飛利浦三家穩握80%的高層醫療市場份額,國內三甲醫院相關設備也幾乎全是外資的天下,但這些大佬轉戰鄉村和社區等中低端基層醫療市場,成功幾率又有多大?“我們有可依賴的全球資源、優秀的本土團隊,并且GE一直以來把中國視為‘第二故鄉。”段小纓認為,這是GE醫療基層戰略的三大優勢。
2009年5月,GE在“綠色創想”之后推出了“健康創想”戰略,計劃5年內在全球投資60億美元。2010年11月初,GE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訪華時又宣布,三年內將投入超過20億美元,其中5億美元用于在中國加強研發活動和建立多個創新中心,更好服務于西南、西北、東北和中部市場,另外超過15億美元的資金將用于建立新的合資企業。今年初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期間,中美達成了新的衛生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PPH),旨在幫助促進中國醫藥技術的進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GE是該項目10個創始美國企業成員之一。
除了GE醫療之外,飛利浦、西門子等早就推出了相應的基層醫療戰略和產品,并與本土醫療公司合作開拓市場,從柯達醫療演變而來的銳珂醫療更是自幾年前就躬耕中國基層醫療市場,龐大的農村醫療市場為其貢獻了約60%~70%的業務量。與此同時,本土醫療公司的佼佼者如萬東醫療等也在力保大本營,并發力進軍中高端市場。對這些內外資醫療公司來說,誰都不想錯過新醫改帶來的8500億元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