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引進俄羅斯大果沙棘新品種,讓老百姓從原本只是用作固沙保土的沙棘中收到了經濟效益。他成功發明“沙漠人參”肉蓯蓉的人工接種技術,減少了人們對這一野生植物的破壞,也為沙漠保留住更多的綠色。
在新疆,綠色就是希望。綠色就是美,而播撒綠色的人也就為人們播撒了生存的希望。新疆博林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鄭興國就是這樣一個播綠人。
1997年,時任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林業局副局長的鄭興國,因該縣草莓制品公司管理不善,負債近千萬,被縣領導派去管理草莓公司。就在他為公司的設備陳舊、技術落后而一籌莫展時,昌吉州引智辦的及時出現使他的公司出現了轉機。由昌吉州引智辦牽線搭橋,公司先后從英國和法國請來了兩名世界一流的果醬機械制造專家,專家根據實際情況對幾條生產線的設備進行了改進,并現場指導培訓了技術人員。利用這個機會,鄭興國狠抓技術隊伍建設和新產品研發以消化吸收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不到一年的時間企業就恢復了生機和活力。1998年,由他主持的《小漿果綜合技術研究、產業化開發》項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品種引進促生新產業
2000年,吉木薩爾縣縣委、縣政府對該縣林木良種試驗站進行改制,新疆博林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成立,鄭興國任董事長、總經理。
擺脫了舊體制的束縛,他立足長遠,把目光放在加強國際間技術交流上。10多年來,他先后引進了美國多倍體速生楊、黑核桃、四翅濱藜、法國薰衣草、荷蘭郁金香、日本無味大蒜、俄羅斯大果沙棘以及黑加侖等60多個優良品種,先后17次請相關領域的國外專家前來開展技術指導,4次派技術人員參加了國家外專局舉辦的美國黑核桃、俄羅斯大果沙棘培訓班。荷蘭郁金香和俄羅斯大果沙棘的成功引種就是很好的例子。
2001年至2008年,鄭興國先后5次邀請荷蘭郁金香專家威姆·布恩(Wim Boon)來公司考察、指導,歷經6年時間,解決了郁金香種球在新疆自繁的技術難題。有了技術的支撐和種球數量的保障,不僅使公司的科技實力得到了加強,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2006年~2010年,新疆五家渠青格達湖風景區連續舉辦了5屆新疆郁金香花展,百萬株鮮花如期“亮相”景區,時值“五一”黃金周,吸引了大批游客。2005年5月,由他主持完成的《荷蘭郁金香優良品種引種與復壯繁育》項目順利通過自治區專家驗收,該研究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新疆北部,沙棘因其根系發達,抗旱、適應性強,是防風固沙保土的優良樹種,也是被水利部首選作為防堤護壩的優良樹種。其果實富含維生素C、黃酮、多種氨基酸等活性物質,被科學界譽為“第三代綠色水果”。由于原有品種存在刺多、產量小、采摘難等問題,沙棘的經濟效益—直未能得到很好的開發。
自1999年開始,通過區、州引智部門牽線搭橋,鄭興國先后引進了17個無刺、豐產的俄羅斯大果沙棘新品種,期間,通過邀請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大果沙棘專家烏謝科·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先生前來開展技術交流,掌握了大果沙棘品種栽培和擴繁技術。在他的帶領下,歷時5年篩選出的3個大果沙棘新品種,現階段正在進行區域試驗數據的收集和自治區良種審定的申報工作。
目前,俄羅斯大果沙棘已成為新疆生態建設、退耕還林工程的先鋒樹種。鄭興國主持的《俄羅斯大果沙棘引種與無性繁殖》項目,2006年獲得自治區的科技成果鑒定,他本人于2007年被昌吉州政府授予“昌吉州引智先進工作者”稱號。
1萬株、10萬株、200萬株……從2001年到2010年,鄭興國將引進的俄羅斯大果沙棘實現了規模化繁殖,吉木薩爾縣農牧民也由最初的“要我種”,轉變為“我要種”,種植近2萬畝。2007年我國沙棘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高原圣果公司與吉木薩爾縣政府簽訂了20萬畝的沙棘發展協議,沙棘產業正在成為當地的一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由博林公司引進的大果沙棘、黑加侖、榨汁葡萄新品種已成為吉木薩爾縣小漿果產業化發展的主栽品種,為農牧民致富創造了一個機遇,為新疆生態建設做出了貢獻。
讓“沙漠人參”護沙漠
請進來不忘走出去。鄭興國先后到西歐七國、美國、俄羅斯參加生態保護、荒漠治理、小漿果加工培訓班。2001年,鄭興國赴美國參加荒漠治理培訓,他驚奇地發現,美國對荒漠并沒有什么治理技術,只有如何更有效地保護荒漠,不讓人為破壞的理念。美國之行,給從事林業工作20多年的鄭興國以極大的震撼。他對以前提倡的沙漠治理方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鄭興國的家鄉,沙漠里有一種肉蓯蓉,是珍貴的藥用植物,有“沙漠人參”之美稱,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近年來人們大量挖掘,使該野生資源已瀕臨滅絕,也直接破壞了沙生植物,造成沙區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
為了改善這一狀況,他開始了在沙生植物上接種肉蓯蓉試驗,并獲得成功,2007年獲得一項創造發明專利。人工接種肉蓯蓉技術,既實現了對原有野生植被的有效保護,也為沙漠地區農牧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新途徑,畝收入達500元以上。昌吉州人民政府號召全州以此項技術為依托發展沙產業的現場會開到了博林公司的田間地頭。僅吉木薩爾縣就人工接種T6萬畝肉蓯蓉。幾年來他已將這項技術推廣到全疆,并遠至甘肅、內蒙古、青海等省區。
2003年,鄭興國被中國沙產業學會授予“全國治沙暨沙產業先進工作者”稱號。
繁育推廣播綠大地
引智10余年來,鄭興國的公司煥發出勃勃生機,經營總面積由2560畝增加到8300畝,公司下轄五大生產試驗基地,在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的同時,良種苗木品種由150多個增加到目前的700多個,每年向社會提供各類技術2500多萬株,產量增加了5倍,公司先后榮獲國家林業部“全國質量信得過苗圃”和“全國無檢疫對象苗圃”稱號。
為真正實現播綠大地的心愿,鄭興國的眼光不僅放在新品種的引進、改良研究上,他更重視引智成果的推廣應用。為此,他建立起了陜速繁殖體系,包括120平方米的組培室、40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15座全光噴霧,這些先進的設備可年產苗木300萬株,相當于33.3公頃地產出的苗。
隨著近年來新疆各地花卉市場的火速發展和防沙治沙工程的穩步推進,面對大量郁金香種球、沙棘種苗仍靠進口滿足的現狀,鄭興國又描繪著新的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新建一個占地200畝的郁金香種球繁育基地和一個占地500畝的沙棘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基地建成后,將實現年產郁金香種球150萬-200萬頭,年繁育沙棘1000萬株的目標。
鄭興國的目光,永遠瞄著新的起點,以綠色的情懷和永無止境的追求,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他那綠色的心愿。(昌吉州外專局朱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