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廣江 暨佩娟 張金江等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快速發展,“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國企業紛紛到海外投資設廠,實施“本土化”戰略,為當地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海外中資企業與自己的外籍員工們風雨同舟、一起成長。
一起成長
“我很幸運能與中國公司一起成長。”中國中鋼南非鉻業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歐內斯特·艾夫斯說。從1999年開始,他已經為中鋼集團工作了將近12年。
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桑頓地區的中央商務區,中鋼集團駐非洲代表處的大樓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它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近年來大規模進入南非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在這座醒目的辦公樓內,艾夫斯是為數不多的當地高層管理人員之一。
“現在的潮流是不要在一個公司待太久,但在中國公司里完全不一樣,中國公司吸引了我與它一起成長,”艾夫斯說,十幾年前,公司只有一個冶煉爐,年產量只有5萬噸,現在公司年產量有近40萬噸,“這是不同尋常的成就。”他與公司一起度過了市場需求旺盛和低迷的時期,而現在已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又看到了新的曙光。
說起當初為何選擇中鋼,艾夫斯說,他對亞洲文化很感興趣,并且想進一步了解中國人如何做生意以及中國企業文化,因此當中鋼招聘時他決定嘗試—下。“事實證明,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他說,中鋼為他提供了富有競爭力的工資,而且其他補貼等待遇都不錯,這讓他能夠如愿地照顧好有5個孩子的大家庭。此外,工作滿意度高也是他在中鋼從基層干起,并且能夠成為高管的原因之一。他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很多人開始認識到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聰明的商人都會愿意與中國企業做生意,他為能與中國市場打交道而感到高興。
“在中國公司工作改變了我的生活。”艾夫斯說,這份工作使他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并且有機會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旅行。“如果不是中國公司,也許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他表示,中國公司的到來已使他這樣的南非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完全可以想象中國公司也給非洲農村地區的人們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他說,中鋼在南非北部的林波波省雇用了很多當地人,并提供了安全的、令人滿意的工作環境,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雙贏的結果。
在中鋼的工作,使艾夫斯同中國格外親熱。他和他家人現在都能使用筷子,他的孩子對亞洲文化興趣濃厚。他還深刻體會到了中國人的工作熱情。他說,中國存在激烈競爭,因此中國人做事盡職盡責,無論什么事情都會盡100%的努力。
中鋼非洲代表處總代表張素偉說,該公司在非洲有約7000名正式員工,但只有不到20名中國人,雇用當地人對公司的發展很有益處。他說,艾夫斯這樣的當地人熟悉南非工作環境,在工作中有很大的優勢。在艾夫斯的帶領下,公司銷售量不斷增加,僅去年的銷售量就比2009年增加了兩倍。
機會均等
30多歲的布瑟亞玲出生在泰國芭提雅附近的羅勇府,在華為技術(泰國)有限公司工作了3年,目前任部門經理。一見面,她就興奮地告訴記者:“我清楚地記得我是在2008年1月8日來華為工作的。我當時就確信,到中國企業工作這個選擇一定不會錯。以前泰國人都以能進歐洲、美國的企業為榮,現在我選擇了中國企業,成了中國企業的一員,我感到非常幸運和驕傲。我的姐妹們一聽說我在華為工作,都十分驚羨。”
談到中國企業和其他外企的不同,布瑟亞玲說:“中國企業最顯著的特點是,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為實現公司的目標和承諾,努力投入自己100%的精力和熱情。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很優秀,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認真學習。”她說,中國員工的性格坦率直接,工作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當面交換看法,她和中國員工的溝通因此非常順暢。
布瑟亞玲介紹說,華為技術(泰國)有限公司一共有員工400多人,其中有300多位泰國當地員工。華為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推行本土化,泰國員工在職位晉升上和中國員工享有的機會平等。泰國人在中資企業可以達到很高的級別,經理、技術部主任等中層領導崗位上的泰國員工很多,高層也有一些。在日常工作中,不同級別員工之間的等級差別并不太明顯,有不同意見隨時可以直接反饋給更高級別的經理。
“公司經常會根據整體業績情況獎勵員工,無論是大項目還是小項目,只要達到了預定目標就可以得到獎賞。大家一起用餐、爬山、打球、游泳,每年公司還會組織一次年終宴會,記得去年宴會上有一個節目是中國功夫和泰拳的聯合表演,表演中國功夫的演員一半是泰國員工,一半是中國員工,體現了發憤圖強、昂揚向上的積極精神。”
采訪結束時,布瑟亞玲充滿期待地說:“我去過中國的深圳和上海,那里生活節奏很快,充滿活力。現在公司里很多同事都在學習中文,我也在了解中國歷史,最近還在讀一本非常有趣的中國小說,有機會一定要到北京看看。”
風雨同舟
雷耶斯女士是中國恒天(墨西哥)實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助理,中等個子,大眼睛,一說話帶著滿臉的笑。她跟記者說起這家中國公司時如數家珍,贊不絕口。難怪,雷耶斯在這家公司的工齡幾乎和公司成立的時間一樣長。
雷耶斯告訴記者,恒天公司是1999年9月在墨西哥西北部的索諾拉州奧夫雷貢市注冊成立的,投資近1億美元,是一家棉紡織廠。中國投資的這家公司在當地稱得上是最大的企業。當時大家對中國人都感到好奇,都為這么大的工廠和現代化的設備而贊嘆。2001年5月28日公司開業那天,當時的墨西哥總統福克斯還親自從首都趕來剪彩。雷耶斯當時就在開業典禮現場,她為能進入這么一家公司感到高興。
當時同她一起進公司的有200多人,都是索諾拉州當地人。隨著公司的發展,現在墨西哥員工已增加到了400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公司沖擊很大,產品銷量下滑,即使在這種困難情況下,公司也沒有辭退過一名墨西哥員工。為了渡過難關,不讓墨西哥員工失業,公司安排合同到期的部分中國員工回國,把位置留給當地人;按時給他們發工資,從來沒有拖欠過,即使前兩年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也是如此,這都讓他們非常感動。
雷耶斯說,公司每年都對固定資產有新投人,年均投入約40萬美元,2011年又投入近160萬美元來改造老設備,提高棉紗產量和質量。以前公司產品大部分出口美國,前兩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美國市場需求下滑,影響了公司向美國的出口。公司就開拓新的市場,2009年開始向中國出口棉紗,目前已出口產品總價值近1300萬美元。這對拉動墨西哥的出口和促進墨中兩國進出口貿易平衡非常有利。
雷耶斯介紹說,恒天公司在當地是個繳稅大戶,2001年到2010年繳稅近650萬美元,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約400萬美元。公司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和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因此在當地非常受歡迎。
雷耶斯最后說:“我愛中國公司,我努力工作。你看,
我在這里工作都快10年了,我還要干下去呢!2001年進入公司后,我一直負責員工招聘和管理工作。由于我工作干得好,升任了人力資源部部長助理,2010年我還被評為優秀員工。為了獎勵我,公司還邀請我去了中國。我到了北京、上海,玩得非常開心,其他員工都很羨慕我,我也為自己驕傲。要不是進入這家中國公司,我哪能有這樣的機會呀!”
永生難忘
“就我個人而言,在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工作收獲了兩次永生難忘的經歷。第一次是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代表中國銀行參加了奧運圣火火炬接力傳遞。另一次是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時,我有幸在芝加哥見到了胡錦濤主席。”這是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副總經理理查·勃列斯比對記者道出的心里話。
勃列斯比是最早加入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的當地高級管理人員。早在10年前,他就走進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的大門,成為公司一員。
談到10年前的這一決定,他說:“我有興趣加入中國銀行,是因為10年前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趨勢已非常明顯。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業務發展迅速,這使我獲得了成為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一員的機會。”“選擇中國銀行,還因為中國銀行是世界主要的全球性金融機構之一。現在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一梯隊國家,中國銀行也成為‘世界第一梯隊金融機構。我不能錯過參與中國發展和中國銀行發展這個激動人心的機會。”
勃列斯比一直擔任分行副總經理,負責過分行多個領域的業務工作,目前分管的銀行業務包括清算、司庫和外匯后臺業務、財務管理報告等。他“有職有權”。他說:“分行總經理黎曉靜尊重我的經驗。當然,作為總經理,他在總行的領導下負責分行發展的大方向,但對分行高管團隊實行參與式的管理模式。”
盡管勃列斯比不講中文,但他與中國同事的溝通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他們都能講流利的英語”。
他告訴記者,10年來,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除分行業務人發展外,工作人員的構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0年前當我加入分行管理團隊時,分行已在紐約立足20年,但工作人員仍以中國派出為主。現在分行近90%的工作人員在當地雇用,這對分行的成功至關重要。中國銀行總行認識到,分行要成功,就必須建立復合型的管理團隊。管理人員既需要來自總行,因為他們了解中國,同時也需要當地有經驗的銀行家。今天分行的復合型管理團隊運行得非常好。”(摘編自《人民網》201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