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剛
去年發生的富士康公司多起員工跳樓事件和多起校園襲童案件,引起全社會對精神健康引發的突發事件的關注。如何有效杜絕此類悲劇事件的發生。國際上,美國等國家已在此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去年發生的富士康公司多起員工跳樓事件和多起校園襲童案件,引起全社會對此類具有極大危害性的突發事件的關注。中國要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維護社會穩定,必須建立一套預防突發事件的機制,有效杜絕此類悲劇事件的發生。國際上,美國等國家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美國,由醫療保健網、社會工作者、警察及相關民事法律機制共同構成了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其中,醫療保健網承擔的醫療救助和健康管理,尤其是其中對精神健康的救助管理是重要一環。美國的一些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打造有效力的醫療保健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一種狀態,包括身體和精神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即所謂的身心健康。根據美國和西方國家有關研究報道,大約70%的自殺和謀殺事件的當事人在事發之前曾經尋求過醫療幫顧,去過急診室,相當一部分人還看過精神科醫生。這些病人的尋醫行為可以解釋為自覺不自覺地在尋找機會發聲,為自己減壓,處理得當,絕大多數事件都有機會預防。
這就要求社會醫療保健網必須具有普及性,每一位公民都能夠看得到和看得起醫生。醫生有必要和病人建立固定而密切的聯系。在美國,許多醫生知道的個人隱私,病人的配偶子女也不一定知道。醫生的職業素質非常重要,基層醫生必須具有處理常見精神科急診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于訓練。在美國,行為科學心理學是基礎醫學的主要課程之一,臨床醫學階段,精神病學是與內、外、婦、兒和公共衛生同列的主課之一。住院醫師培訓時,處理病人的精神健康問題更是幾乎每天都能遇到的問題。
比較中美醫師培訓,在內、外、婦、兒,乃至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方面并沒有多大差別,在精神病學方面則存在很大區別,無論是理論還是臨床實踐,美國的培訓都更深入細致,更實用,細致到教你看病時眼睛瞧何處,病人嚎啕大哭時你如何應對;實用到有朝一日遇事只需要一步步照搬培訓所學。中國精神病學方面的醫學教育不是沒有進步,只是進步不夠大,特別是早年畢業的基層醫師,這方面的訓練更是不足。中國要打造一個能夠在預防突發事件中有效用的醫療保健網,基層醫師在行為科學、精神醫學方面的訓練亟待加強。
基層醫療網在預防自殺方面的作用已經在美國有所體現,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資料,那么,這些理論是否適用于中國?在中國,目前的研究很少,中國應該對此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工作。校園襲童事件應該歸為攻擊性自殺行為,連續發生校園襲童事件和富士康的N連跳顯示出某種“傳染”性。其中的促發因素是什么,有沒有共同性,有沒有當事人在事發前看過醫生,或者尋求過任何解決之道?如果事發前看醫生的比例遠遠低于國外報道,是什么原因讓國人至今“有病不求藥”?不妨試試加強有關國家科研基金撥款,讓國內的精神心理學專家參與每個事件的調查,深入研究每一位在押的校園襲童案當事人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其精神心理世界。其中所獲寫出來發表,應該對今后的突發事件預防,包括指導基層醫師如何動作,乃至媒體如何改進有關報道有益處。
說到健康管理,一般人想得到身體健康,其實,這只是健康的一半。隨手翻翻國內出版的衛生保健雜志,討論吃、喝、拉、撒的都不缺,就是少有提到精神健康管理的。富士康的掌門人郭臺銘先生,在跳樓事件后,為企業請來高僧。但是,也許在富士康建立健康管理機制才是最有效的辦法,讓每一位員工都有固定聯系的基層醫生,讓每一位員工都有時間看醫生,為員工們做身心健康管理。
國際上很多先進的企業都引進了EAP服務,就是企業員工心理幫助計劃,企業通過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購買這個計劃,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得到一個卡,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向心理專家求助。曾經有家企業的一位主管發現一名員工有厭世的情緒,主管就和心理咨詢顧問探討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然后商量好一個方案,逐步地跟員工接觸,最后讓員工進行心理治療,通過專業機構的幫扶把可能的自殺事件扼殺在搖籃里。
另外,更重要的是個人價值觀的認識。現在,很多人會把自殺事件和貧困、困窘聯系在一起,但各種數據都不支持這種看法,其實是貧窮感和失敗感最后造就了自殺和一些極端的案例。在社會總體給了一種單一的評判成功標準的壓力下,我們每一個人該怎樣來疏解這種壓力,怎樣用更豐富多元的成功標準來評判我們自己,讓我們走出壓力的陰影呢?
現在,在一定程度上一味地強調成功,強調努力,強調奮斗的價值觀,我們也應該有部分的反思。其實更豐富的人生,更多元化的人生目標應該作為一種倡導,而不僅僅把一種物質上的成功,地位上的成功當成人生的主要的、唯一的奮斗目標。認為如果沒有達到,這樣的人生就是不值得過的人生。如果從教育的源頭來改變這種看法的話,那么對于緩解后來一代人的心理壓力會有一些好處。
社會工作者與警察
美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很有點像中國的人民調解員,但這些社工從不勸和,因而更像協調員。病人出院和解除羈押后協調與病人有關的方方面面。比如,有的社工陪同病人看精神科醫生,安排與其子女見面,協調有關的談判和訴訟。當有關人士的火氣有所疏通,產生意外社會突發事件的概率就大大減少了。
在過去的10余年中,美國出現了一批社區衛生工作者,其迅速成長為一支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要力量。社區衛生工作者,指的是在其自身居住的社區里幫助人和團體接受社區衛生服務并向社區成員們講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識的非醫療從業人員。在美國的公共衛生系統中,社區衛生工作者憑借他們對自身社區文化、行為以及需求的廣博知識,積極參加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衛生教育等有關的活動,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社區衛生工作者在與健康相關的諸多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隨著角色的不斷增加,社區衛生工作者在特定的醫療領域和社會公益領域下的培訓和認證工作日益受到美國各州的重視。
在美國,警察在接到有關此類突發事件的報案時,有一個案件序號,之后要將相關情況寫進涉案人的病歷存檔。近幾年因為科技發展,GPS普及,法院可以命令涉案人戴定位器,監視其行蹤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值得指出的是,在美國,無論社工還是警察,都要求經過正規培訓,社工要有證書才能上崗,警察都是警校畢業的。培訓時,如何處理突發事件是重點之一。
要防止突發事件,基層醫生不可能單獨行動,必須有精神專科醫生做靠山,有社工和警察配合行動。基層醫生的作用除了為病人做精神健康方面的咨詢管理外,還在病人康復后擔負隨訪和健康維護的任務。基層醫生和精神科醫生以及社工需要互動。單獨行動不但效果不佳,還會有危險。
相應的法律保障制度
5150是美國加州有關法規里的一章,該法規允許有資格的執法人員或臨床醫生,在確信某人對其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時,合法地強制性地扣押病人。一般只有警官、急診和精神科醫生有簽發資格,而5150的解除多半需要精神科醫生。
剝奪一個人的自由對于以個人自由精神立國的美國人來說不是一件小事,有關人員弄不好就會吃官司。5150一章對其的應用指針和標準、簽發者的資格、應用、程序、文檔記錄等等都有詳細規定。對受控于5150的病人,有些權利不能被剝奪,比如病人接受合理治療的權利,個人尊嚴、隱私權,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不危及生命的情況下,病人有拒絕治療,包括手術治療的權利。5150的有效期有一定限度,一般只有3天。3天之內,請精神科會診,研判病人是否不再具有危險性,是否可以出院,還是需要繼續強迫住院治療。有了這個5150,司法、警察、醫務人員在處理突發事件,特別是與精神病有關的突發事件時就有個法度,而不至于隨心所欲地亂來。
明確工會的職責
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其根源還在于社會存在貧富不均等矛盾,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矛盾,才能徹底杜絕此類具有極大危害性的突發事件。中國目前正處于轉型期,市場經濟必然帶來勞資矛盾。一方面,如果資方壓榨太甚,勞動者受壓迫過深易導致過激行為,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對社會破壞性極大;另一方面,如果勞動者一方要求過度,像美國汽車工會所為,可以搞垮GM那樣的大公司和美國的汽車工業,同樣對社會發展不利。
美國的工會收取相當高的會費。會員失業,不僅可以從政府領取失業金,還可以從工會拿一定補助,基本生活有保障。待業工人往往按失業先后在工會掛號排隊,也是一種人才儲備,一有機會,由工會安排復工。如此就業市場平穩有序,對勞資雙方都有利。美國的工潮極少,與這樣的工會制度有很大關系。
目前,中國的勞動者處于弱勢,需要有組織地與資方互動。企業的黨團工會,特別是工會,應該站在工人一邊組織和資方的談判,為工人爭取權益。工會的工作重點不只是為工人爭福利和合理報酬,還應該爭取參與決定用人權。工會不要干涉雇傭人員,但有工人被解雇,工會應當出面討個說法。
中間調停人的角色應該由政府擔當,如何擔當好這一角色也是對黨和政府的執政藝術和能力的考驗。要避免出現情緒低落甚至憤怒的勞動者,他們不會積極主動地工作,不利于企業發展,減緩國家生產力提高,還可能造成社會突發事件。
由此可見,為了有效地防止類似校園襲擊兒童和富士康N連跳事件發生,有必要加強加快基層醫療網建設,特別是基層醫生培訓和精神科醫生培訓;加強社會工作者和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警察應該接受有關處理社會突發事件的專門培訓,最好是警察都經過警校正規培訓,在警校就完成這方面的正規訓練;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法制建設要跟上,根據中國的國情,制定類似5150的法律條文,使有關各方遇事時分工合作又責任明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文由中國科協海智辦供稿,王子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