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弘旭
32歲之前,她是專業會計師,是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40歲那年,她卻以餐飲人的角色站上第一線,籌設新的餐飲品牌:餐點內容、品牌名稱、工作團隊、陳設風格,全部都得自己來。
在臺灣最大的餐飲集團“王品”擔任財務長的8年時間,楊秀慧學會“拋棄專業”,讓她從會計師變身年營收4億元(新臺幣,下同)的夏慕尼鐵板燒總經理。
第一個放下:自以為的專業
進入職場,講究專業能力,楊秀慧卻須反其道“拋棄專業”。這么做的原因,來自進入“王品”的第一堂震撼教育:“上一份工作,面對的客戶和同事都是會計師,我接任‘王品財務長之后,還依照以前的標準做事,以為別人會交接給你完整的稅務報表。”
死守著標準做事,楊秀慧上任3個月就犯下大錯,重復繳納王品集團當年的營業所得稅,虧空公司70萬元。“我才發現,以前累積的專業只是我自以為的專業,在這里派不上用場。”原來,新公司需要的是更基礎的工作,需要重新建立制度,而不是像過去一般審閱財報就夠了。
為了表示自己真的放下,楊秀慧主動在王品集團內部會議上,公開向董事長以及所有重要干部坦承錯誤。財務長要承認自己在最擅長的財務報表上出錯,這是楊秀慧前所未有的恥辱,“有同事當場跟我說,這件事悄悄補過去也沒有人會知道,但我決定向所有人公開,就是用這件事來警告自己,要舍棄過去的專業自尊。”
事后董事長如此贊譽她:“認錯是最大的武器!”楊秀慧反而因為這件事,從一位空降的財務長,成為王品“醒獅團計劃”的成員,被欽點成為內部創業的主管。
第二個放下:傳統報表制度
擺脫專業后,楊秀慧以更宏觀的眼光來協助集團的決策。楊秀慧回憶,當年內部推行即時獎勵、立即分享的“海豚領導學”時,這想法根本是挑戰會計制度的極限。
“海豚領導學”強調即時和分紅兩個關鍵,每個月除了本薪,每家店內的利潤盈余都會按照比率全員共享,但“王品”當時旗下3個品牌,每個品牌都有分店,每家分店的收入、開支都不一樣,依照會計學準則,應該匯整到總公司報表結算之后再來分紅,不可能當月即時結算。
“我曾試圖把損益表觀念教給店長和主廚,他們都說看不懂,不要學。”楊秀慧“拋棄專業”的訓練再次起到關鍵作用:“后來我就為每家店開立一個專屬賬戶,每家分店收入全部存到這個戶頭,店的進貨、人事、管銷開支也從這個戶頭上支出。用一個戶頭,讓不懂的員工學會看現金流量表。學會從賬戶看現金流量后,每家店長變得比我們還懂得斤斤計較,比我們還摳門,因為結余的現金就是他們的紅利,省下來的錢都會進到他們口袋,這樣的店,怎么會不賺錢呢?”
楊秀慧的大膽創新嚇壞不少會計師朋友,直呼:“你真的是學專業會計出身的人嗎?”這些帶有微貶意的評價,楊秀慧聽來卻是最高的贊譽:“這代表我真的放下對會計專業的執念了!”
第三個放下:投入餐飲開發
以外人身份空降擔任財務長,楊秀慧曾因稽核員工偷賣私進酒類,和管理階層起沖突,她曾被店長指著鼻子罵:“我寧可相信我們的資深同仁,也不相信一個空降的菜鳥。”事后雖然證明楊秀慧是對的,但仍有長達半年不斷承受基層店長的冷嘲熱諷:“你愛記錄什么缺點就記錄吧,別說我背著公司偷賣,害我被開除。”
那半年,楊秀慧每天都想提辭呈,但先生扔給她一句話:“你隨時都可以回去當會計師,但你就會被笑一輩子。”對著會計師執照想了一天后,楊秀慧把執照扔進抽屜鎖起來:“從那天起,我告訴自己忘了會計師這個頭銜,要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
放下專業能力,不給自己留退路,讓楊秀慧在“王品”財務長一待就是8年,直到董事長戴勝益通知她:“你應該內部創業!”楊秀慧怔住了:“我是財務背景耶,而且我一直都當幕僚,怎么可能開創新事業呢?”
為了推楊秀慧出來創新品牌,戴勝益破天荒地利誘:“我會幫你保留財務長位置,如果創業不成功,再回來也沒問題。”一星期后,楊秀慧向戴勝益提出卸任財務長的要求:“董事長,如果我要內部創業,我就不會再給自己留退路。”
即使過去8年,戴勝益都沒批準楊秀慧要求,楊秀慧仍堅持:“我把所有工作都交給財務總監,自己不蓋章、不批公文,告訴自己,我只是個給建議的財務顧問而已。”
選定了就全力以赴
全心投入開發,楊秀慧吃遍全臺100多家鐵板燒店后,終于找到夏慕尼的定位和風格,光晶華酒店的鐵板燒就去了不下10次。“第一次吃口味,第二次去偷學廚師招數,第三次去詢問客人的意見。”她打趣地說,“若不放棄當財務長,我應該沒空花3個月時間,光吃鐵板燒就吃掉200萬元!”
開發新品牌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雖有集團資源協助,但開第一家店就遇到裝潢設計師半路閃人,楊秀慧必須親自找施工師父收尾,還得安撫上門追討工錢的承包商,等到生意好不容易上軌道后,又有鐵板燒師父集體跳槽。
放棄專業退路的全力投入,楊秀慧成功建立王品集團旗下第七個品牌,也在鐵板燒餐飲這塊行業中做出自己的成績。其實不只是創業,楊秀慧的成功,來自放下人生每個階段的專業,當放下自以為傲的專業,才能換取更大的回收。
(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1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