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雯
2010年10月30日,2010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在深圳舉行,前美國《科學》雜志主編、現任紐約科學院院長魯賓斯坦出席論壇后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國際人才交流》:我們知道紐約科學院至今已經有193年的歷史了。2001年11月起,您開始擔任紐約科學院的院長。可以請您為我們的讀者更詳細地介紹一下紐約科學院嗎?
魯賓斯坦:當然可以。首先,由于一些原因,我們的科學院與世界各地其他的學術機構截然不同,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學院是唯一不授予榮譽的學府。紐約科學院是8個博士于1817年開辦的,他們希望學院成為一個開放的學術組織,而不是只有名聲在外的資深的科學家才能加入的組織。因此,從一開始,只要想加入我們學院的人,都可以加入——我們是唯一——家這樣做的。其次,正因為我們的獨特性,我們這里有很多年輕的科學家,而不是上歲數的人。現在,學院里就有8000個博士生和博士后成員。第三個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學院自成立之后,國際化的進程非常迅速。1818年,我們已經有了lO名來自歐洲的成員。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很多最著名的科學家,甚至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加入了我們學院,比如著名的查爾斯·達爾文和來自法國的路易·巴斯德。此外,我告訴你—個非比尋常的事實,所有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我們的成員。他們之所以選擇這里,正是因為紐約科學院—直是一座橋梁,在不同領域的人們,比如在不同科學領域進行研究的人們,或在不同學院、不同產業工作的人們,平常幾乎不怎么說話,但紐約科學院將他們連接起來。我們學院是唯一每年舉辦100場會議的學術組織。我們擁有兩種引以為豪的宣傳途徑:其中之一是我們的出版物《年報》;此外,我們還有非常獨特的被稱為“電子簡報”的宣傳方式。科學領域的記者每年要參與50個活動,聽各種發言^的演講。當記者離開后,可以得到完整的ppt發言稿和發言人的視頻,有了這些必要的材料,你就能很快領會學術會議的精髓,提高參加活動的效率。可見,我們學院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國際人才交流》:我們知道,您上任之后實行了一系列標新立異的舉措使得這個有193年歷史的機構重現生機。比如,“紐約研究生與博士后科學聯盟”體現儲多大學和醫學學術中心的前所未有的緊密的合作關系,他們共同為超過5000名年輕研究者提供就業指導。“科學活動前沿”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最熱門的科學領域的領跑者們的“科學沙龍”。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這一系列變革的呢?
魯賓斯坦:我們認為,紐約市是全世界最差的科學中心之一,這_點是可悲的。因為相比于與不同城鎮的人打交道,科學家們更傾向于與另外一個國家的人合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在非常熱門的領域成立了25個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由來自4到5所大學的最好的科學家們組成,他們必須在一起工作,在科技信息出版前先讓年輕的科學家們充分表述自己的觀點。我們的努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在,紐約已經變成一個在各個領域都能相互促進的城市,各個領域融合的力量遠遠大于每個零散的部分。你以想象嗎?僅在紐約一個城市,我們就迎接了1.5萬名科學家前來參加我們的活動。當得知我們的活動后,來自倫敦、上海、北京的人們都非常認可這種方式,他們想邀請我們過去,因為他們面對著同樣的問題,也就是不能將他們的大學聯合起來共事。比如說在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者們很少在一起工作——他們更喜歡競爭。再比如說,在上海,復旦大學和交通大學之間同樣更傾向于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以中立者的身份出現。我們組織各種活動,鼓勵充滿活力的年輕科學家和帶頭科學家在熱門的領域開展合作。你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個新的概念;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存在,僅僅在波士頓才剛剛開始出現。現在,我們甚至接到來自倫敦的邀請,他們希望我們把劍橋、牛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的學者召集在一起共事,通力合作。
這樣行動的同時,我們就創造了第二座橋梁。首先,這是一座學術界、科學家和大學之間的橋梁,當我們付諸行動的時候,一些公司就會說:“哦,我們用不著從各個大學里尋找人才了我們可以從紐約、倫敦或巴塞羅那各個城市集中地尋找最好的人才。”所以現在我們創造了一條學術界和相關產業之間的橋梁,每年我們都會與60或70家公司共同做項目。
《國際人才交流》:都有什么樣的公司與紐約科學院合作?雙方合作的項目是什么?
魯賓斯坦:例如,當我們選擇了一個新的戰略性科技領域,對相關領域感興趣的公司就會選派他們最好的科學家來加入項目委員會,與這些年輕人見面,他們也會舉辦招聘會。百事的案例非常有趣:他們試圖改變整個公司,在仍然贏利的基礎上把它改造成—個健康的產業。他們需要的是通常不為食品公司工作的優秀的年輕科學家。他們讓我們組織一場辯論,于是我們給出這樣的情景——“如今,一家食品公司正面臨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全球有30億人需要你的幫助。”然后學生們就陸陸續續發來了他們的簡歷,百事公司從其中挑選最優秀的100名進行面試。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不同的項目。例如,墨西哥市的市長要建造一個大型生物園區,他管這個叫做健康城市,而且已經為此投資了幾十億美元。但他深知,如果他不能將優秀人才吸引到園區中來,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公司。因此他—方面讓我們召集最優秀的年輕科學家,另—方面吸引公司將其研究和實驗室建造在健康園區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橋梁”的例子。
《國際人才交流》:可見,不僅僅是大學等學術機構想尋找資源,公司也是如此。全球范圍的人才爭奪戰似乎日漸升級。
魯賓斯坦:絕對是。人才永遠是關鍵因素。通過我們全世界范圍的觀察,我們得知很多地方都有很多有創造性和遠見的市場從業人員以及政府人員,但他們經常犯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可以在很高級的研究實驗室的幫助下建造宏偉的摩天大樓,但無法改變其城市內年輕人的文化和思維模式。可見21世紀的最大問題是,科學家們必須合作解決不同領域,跨學術與產業間的問題,但在大學里沒有人教這些年輕科學家應該這么做。教授們只是想制造出他們自己的復制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試圖為年輕科學家提供指導,告訴他們新領域都有哪些,為什么在一個公司里工作是有意思的,如何將一個新的想法運用到商業公司中,以及如何成立自己的公司,如何成為一名商人。如此之外,我們還鼓勵市長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員尋找—種方式去發現最好的年輕科學家,創造可以使年輕人學習的“活動生態圈”,以創造我們所謂的“知識群”供他們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