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
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基列夫是20世紀50年代初來華工作的一位蘇聯專家。他于1954年1月來華擔任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設總動力專家,同廣大一汽建設者共同奮斗近4年,為一汽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我當時曾同他一起工作。如今,基列夫同志已經去世14個年頭了,但我始終記得他為工作忙碌的身影和他的工作精神。我覺得很有必要寫一寫基列夫同志,表達我們對他的緬懷,感謝他為新中國建設和中蘇兩國人民友好作出的貢獻。這本書側重寫了基列夫同志在一汽工作的情況,寫了他同我的交往和友誼,寫了他的中國情結。
基列夫同志是從苦難中成長起來的,經歷了殘酷戰火的磨煉,形成了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事業心。他本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奮發努力、刻苦鉆研,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自學成才,從一名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青年成為一名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技術專家。在一汽的歲月里,基列夫同志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中國同志極端熱忱。他同一汽動力建設者們日夜拼搏,以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共同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高質量地建成了一汽動力系統,并全面安全投入運行。在一汽建設的關鍵時刻,他一次又一次推遲歸國日期,留下來同我們一起攻堅克難?;蟹蛲臼峭黄鸸ぷ鬟^的每位工人、技術人員、干部的良師益友,大家情誼深厚、感情真摯。在當時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艱難的條件下,一汽能夠3年建成投產,基列夫同志功不可沒。
1957年,在即將離開長春回國前夕,他要我們把全廠動力師和檢查員集中在一起,作了臨別贈言。他對一汽動力系統哪里有薄弱環節,可能發生哪些故障,該如何處理,動力師和檢查員應該如何做好本職工作,等等,事無巨細,都作了囑咐。最后,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是動力系統的眼睛和耳朵,你們要熱愛本職工作,下決心在動力系統干一輩子。你們前途無量,一汽未來正常生產需要你們,少不了你們啊!”
基列夫同志返回蘇聯后,始終保持著強烈的中國情結,他的心時刻與中國連接在一起。中國遭遇嚴重困難,他為中國朋友擔憂和牽掛。中蘇兩國關系惡化,他心情凝重,內心深藏著對中國的深情。中國取得偉大成就,他更為中國人民欣喜。30多年后,當他重返他曾經工作過和熱愛的中國土地時,當他在莫斯科見到中國朋友時,仍想著為中國再出一點力,再作一點貢獻。他深深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矢志不渝,令人感佩。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曾同基列夫同志在一汽一起工作的中國同事如今均年事很高,大家回憶他時都記憶猶新?;蟹蛲救ナ篮?,他的夫人尼娜·吉洪諾夫娜給我寫了-,封信,信中說基列夫同志“是一個平凡的熱愛勞動的人,他的一生應該說是很有價值的”。不論是在自己祖國的大地上,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基列夫同志始終如一,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毛澤東同志在他的著名文章《紀念白求恩》中寫道:“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做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我覺得,基列夫同志身上也有這種精神。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