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研創新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大學圖書館的重視,處在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變的轉型時期,圖書館的發展之路充滿了挑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做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創新;合作;啟示
[中圖分類號]G259.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2-0119-03
2010年8月,參觀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頗有啟發,特別是該館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做法非常新穎,值得學習。
哈佛位于馬薩諸塞州,是美國最古老、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哈佛這所名牌大學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與時俱進,歷久常新,與其不斷創新的精神是分不開的。圖書館是哈佛的標志性建筑,坐落在校園風景優美的地方,氣勢恢宏,新穎獨特,頗具氣魄。它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其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目前共擁有館藏1500萬卷,這些蘊藏思想智慧的綜合性的館藏資源對哈佛師生的學習研究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燕京圖書館以東亞文獻收藏聞名于世,規模僅次于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圖書館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確保為師生提供更優質、全面、便捷、準確的信息服務,使圖書館功能與服務與時俱進。
1. 圖書館實驗室的作用及意義
2010年8月27日,新近成立的哈佛大學圖書館實驗室,以圖書館創新的合作之路為題,向全校師生員工發出公開征集研究提案的號外,內容如下。
為了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哈佛大學新建立的圖書館實驗室誠邀全校師生員工與圖書館鼎力合作,為創造未來更加美好的信息社會而共同努力。
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羅伯特·達恩頓教授在宣布成立圖書館實驗室時指出,哈佛圖書館實驗室成立的目的,是為全校師生創造更好的服務,支持與圖書館有關的各個領域的研究項目,幫助所有哈佛成員完成其創業愿望。圖書館實驗室將推動廣泛的全面的數字化創新,這將確保哈佛大學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和日益廣泛的協作世界的領導地位。感謝阿卡迪亞基金會(Arcadia Fund)的支持,哈佛大學圖書館實驗室將通過加強創新與合作提升圖書館的知識服務。
圖書館實驗室向全校開放,它的目標是激勵那些具有創業精神的哈佛師生員工,大膽提出任何與圖書館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項目,并支持其完成研究項目,實現創業的美好愿望。
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學術傳播系主任、計算機科學教授斯圖爾特·施別指出:“哈佛圖書館在創新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這些創新大多數來自高層次的規劃工作,圖書館實驗室的目的是激發哈佛社區成員個人創業精神,提供他們開展提高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實驗,并以大力的支持,實現他們的創意。
施別教授繼續講道:“與以前聚焦于改變圖書館系統的研究不同,圖書館實驗室將致力于解決由圖書館工作人員和用戶發現的問題,用戶包括依靠圖書館服務的所有哈佛成員?,F在我們已經開始接受一些有創意的學生咨詢,探討該實驗室有可能開展的項目”。
博士生特德·費爾德曼說:“過去,我只作為圖書館現有技術平臺的用戶來看待圖書館。現在,作為圖書館的在線工具和服務的???,我很高興能有機會重新設計和和改進這些界面和接口。”
圖書館實驗室是基于一種特別“實驗室”的開發模式,目前正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運行。法學院主管圖書館與信息資源的副院長、伯克曼互聯網與社團中心主任約翰·帕爾弗里說,因為我們需要最高層面的創新理論,所以我們設立了法學院實驗室。
帕爾弗里說,在以往的圖書館中,雖然有時也從事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工作,但沒有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創新這項工作。當然,哈佛圖書館已經在許多方面進行了創新,但以前從來沒有把它提高到改革的高度來看待。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是讓師生員工能自由地做創造性的事情并廣泛開展合作研究,特別是關于人們現在如何檢索信息方面的研究。
學校圖書館信息系統辦公室主任特雷西·羅賓遜,目前負責圖書館網絡技術平臺服務,其職責范圍包括霍利斯目錄、哈佛谷歌圖書搜索、地理空間圖書館、視聽信息檢索和VIA目錄等。
2. 實驗室研究項目的遴選標準
圖書館實驗室不僅要用先進的、時髦的技術,更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圖書館的看法以及改變發現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幫助人們思考為未來的學者收集和保存些什么。實驗室將基于以下4個標準遴選項目:
2.1 企業化(Entrepreneuriallsm)
提交的項目應以支持圖書館系統為理念,實驗室首先大力支持這些項目順利完成,并進一步推動研究成果的市場化、產業化,以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其能有正常收入,不需圖書館后續的經費開支,即由圖書館支付經費維持運行轉向依靠自身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來生存發展。當然,這些項目的構思理念必須與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總使命相一致。實驗室將通過運行提案機制,實現自下而上研究課題來源,而非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任務安排。
2.2 擴展性(Scalability)
項目帶來的圖書館系統的變化應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最好是一次性的投資可以帶來重大的和深遠的影響。例如,它最好是基礎設施或某種工具,能夠幫助用戶實現其目標,而并非針對某一個體的一次性解決方案。
2.3 開放性(Openness)
項目應提倡開放,具有大范圍共享的技術可行性。
2.4 實驗性(Experimentation)
本實驗室支持試驗性研究,并支持具有失敗風險的項目。
為了給廣大師生提供參考,下面列出可能獲得實驗室支持的一些項目,其中有些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
2.4.1 移動(Mobile)
現有圖書館系統的應用程序,允許用戶利用手持設備,跨越時空搜索和瀏覽圖書館信息。
2.4.2 可定制的電子資源跨庫檢索
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同時選擇多個數據庫,進行檢索,同時保存檢索策略,并對圖書館網站資源添加一個搜索框。用戶可以快速訪問預先定制的資源。
2.4.3 自助文獻傳遞
當用戶向圖書館提交文獻傳遞的網頁表單之前,程序可自動檢索開放存取資源,如果檢索結果不夠理想,則提交表單。
2.4.4 開發數字資源的新技術
這個項目通過利用最新計算機技術,就可使全校師生無需專門的計算機技能,就能開發、管理和傳遞數字資源,像現在使用博客一樣簡單。
2.4.5 一種用于數字貯存的保險箱
數字貯存的新技術——簡易字符將不斷補充哈佛目前現有的數字資源貯存—分布式資源調動、學術資源的數字存取,虛擬數字中心。
2.4.6 印刷型文獻的數字化瀏覽
由于45%的哈佛印刷型館藏都存于1英里之外的貯存圖書館,用戶已不再能像以前那樣通過瀏覽書架查閱資料。利用專家系統將文獻進行數字化分類,使用戶在查找某一專業文獻時,可同時瀏覽眾多的相關文獻。
2.4.7 按需打印
按需打印技術為哈佛讀者提供了新的機會,特別也為校外讀者提供了它的開放存取資源。盡管電子資源讀者日益增加,多數人仍喜歡繼續閱讀印刷型文獻,并渴望能向他們提供迅速、經濟的印刷型文獻服務。使用按需打印選項實驗可以揭示如何利用新技術加強印刷型文獻信息的吸收利用。
3. 項目提交
向實驗室遞交項目的手續非常簡便,只需要一個簡短的申請,簡要敘述其想法和項目實施所需要的資源?!叭绻阌幸粋€好的想法,但還沒有準備好正式提案,”斯圖爾特·施別說:“你可以填寫在線表單,陳述你的想法。”
“我認為圖書館實驗室的偉大之處在于,它給了我們一個有可能做出重大貢獻的機會,”卡爾文·艾克說。“我覺得像我這樣的很多學生都可以審視圖書館系統的現狀,尋找創新的方法。那將是很了不起的?!?/p>
圖書館實驗室是由哈佛大學圖書館學術交流(OSC)辦公室管理。如需獲取實驗室的詳盡資料或了解遞交提案的細節,請訪問http://osc.hul.harvard.edu/liblab或與SueKriegsman(suzanne-kriegsman@harvard.edu),OSC的項目經理聯系。
4. 討論
十幾年來,國內大學圖書館重視學術研究的風氣普遍高漲,在重點院校更為突出。據不完全調查與統計,我國大學圖書館設立館內科研項目的就有40多個,其中重點大學包括: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河海大學、西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江蘇大學等。
目前館內科研項目的資助力度大部分在1000~3000元之間,研究時間一般在1~2年。當然,也有部分館采取在報銷版面費的基礎上,再給一定研究經費的辦法。館內科研項目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引領廣大圖書館館員更好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增加和培養研究學術問題的精神,有效地提升館員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圖書館和館員還根據工作實際和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積極申請各級各類的研究課題和研究資金,有不少大學圖書館爭取到國家項目、省部級項目,至于廳局級、地市和校級項目就更數不勝數。
盡管如此,與哈佛的做法相比,我國大學圖書館有以下幾點值得考慮。
4.1 立足本館 擴大選題范圍
盡管圖書館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服務質量,但同時又不僅只為服務。哈佛是讓全校師生提交項目,這無疑就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選題范圍。因此,我們在選題時,既要立足本館,又不局限于本館,根據國內外圖書情報學的發展,選擇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際意義的項目,使科研工作經久不衰,持續發展。
4.2 加強合作 提升項目質量
國內圖書館的科研活動在選題和參研人員方面往往受到本部門的局限,較少與校內外其他單位合作,這樣就會影響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哈佛的經驗,鼓勵全校師生員工積極參與、廣泛協作,增加一些技術性、工具性基礎設施的研究項目,通過研究來共同提高科研水平,改善學術環境,提升項目質量。
4.3 領導重視 設立管理機構
圖書館科研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圖書館領導必須重視,最好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或有專人負責,要對選題指南、立項規則、經費管理、結項驗收等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并對科研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保證其朝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4.4 培養人才 創建科研團隊
圖書館科研的一個最大軟肋是科研團隊力量不強。所以要在培養和選好好學術帶頭人的基礎上,大力提升圖書館整體創新研究能力,通過加強管理,組織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積極營造圖書館濃厚的學術氛圍,努力培養和打造圖書館強大的科研團隊。
參考文獻
[1]http://zh.wikipedia.org/wik/[EB].
[2]http://hul.harvard.edu/news/2010-0827.html[EB].
[3]http://csc.hul.harvard.edu/sites/default/files/LibraryLab-Guidelines-08-10-2010.pdf[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