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館員是具有某種學科背景同時受到過文獻情報專業訓練,向特定學科領域的用戶提供深層次、個性化信息獲取與利用服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滿足教學與科研的同時發揮自身的優勢,立足高校,面向社會,這是擺在當前高校圖書館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科館員要“以服務為宗旨”,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水平,深化社會服務的內涵,架起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時代橋梁。
[關鍵詞]高技圖書館;學科館員;社會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2-0091-03
自從學科館員這一制度被正式引入國內高校之后,有關學科館員為特定學科領域提供知識服務的制度建設和措施就受到了眾多的研究和討論,但是對有關學科館員社會化服務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卻極其罕見;筆者以“學科館員”并且“社會服務”為主題檢索詞或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內(1999—2010)進行高級檢索,并且經過去重求真,在CNKI數據庫內只檢索到相關文章2篇,學科館員作為高校圖書館重要的人力資源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其社會化服務的內涵也沒有真正得到揭示??梢妼W科館員的概念定位限制了人們對學科館員的全面理解,限定了學科館員的服務對象和內容,不利于高校圖書館和學科館員的科學發展。本文從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需要簡單分析入手,對深化學科館員的社會化服務內涵作些探討。
1. 社會化服務的歷史契機
進入21世紀后,隨著電子與材料技術、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通訊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圖書館有被社會邊緣化的危險。一方面,搜索巨擎如谷歌、百度、雅虎、新浪等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在互聯網上占據制高點,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方式和習慣;另一方面,新興信息服務產業如情報研究機構、咨詢服務公司等利用自身的專業和營銷等戰略資源優勢,在情報知識服務方面搶占圖書館的陣地;再一方面,通常被認為是圖書館的上游行業如書刊出版發行商、數據庫服務商、系統服務商等利用信息數字技術將包括文獻收藏、檢索、傳遞在內的全面文獻信息服務直接提供給最終用戶,圖書館作為傳統的“文獻信息中心”的社會地位隨之被削弱。因此,圖書館業界內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感,擔心自己傳統的文獻信息中心的社會地位會被取代,進而會被社會所淘汰,于是乎,圖書館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意識,開始千方百計想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有關改進圖書館服務、知識管理、知識組織、提高信息知識服務的層次等問題受到了熱烈的討論和研究;這一切似乎都表明圖書館在不斷努力提高自己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或者說社會時代的發展促進了圖書館的發展。事實的確如此,圖書館(前身為藏書樓)已由傳統的以紙質文獻藏書為主的圖書館逐漸過渡到以紙質文獻、電子文獻等多種藏書體系組成的數字化圖書館;就此,圖書館可以為自身的發展感到沾沾自喜和滿足了嗎?對于圖書館人來說,這一點值得商榷和反思。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館藏和人才優勢的高校圖書館理應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動走在時代發展的前頭,主動為推動社會科技文化的發展、傳播先進文化知識做出自身的貢獻,而不是依賴外界力量來推動自身的發展,惟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高校圖書館存在的社會價值,或者說與其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地位相襯,讓高校圖書館煥發出智慧的光芒。當前,我國正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階段,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堅持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方向,這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極好的戰略機遇,理應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擔當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可見,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時代挑戰是學科館員社會化服務的歷史契機,具有某種學科背景同時受到過文獻情報專業訓練的學科館員在當今社會創新發展時期是大有可為的。
2. 社會化服務的科學發展觀
圖書館一直處于被動發展的地位,出現這種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重藏輕用”的傳統圖書館那種“坐等上門”服務的思想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其遺害無窮;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化被動為主動,圖書館就要在大力提倡“主動服務”的同時,主動面向社會,特別是學科館員要主動尋求為“知識經濟”社會服務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推動社會和高校圖書館本身的發展。目前,國內能夠實現對社會開放的高校圖書館為數不多,大多數基本上停留在簡單的文獻資料借還上或者普通的參考咨詢上,絕大多數因為擔心向社會開放會增加工作負擔和經費支出,并擠占資源影響到為本校教學科研服務而幾乎等同于不開放;這樣高校圖書館始終無法主動面對社會而固守在校園內,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也就不能充分體現自身的存在價值,總是處于依賴于高校而存在的尷尬境地,無法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高校圖書館的被動發展也就不足為奇。反觀國外圖書館,不論哪種類型,基本上都對社會公眾實行開放,其資源、其服務都是開放使用的,具體表現在不區別讀者類型,不區別資源的類型和歸屬關系,服務方式、手段和內容都是基于所有讀者的。在美國,圖書館的開放使用是全方位,包括了從人、管理、服務、建筑布局等各個方面,特別是美國的所有大學圖書館幾乎都向校外人員開放;在英國,一般的大學圖書館從建館起就向社會開放;而根據2005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學術情報基礎實態調查結果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總計701家國立、公立、私立大學圖書館中有685家向社會開放,開放率達到了97.7%,其中,87家國立大學和71家公立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率均達到100%,543家私立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率也達到97.1%。借鑒國外圖書館的成熟做法,國內學科館員要踐行科學發展觀,主動服務于社會,深化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為推動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和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做出貢獻,這是著名圖書館學五定律(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在新時代的運用和體現。
3. 社會化服務的內涵揭示
3.1 社會化服務是本身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早在20世紀中期以前,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由專門的高級服務人員提供針對性很強的對口服務,可以說是學科館員的起源;1950年,美國的內不拉斯加大學圖書館設立分支圖書館并配備學科館員進行管理,則在世界圖林宣告了學科館員制度的正式建立;1981年,美國卡內基一梅隆大學圖書館率先推出了“跟蹤服務”(track service),俄亥俄大學圖書館相繼推出了“網絡化館員免費導讀服務”(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這些可以說是“學科館員”發展的雛形;隨后,許多歐美國家的大學圖書館和研究型圖書館紛紛推行了這種服務模式。在我國,為了加強圖書館與各院系的聯系,建立起通暢的“需求”與“保障”渠道,幫助教師、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成立“學科館員小組”,開創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先河;隨后,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圖書館也紛紛效仿這一做法。由此可見,學科館員起源于對服務的需求,也在需求的服務中產生和發展,其服務的對象和內涵也必將隨著需求的變化和擴大而延伸和深化。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簡稱,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帶來對信息的需求空前緊迫,突出表現在對專業信息、深加工信息的需求量猛增,面對這種信息需求,學科館員要抓住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動為社會提供信息知識服務,推動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
3.2 社會化服務是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目前,無論是為解決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問題所提倡的基于就業市場反饋而進行的課程設置改革,還是為解決高等學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的無奈情形而提出的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的要求,都無一例外地指向高等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能。為了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的教育事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培養人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調整學科布局和專業設置。學科館員在社會化服務過程中可以實時敏銳地覺察到社會的發展和實際需要,為學校的教育事業獻言獻策,為學校制定教育方針政策和進行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信息和參考依據,從而有利于高校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3.3 社會化服務是由本身性質決定的
通?!皩W科館員”是指圖書館設專人與某一個院系或學科專業作為對口單位建立聯系,在院系、學科專業與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相互溝通,為用戶主動地有針對性地收集、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從學科館員的含義可以看出,雖然學科館員是為某一個院系或學科專業而設立的,但其本質上是強調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學科館員社會化服務只是增加了社會用戶的服務對象,哪里有用戶,哪里就有學科館員的服務,與強調為用戶提供服務這一基本性質是相一致的。
3.4 社會化服務是自我突破和發展的需要
學科館員本身是具有某種學科背景,且同時受到過文獻情報專業訓練,長期為相關學科領域的用戶提供深層次知識服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能夠滿足用戶對信息的個性化需求。學科館員自身的素質決定了其為社會提供深層次知識服務的優勢,這種素質也將在社會化服務中得到不斷提高和拓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人生價值的實現的惟一途徑是通過社會實踐”,學科館員為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就必然要在社會服務實踐中實現自我不斷突破和發展。早在1999年,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忠教授在考察完美國、日本和韓國3個國家的圖書館之后就理性地提出圖書館員要學會推銷自己,學科館員作為新一代圖書館員和圖書館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會推銷自己,把服務對象由高校用戶主動擴大到社會用戶,既拓寬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有利于提高學科館員的業務素質;同時,學科館員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4. 結語
誠然,我們在強調學科館員為社會服務的同時,并沒有忘記應該為教學科研服務,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并沒有矛盾,更沒有必要強調孰輕孰重,本著服務至上的理念,處理好兩者關系,則有利于互相推動和促進。圖書館把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承擔起來,把教育事業和社會事業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高校重點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職能;深化學科館員的社會服務內涵是時代發展的社會需要,高校圖書館要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鼓勵學科館員通過更積極的姿態、更靈活的方式服務于社會,千方百計滿足社會用戶對信息知識的需求,積極在高校與社會之間架起時代的橋梁,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做出歷史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巖,我國學科館員研究的文獻統計分析[J],現代情報,2007,(5):182—184.
[2]周倩,法學學科館員之社會功能論[J],圖書館建設,2003,(5):97—98.
[3]潘芳蓮,建立面向社會的學科館員制度[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8,(3):6—8.
[4]黃長著,網絡環境下圖書情報學科與實踐的發展趨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5]郭明蓉,中外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比較研究[J],高校圖書情報,2003,(12):106—108.
[6]吳文玲,高校圖書館應對社會實質性開放[J],圖書館建設,2009,(5):108—112.
[7]曹均,李勇,葉艷鳴,國內外圖書館開放使用的對比研究[J],蘭臺世界,2006,(22):60—61.
[8]張辰,美日大學圖書館對社會開放諸形式[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2001,(2):61—62.
[9]周亢美,英國大學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新發展[J],圖書館雜志,1996,(4):60—61.
[10]李波,日本大學產學研合作現狀及其啟示[J],河西學院學報,2004,(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