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生態圖書館建設研究的現狀,提出建設生態圖書館所需要具備的生態理念、功能理念和管理理念,綜合生態圖書館建設的主要理念,以生態建筑學理論、人文生態學理論和信息生態學理論為基礎,探討生態圖書館的自然生態建設、人文生態建設和信息生態建設。
[關鍵詞]生態圖書館;自然生態建設;人文生態建設;信息生態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2-0012-04
1. 目前生態圖書館建設研究的特點及不足
隨著低碳經濟的推行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生態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各行各業都身體力行,實踐生態環保的發展思路,生態圖書館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得到了較快發展。早期關于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研究,主要基于生態建筑的角度,研究如何能獲得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自然、健康、和諧的低耗能、無污染圖書館,后來的研究著重比較生態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在功能、館讀關系、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差異,在比較分析的同時探討如何建設生態圖書館。另外,還有一些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分析生態圖書館建設的具體策略,比如有研究者從服務特色文化建設的視角,提出了轉變綠色服務模式、積累綠色館藏資源、開辟網上綠色通道、營造圖書館“綠色環境”、塑造健康向上的館員隊伍等構建綠色圖書館的具體策略;還有研究者從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特征,提出了生態圖書館在文化素養、服務理念、閱讀環境、館藏建設、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建設策略。
目前國內關于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研究,對推動生態環保的建設和管理理念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但其還存在以下不足:①從研究結構的應用來看,從建筑生態學的角度分析生態圖書館的建設,只考慮了圖書館建造前的一種建筑設計理念,而對已建圖書館,其建筑結構和布局都已經確定,再進行改造和重建的難度大,成本高,這些研究應用范圍只局限于待建圖書館;②過分強調生態圖書館物質性的一面,也就是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強調硬件設施上的生態環保,而忽視生態圖書館精神性的一面,也就是忽視了與服務對象的和諧,而服務讀者是圖書館的最基本職能,一味強調硬件建設,可能會偏離生態圖書館建設的重心;③隨著各類出版物呈幾何級數增長以及網絡數據庫信息的大量興起,信息逐漸泛濫,作為信息儲存功能的圖書館,出現了信息污染,如何治理圖書館中存在的信息污染,是生態圖書館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目前生態圖書館建設研究中,對這一問題討論還比較缺乏。
基于目前生態圖書館建設研究的現狀,本文從生態圖書館建設軟件和硬件,精神與物質兩方面,探討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生態理念、功能理念和管理理念,并以態建筑學理論、人文生態學理論和信息生態學理論為基礎,探討生態圖書館的自然生態建設、人文生態建設和信息生態建設的建設問題。
2.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理念
生態圖書館建設首先要區分已建圖書館和未建圖書館,因為兩者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對在設計中和擬建中的圖書館,主要是考慮的問題是圖書館構造問題,此時,可以將生態建筑的理念融入設計中,考慮建設經費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而對已建圖書館,重點的建設問題就是如何在現有圖書館構造的基礎上,在自然人文環境構建、館藏、讀者服務、信息管理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圖書館管理服務人員與讀者之間的和諧。
2.1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生態理念
2.1.1 生態圖書館建設強調和諧發展的理念
①強調圖書館與環境的和諧,包括圖書館建筑與周圍建筑物的和諧,與周圍的自然條件(采光、通風、排水)的和諧,共生共存,圖書館內部結構和功能區域安排之間的協調。②強調圖書館相關人員之間的和諧共處,包括館員與讀者之間、館員之間、讀者之間的關系要融洽。③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在圖書館服務的人員和接受服務的讀者要愛惜所處的環境,保護環境,塑造良好的圖書館服務環境。
2.1.2 生態圖書館建設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①強調圖書館現在發展與未來發展均衡,圖書館無論在建筑設計、布局還是館藏、經費開支上,都要考慮現在的需要與未來發展的需要,兩者之間要進行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②強調處理好消費與積累的關系,圖書館生態建筑的建設、各類館藏的增加,都需要經費投入,所以要在滿足現有圖書借閱、檢索查詢等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適當節約經費的使用,積累資金,以保持圖書數據庫的不斷更新,實現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2.1.3 生態圖書館建設強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圖書館主要功能屬于公益性質的,所以提供各類公益服務是其首要的職能,但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在所提供服務中,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適當收費,以補充經費不足。但圖書館功能定位上,經濟功能是其次要功能,公共服務職能是其首要功能,切忌本末倒置,過分強調經濟效益,而把社會效益放在次要位置。
2.2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功能理念
在傳統圖書館中,圖書館是作為一個工作場所,是書刊的儲存地,或者兩種角色兼有。從傳統的藏書樓一直到現在的圖書館基本上均承擔這種角色。在電子圖書館中這種角色發生了變化,圖書館已經變成了信息提供者。但是僅僅提供信息還不夠,圖書館必須參與知識的構建、參與生態建設,所以圖書館還應是信息生態建設者。它考慮的不僅是提供信息,還應該凈化環境、營造環境、改造環境,這就是生態型圖書館應該考慮的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和電子圖書館的興起,關于信息生態的研究逐漸納入了研究者的視野,而信息采集、加工處理、發布是圖書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圖書館生態環境的研究必將成為生態圖書館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生態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在做好傳統功能的同時,要強化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處理等信息建設功能。
2.3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管理理念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提供圖書服務的過程中,使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和諧融洽,使人與書、藏和用、館員和讀者之間達成動態平衡,具體體現在圖書館的自然生態環境建設、人文生態環境建設和信息生態環境建設當中。
在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管理上,一方面,要強調圖書館基本的服務職能的重要性,以滿足讀者需求為出發點,在自然環境布置、人文生態環境的構建以及信息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使人與書、人與人之間產生互動協同,和諧共處;另一方面,必須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在滿足讀者需求的過程中,要保護自然環境,要平衡現在需要和未來需要之間的關系,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3. 基于自然、人文和信息的生態圖書館建設
3.1 生態圖書館的自然生態建設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自然生態建設主要是基于建筑生態學的理論來分析如何設計和構建圖書館,才能使圖書館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協調,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圖書館與環境(包括周圍建筑物、同一地區不同類型圖書館、圖書館周圍的自然環境等)之間的協調。
生態建筑學一方面把人類聚居場所視為整個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因而要求建筑物應當符合大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共生的規律;另一方面把自然生態視為一個具體建筑結構和對人類產生影響力的有機系統,因而要求人類在建筑規劃選址時,應考慮其自然生態環境的結構功能和對人類的各種影響,從而合理利用、調整改造和順應其建筑生態環境。
基于生態建筑學的視角,生態圖書館的自然生態建設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①基于大人類大生態群落和諧的角度,圖書館的建設應該與擬建區域周圍的各建筑物在高度、造型、朝向、顏色上協調;圖書館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協調,在采光、通風、排水以及節能等方面做到合理設計。②基于本地區乃至更大區域內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在數量和規模上協調共生,比如在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圖書館在數量、地理分布等方面合理布局、優勢互補,形成良好的生態群落。③就圖書館內部構建上,各功能區域的分布安排、各類服務設施在圖書館內外部的布置、圖書館內部館藏的結構等方面要符合與自然的綠化、采光、通風、排水等特點相互協調,各類服務設施的布置要便于服務讀者。
3.2 生態圖書館的人文生態建設
生態圖書館建設的人文生態建設主要基于人文生態學的理論和觀點,探討生態圖書館人文環境、人文素養、人文服務等方面的建設,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圖書館與人的和諧,圖書館服務中館員與讀者之間、館員與館員之間以及讀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的融洽與和諧。
人文生態學是人倫哲學和生態科學相互滲透、整合而成的一門邊緣學科,是研究人類生命優質化進程與生態系統關系的一門科學。人文生態學以人類群體與生態系統的關系為研究域。強調“以人為本”,但不主張“人類中心主義”。認為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張揚人性、推崇人倫,抑制自然本能的“非人性”的復活和膨脹。
基于人文生態學的視角,生態圖書館的人文生態建設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①如何通過外在裝飾、宣傳等塑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形成與圖書館知識聚集和儲藏的人文協調。圖書館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聚集地,需要在圖書館的外在裝飾,結構和內部壁畫、圖畫等方面體現出人文氣息。比如在圖書館樹立歷史上著名學者、文人、政治家、軍事家等人物雕像;在墻壁裱掛名人名言;在櫥窗或展示欄介紹一些學科或領域的創始人,這一方面在向讀者介紹一些學科歷史知識,同時也會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這種人文氛圍就與圖書館本身知識儲藏和檢索等服務功能相協調。②基于圖書館基本的服務功能,以讀者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務,讀者能方便、快捷、經濟地獲得所需要的服務,體現出館員與讀者之間的和諧氛圍。圖書館作為保存、積累、傳遞人類智慧成果的專門機構,圖書館的基本功能就是為讀者提供借閱、查找、咨詢等服務,所以在圖書館的建設和管理中,要對借閱的流程、時間規定等進行考察。看其是否符合讀者的借閱習慣,是不是利于有效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對圖書館信息發布渠道和機制進行考察,看其是否將圖書、數據庫或其他資源信息及時傳遞給讀者,以利于讀者盡早利用館藏資源;對圖書館寄存、借閱、復印打印、文獻檢索等方面的服務進行考察,看其是否便于讀者知曉相關服務,便于找到相關服務,是不是能夠提供經濟高效的相關服務,以便做進一步的提高。③館員之間人文生態建設。建立館員之間的融洽關系,形成互幫互助、相互配合、合作上進、愛崗敬業的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除圖書館文化建設之外。還要在圖書館館員之間形成合理的協作分工關系,做到工作秩序井然、各司其職、互相協作的管理體系。④讀者之間的人文生態建設。讀者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生態圖書館人文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讀者在接受借閱、查詢或檢索等服務時,要遵守相關的秩序和規定,在有讀者需要幫忙時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友愛、關心,克服與己無關的漠然。讀者接受有關服務時,需要愛惜所借刊物書籍,準時歸還,給其他讀者提供便利。讀者之間的關系,主要靠提高讀者的精神素養來提高,更多地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來實現。
3.3 生態圖書館的信息生態建設
生態圖書館的信息生態建設主要是基于信息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和理念,探討如何解決信息時代帶來的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信息壟斷、信息垃圾、信息綜合癥等問題。通過優化圖書館信息儲存結構,對信息進行合理分類和控制,讓讀者能以比較低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獲得所需信息,控制信息污染。生態圖書館的信息生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圖書館信息與讀者及周圍環境的協調與和諧。
信息生態學又是將生態理念引入信息管理領域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致力于設計和維護有組織能力的信息生態系統,重點是探討信息生態系統構成、特點以及如何設計一個自行組合的信息生態系統;是數據、信息、思想和知識得以自由流動,相輔相成,達到信息平衡從而達到整個社會大系統的平衡和協調發展。研究對象是信息與人及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其目標是通過合理的管理戰略促使信息生態系統平衡協調發展。
基于信息生態學的視角,生態圖書館的信息生態建設主要解決以下問題:①解決圖書館信息泛濫和超載問題。圖書館新的書刊不斷出現,新的數據庫不斷被開發出來,原有數據也經常處于更新當中,信息數據急劇上漲,流速不斷加快,以至于超過了讀者的信息處理與利用能力,使讀者承受著過度的信息沖擊。所以解決信息泛濫和超載問題是圖書館信息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②解決圖書館信息的污染問題。在圖書采購、書刊訂購或數據庫使用權的購買時,往往面臨信息過載問題,所以不可能對所購買的圖書、訂購的刊物或數據庫都進行逐一的查驗,不可避免地將部分垃圾信息、虛假信息、冗余過時信息等引入圖書館,信息失去其真實性,很多信息缺乏新穎性和權威性,信息利用價值較低,妨礙了讀者對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且還對整個社會文化精神領域造成嚴重的危害。在生態圖書館的信息生態建設中,對信息進行科學的甄別,排除垃圾信息、虛假信息和冗余過時信息,從而排除信息的污染源,以維持圖書館的信息生態。③解決圖書館信息的安全問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上圖書館、電子數據庫被廣泛使用,但同時可能出現圖書館電子資源被非法下載使用、信息系統被攻擊致使信息損壞、信息侵犯等信息安全問題。在圖書館的信息生態建設中,要重視網絡安全投資,確保信息安全。④解決信息的新老更替問題。圖書館每年通過購買圖書期刊、訂購數據庫等其他電子資源,獲得大量的新信息,同時,原來的一些信息過時,為了保證圖書館信息的生態循環,就必須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新信息、釋放舊信息,刪除死亡信息。對過期的刊物、數據庫定期進行整理,對使用頻次比較少的圖書、期刊、數據庫在存放位置、存放結構上進行合理安排,為新圖書、新刊物和新數據庫預留必要空間。
4. 研究結論及建議
4.1 生態圖書館建設理念的研究結論
相對于傳統圖書館,生態圖書館建設理念在生態理念、功能理念和管理理念上具有其特殊性。
生態理念:①樹立和諧發展理念,重視圖書館與自然環境的和諧;②強調圖書館館員、讀者等人員相互之間的和諧共處;③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④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做好現在發展與未來發展的均衡,處理好消費與積累的關系;⑤生態圖書館建設強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功能理念:隨著電子圖書館的興起,生態圖書館在功能建設不僅要做好傳統書刊儲存、讀者服務等功能,還要重視強化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處理等信息建設功能。
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強調圖書館基本的服務職能的重要性,以滿足讀者需求為出發點,在自然環境布置、人文生態環境的構建以及信息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使人與書、人與人之間產生互動協同,和諧共處;另一方面,必須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在滿足讀者需求的過程中,要保護自然環境,要平衡現在需要和未來需要之間的關系,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4.2 基于自然、人文和信息的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研究結論
基于生態圖書館建設在生態理念、功能理念和管理理念上的特殊性,生態圖書館建設要從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信息生態3個方面展開。
自然生態建設:①要從大人類大生態群落的視角,構建圖書館與周圍自然環境,建筑的整體和諧;②要考慮地區甚至區域內不同類型圖書館的和諧共生;③要考慮圖書館各功能區域布局與自然環境、讀者特點等和諧。
人文生態建設:①如何通過外在裝飾、宣傳等塑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形成與圖書館知識聚集和儲藏的人文協調;②如何構建館員與讀者、館員之間、讀者之間的人文生態。
信息生態建設:①解決圖書館信息泛濫和超載問題;②解決圖書館信息的污染問題;③解決圖書館信息的安全問題;④解決信息的新舊更替問題。
4.3 研究建議
生態圖書館建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建設理念,建設理念在生態圖書館建設中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指導作用,本文對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生態理念、功能理念和管理理念進行了分析,但隨著圖書館建設大環境小環境的變化,建設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未來的研究可以根據圖書館建設環境新特點對這些建設理念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有了生態圖書館建設的理念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貫徹和實施這些理念,本文對自然生態、人文生態、信息生態建設的內容和問題進行了探討,但對如何實施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探討,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尤其是在目前信息爆炸、信息泛濫的背景下,如何建設生態圖書館的信息生態,需要做更多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劉建麗,生態圖書館探析——高校圖書館建設的發展方向[J],前沿,2009,(10):127—129.
[2]張四新,生態圖書館的邏輯范式[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3):20—21,62.
[3]李明霞,簡析綠色圖書館的構建策略——從服務佛山特色文化建設的視角[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7):66—68,72.
[4]陳淑君,試論綠色圖書館的特征及建設策略[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23—24.
[5]孫穎,生態圖書館研究述評[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5):25—27.
[6]顧孟潮,建筑學是生態的科學和藝術——《生態建筑學》首發式學術座談會上的發言[J],重慶建筑,2009,(7):1—3.
[7]李國友,劉大平“綠色建筑”理念的人文拓展——兼談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筑的文化生態學特質[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4—19.
[8]王云梅,信息生態系統及其有效機制的構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