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點感悟】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巧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中的“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思是說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的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都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園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其中有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字眼。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達標練習】
《峨眉山月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本版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