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園,多姿多彩。這里有筆硯相親、晨昏相伴的真誠友誼,也有個性碰撞、互不相讓的“分道揚鑣”;這里有比賽場上飛揚著的歡呼與吶喊,也有少年伏案的苦讀、園丁辛勤的耕耘;這里有三點一線的緊張,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氣。
校園里有許多令我們難忘的故事:有令人快樂的青春路上的結伴而行,有令人銘記的同齡人之間的友情考驗,也有令人無奈的青春期的煩惱憂愁,也有令人感動的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指引……
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是那么激情洋溢,那么活力四射。我們每天都在精彩中成長著,在成長中學習著。正是有了這樣的好老師、好同學,我們的進步才越來越大,校園生活經歷才成為我們最美的記憶。
■
選票
□翌平
民主選舉的日子到了。
邢艷帶著女生把教室布置得很莊重,高高的講臺上放著一個大大的紙箱,上面有一行工整的行書:投出你神圣的一票??吹贸鲞@出自邢艷之手,漂亮的書法讓語文老師都刮目相看。
大家三三兩兩地坐著,平時喜歡咋呼的女生們現在也格外安靜。從同學的臉上很難看出他們的決定。谷佳和另一個候選人表情呆板,努力與大家說笑著。伍有福的頭垂得很低,有意避開我的目光。我身旁的座位是空的,李華,我的“磁鐵”,早已拋棄了我,他正舉著一把尺子,嬉笑著將燕子追得四處亂竄。谷佳的“磁鐵”們還沒有休息,他們逐一找到動搖不定的選民,企圖做最后的努力。
燕子的唱票開始了,邢艷在黑板上用“正”字記錄票數。每唱出一張票,大家都發出一聲感嘆。一開始我就落后谷佳和另一位候選人,這倒讓我完全放松下來,可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們兩個“打”到5∶5平的時候,接下來的選票都落在了我的名下,我很快追上了谷佳,與他交替占據著首位,而另一個候選人就此停止了前進的腳步。
這意外讓大家都睜大了眼睛。谷佳漲紅著臉死死地盯住了黑板,我的驚訝和他的失落讓我們都一反常態。唱票繼續進行著,谷佳的幾個朋友有些坐不住了,他們開始竊竊私語。
票唱到最后成了一場精彩的對決,大家兩眼放光地注視著黑板。剩下最后兩張選票的時候,谷佳僅有一票領先,邢艷從燕子手里接過最后兩張選票,大聲地讀出來:“棄權!”
人群里有些騷動,大家感嘆起來,我和谷佳的角逐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這戲劇性的場面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有人催促著:“快讀最后一張票吧。”
邢艷清了清嗓子,向我投來意味深長的一瞥,然后高聲朗讀起來:“最后一票,棄權。”
谷佳的“磁鐵”們尖叫著跳起,招來李老師的呵斥。谷佳慘白的面頰上閃現出一絲紅暈,豆大的汗珠淌下來,滴落在他那條一塵不染的褲子上。他定了定神,很紳士地走到我的身邊,與我握了握手。我微笑著向他表示祝賀。
[選自《少年文藝(上海)》2010年第5期]
閱讀手記
雖說本文內容是中學生競爭班長,但文中描寫的那競選場面不遜于總統競選。文章開門見山,交代事情。作者著重記敘了班上競選班長唱票時的情景。教室里的布置莊重而大方,同學們的表情認真而活潑,無不表現出選舉在中學生心目中的神圣以及他們的慎重和嚴肅。為了競選成功,候選人的支持者“逐一找到動搖不定的選民,企圖做最后的努力”。唱票過程中的心理描寫和神態刻畫,細膩、準確地表現了人物關鍵時刻的緊張之態及成功后的喜悅之情。競爭是殘酷的,而友誼卻是溫暖的。
閱讀思考
1.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磁鐵”的意思。
2.文中“一開始我就落后谷佳和另一位候選人,這倒讓我完全放松下來”一句表現了“我”怎樣的態度?
■
關懷的力量
□黑幼龍
關心,能造成巨大的改變。
湯森太太是一位小學教師,她在美國德州某個小學教五年級。有一天,她對全班學生說:“我是你們的老師,我愛你們每個人。”說完這句話后,她覺得有點心虛,因為班上有個學生,她并不是那么喜歡。這個學生名叫泰迪,他上課不專心,很喜歡搗蛋,常常不交作業,身上還有一股怪味兒。
湯森太太自我反省之后,覺得自己應該多了解泰迪。于是,她把泰迪的學籍資料拿出來研究。湯森太太發現,一年級老師給泰迪的評語是“泰迪很可愛,大家都當他是個寶”;二年級老師說“泰迪是個好學生,作業寫得很干凈,又總是準時交”;三年級老師特別批注:“泰迪的媽媽生病了,爸爸對他不夠關心,所以他的成績開始下滑”;四年級老師寫得更嚴重:“泰迪的媽媽去世,爸爸酗酒,除非我們采取行動,否則他很可能會流浪街頭,成為不良少年。”
湯森太太讀過泰迪的資料后,決定開始關心他。當泰迪有好的表現時,她會給予贊美;泰迪早上進入教室時,湯森太太會跟他閑話家常。慢慢地,泰迪開始有了轉變。
圣誕節到了,學生們都準備了一份禮物,包裝得漂漂亮亮的送給老師。湯森太太一面開心地向學生們道謝,一面拆禮物展示給大家看。輪到泰迪拿著禮物走上講臺時,全班哄堂大笑,原來他準備的禮物是用舊牛皮紙袋包裝的。湯森太太立刻阻止大家嘲笑。當大家安靜下來后,泰迪把紙袋交給湯森太太。湯森太太打開紙袋后,發現里面有用過的半瓶香水和一條舊項鏈,這條項鏈上鑲的寶石還掉了幾顆。湯森太太馬上戴上項鏈,并噴了香水,對泰迪說:“我好喜歡這份禮物,謝謝你?!?/p>
當天下課后,整個教室里只剩下泰迪和湯森太太兩個人。泰迪慢慢走到湯森太太面前,說:“謝謝您戴上這條項鏈,并噴上香水。這都是我媽媽最喜歡的,我覺得我好像又看到媽媽了?!碧┑想x開教室后,湯森太太趴在桌上哭了一小時。從此以后,她更關心泰迪了。
泰迪后來成為美國愛荷華州一家基督教醫院的院長,是一位表現優秀的好醫生。醫院里有一幢癌癥病房的大樓,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選自《晚報文萃》2010年第18期)
閱讀手記
“關懷是尋常中的奇跡?!边@股無形的強大的力量給人帶來的鼓舞,是不可言喻的。文章開篇用“關心,能造成巨大的改變”統領全文,接下來敘述湯森太太關懷學生的過程。文章內容樸實,概括敘述和具體敘述相結合,讓我們深深地感到:關懷是一種溫情,關懷是一種鼓勵,關懷就是愛。愛,就是那種能夠使人鼓起勇氣、樹立信心的力量,而且這種愛能造成巨大的改變。
閱讀思考
1.如何理解“關心,能造成巨大的改變”的含意?
2.湯森太太接受了泰迪的圣誕禮物,泰迪課后表達了自己的感激,而后“湯森太太趴在桌上哭了一小時”,這是為什么?
■
老師:九月里的歌唱與贊美
□張杰
九月,與老師有關,與你我有關,與大地有關。
九月,大地把所有對老師的敬重掛在樹枝上。天空越過秋天的額頭把對老師的頌贊都涂在秋高氣爽的藍天上。天空之上,白云從天的那一邊,唱著贊美老師的歌謠,音符彌漫進九月的呼吸。
于是,天地在九月為老師塑造出一尊雕塑,繪制出一幅富有質感的畫卷,為人師者的形象在每個人心目中清晰凸現,幾乎所有曾被它塑造過的精神、思想和靈魂都能找到它的生命基因。
老師,您是深夜里那一盞能夠溫暖世界的燈光,數十年如一日地譜寫著最動人的深夜樂章,悄悄播下日后能夠點燃世界的種子。
老師,您是那穿著燕尾服的銜泥者,是天地間的和風,是參天大樹,呵護、滋養著一顆顆嗷嗷待哺的心靈,讓學子們春花一般的爛漫理想,在您的枝頭開遍。
曾見過一位年逾八旬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提起自己的學生,他興奮、自豪得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憐愛之情溢于言表……
曾見到
曾聽說一位鄉村少年,晚自習后騎自行車獨自穿越幾十里鄉村黑夜的茫然和恐懼,只為和自己的老師說一會兒話,然后再踏入茫茫夜色里的寒冷歸程……
還曾目睹一群像泥猴般的鄉村孩子,為了給老師送一個告別的禮物,步行十幾里,最后在筋疲力盡時,恰巧遇到村里人的車輛,孩子們每人手持自己的禮物,在淳樸的鄉間倏然盛開出一個移動的春天……
無論是聞名世界的名師,還是一生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無論是登上世界舞臺的學子,還是市井里的一個個平凡者,上至偉大人物,下至平凡百姓,誰沒有經歷過浩蕩如風、歷歷如昨的師恩?
那么,老師,請讓我們在這個收獲的九月祝福您,因為它與你我有關,與時代有關,與世界有關。
在這個節日里,讓我們為您獻上最美的歌唱與贊美——九月,讓老師綻開一張張世界上最動人的笑臉。它發自內心,感動世界。
(選自《中國教育報》2010年9月10日)
閱讀手記
本文作者飽蘸濃情,抒發了對老師的贊頌之情。作者用秋天的豐碩烘托老師的崇高與偉大;用生動的比喻表達對老師的贊美與歌唱;用“曾見過……”“曾見到……”“曾聽說……”“還曾……”組成排比段,描繪老師對學生的深切關懷以及學生對老師的真情愛戴。我們的腦際不由得浮現出一幕幕感人的師生友愛相處的畫面。
閱讀思考
1.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解釋“九月,與老師有關,與你我有關”的句子來。
2.模仿前一段,在文中的橫線處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一位老師看到自己學生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