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是一首流暢、蘊涵了深刻哲理的詩歌。詩人以大海和群山為喻,抒寫童年的困惑、成年的感悟,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
從字面理解,“山那邊還是山”的發現,自然是“山那邊是海”的美好幻想的破滅,然而,“山”在詩中是阻礙詩人通向無比向往的“大海”的一個屏障,是一種阻礙他夢想實現的現實矛盾。詩人將此豐厚深廣的群山作為“重重困難”的象征;將“爬山”作為“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象征,意象壯闊,意蘊豐富。這一個“山”字,既可指一座山,也可指無數座山。與之相對應的“海”則是那種永遠呼喚著我們出發的象征。
一般意義上講,“山”與“海”的對立,往往是一種無法打破的對立,而在這首詩中,“山”與“海”的對立,“山”與“海”的隔絕,因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卻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去追尋大海的倔犟的“孩子”的出現而克服。“海”單純從表面來看,的確“雄壯偉大”。這樣,“雄壯偉大”的事物,是值得人們去贊美、憧憬的。詩人將“海”作為“理想境界”的象征,使詩歌的境界更為宏闊,情調更為激昂,使人在想象之余,滋生出一種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直達理想境界的勇氣。誠然,在茫茫的人生途中,我們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千百次的失敗。但只有經歷過失敗的痛苦磨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正確的方法和經驗,才會戰勝困難,直達理想的境界。
全詩內容深刻,主旨新穎。從縱向來說,詩歌從詩人小時候的“癡想”一直說到長大、成熟后對理想的熱烈追求,可謂貫串了人的一生。同時,詩中也蘊涵著在通向理想途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應具有的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從橫向來看,本詩雖說的是“山那邊”的情景,但這個“山那邊”所涉及的空間范圍是難以用“萬重山”這樣的數字來說清的,它可謂涉及到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