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意人到經營者
公司開始改革后,我們就想著要上市。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我們必須獲得更多的開店資金,必須確保擁有更多可以開店的商鋪,當然還包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公司里工作。現實社會里,公司如果沒有太大名氣的話,別人連商鋪都不愿意租給你。
另一方面,我們也已經意識到,必須認真地拓展連鎖經營業務,否則就會面臨生存的危險。正當我們研究如何加快開店速度時,發現日本的稅收制度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
本來,如果開店速度加快的話,銷售量和進貨量必然會有所增加,這就會導致運轉資金需求量的增大。由于銷售收入收到的是現金,而進貨支付的是幾個月后兌現的信用證,因此,銷售產生的現金流就可以作為新開店的設備投資資金。
1991年9月1日,在我狹小的鉛筆型大廈4樓的辦公室里,我對聚集在這里的公司總部員工們大聲宣布:“從今天起,公司名稱從‘小郡商事’改為‘FAST RETAILING(迅銷)’,優衣庫正式拓展全國連鎖業,每年開30家店,三年后達到100家,盡快實現公司上市目標”。
這一目標一旦失敗,公司也許就會倒閉,但現在是最好的擴張機會。勝敗在此一舉,只能孤注一擲。這是我當初的真實心境。
在場的所有員工、干部都非常驚訝。 當時公司直營的優衣庫門店有16家,男士西服和女式服裝店有6家,加盟的優衣庫店有7家,加起來總共有29家。而從開設這29家門店所花費的勞力和時間來看,大家都知道,一年要開30家門店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但我相信,只要制定嚴密的經營計劃,并得到徹底的貫徹落實,要達到這個目標決不是沒有可能。
既然已經確立了上市這個目標,只能一個勁地往前沖,這也是我的性格所然。為了切實推進連鎖擴張計劃,我感覺到自己,僅僅作為一個喜歡做生意的人是不夠的,我必須向一個真正的經營者蛻變。為此,我必須好好努力學習。
做生意和經營一家企業是兩回事。與經營者相比,我知道自己還只是一個生意人。所以,我必須一邊準備企業上市,一邊抓緊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真正的企業經營者。
經營者和生意人的區別在哪里? 我認為,生意人大多是喜歡買賣商品這種商業行為方式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社長,都還稱不上是經營者。經營者必須有明確的目標,能夠制定出嚴密的經營計劃,帶領企業迅速成長,最大限度擴大企業的效益。
更改公司的名稱,是我很早以前就開始策劃的事。我一直想把優衣庫的商品打造成為日本“休閑服的標準商品”。新的公司名稱表明了要實現這一目標的行動方針。如果直譯的話,可以翻譯成“迅銷”,意思就是要迅速捕捉顧客的需求,迅速把顧客的需求商品化,迅速擺上店鋪銷售。
我公司自己設計企劃的商品,是委托工廠加工,然后將商品全部買斷,再上店鋪賣出去。這樣,從商品設計到終端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能保證高效的運作,而銷售結果又會馬上反饋到商品設計企劃部門。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我們承擔對商品的全部責任,并排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費和無效勞動,把由此省下來的利潤返還給顧客,讓顧客享受到更多價廉物美的實惠。由于所有的風險都由我們自己承擔,所以反過來可以這么說,我們只要把風險控制在公司能夠承受的最大范圍里面,也就沒有其他風險了。
通過從事公司上市的各種準備工作,我發現自己學到了許多。
制定經營計劃
企業經營中目標和計劃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我們已經第一次制定了三年發展的中期經營計劃,那么不妨對公司的發展前景做一個更長期的展望。于是我們開始推敲公司發展的長期規劃。優衣庫的標準門店若在三年后能夠實現百家店鋪,那么銷售額就可能達到300億日元的規模。這樣一來的話,再發展到1000億日元的銷售規模,也就并非是癡人說夢了。我堅信,這決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也許是偶然的巧合,到現今再回頭看看limited、美國Homudebo、沃爾瑪等世界著名零售企業的發展歷史,發現自己在十年前制定的發展規劃,竟和這些大企業的發展軌跡一樣,10年后已經順利實現了一年3000億日元的銷售目標。
我一直對員工們說,人要有遠大的抱負和目標。人一旦追求穩定安逸的生活就會停滯不前。胸懷遠大目標,然后向著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是非常重要的。
目標不可以定得太低。當你把目標定得很高看上去有些離譜時,你不用擔心。只要你制定嚴密可行的計劃,并用紙把它寫下來,經常把努力結果和目標進行對照,適當做些調整,即使目標再高,大致上還是有可能實現的。關鍵是要堅持不懈,決不能半途而廢。
奧林匹克選手們經常把刷新世界紀錄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為之刻苦努力。換言之,如果沒有要刷新世界紀錄的偉大抱負和為之付出的孜孜努力,那就絕不會有誕生世界新紀錄的可能。同樣,企業在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經營計劃時,也要下狠心,把目標盡可能定得高一些。
清理關聯公司
優衣庫當時有許多家相關聯的子公司或合資公司,包括優衣庫店鋪銷售代理公司、店鋪內外裝修設計公司、香港的采購公司、股東關聯的公司(不動產租賃)等。這些公司都和優衣庫公司本身有生意上的往來。
對此,安本先生說:“股票上市,就應該把公司經營的狀況盡可能的透明化,讓參與投資的股東們能透過透明的玻璃窗對公司的情況一目了然。關聯公司一多,別人就搞不清楚這里面的名堂,以為會有貓膩。所以,最好是什么關聯公司都沒有。當然有了關聯公司,即使沒有什么不正常的交易,也必須公開總公司與這些關聯公司的業務往來情況。對于申請上市的公司來說,這也許會增加許多額外的手續。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可能因為搞不清楚里面的關系而覺得有風險。那樣的話,他們就會不愿意投資。”
清理這些關聯公司,前后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尤其是清理一家與親戚有些瓜葛的資產管理公司,我花費的時間最長。
穩定人才隊伍
企業準備上市這件事,公司里誰都沒有經歷過。把公司的所有業務,按照職能進行劃分,構建組織和業務體系,對我們來說這還是第一次。被稱為公司兩只輪子的商品部和店鋪運營部,相對來說人才比較多一點。但在公司的管理部門,卻明顯的感覺到人才的不足。
一般來說,隨著連鎖經營范圍的擴大,門店數量的增加,公司總部人員數量會膨脹起來,但是這一點恰恰是我一直想避免的。就好比一個國家,國力上去了,但還是希望政府機構是小機構一樣。不過,我還是充分認識到那些不直接產生利潤的管理部門的重要性,只是需要考慮與其他部門的平衡,最小限度地中途采用了一些人才,或從公司其他部門調配了一些干部充實到管理部門。干部員工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拚命地工作。現在想來,這樣的做法或許有些野蠻。如果這些精英人才鬧出一些麻煩來的話,公司也許不可能就這么順順當當的上市了。
當時,公司也沒有明確的例會,我走到哪里就把會議開到那里,并當場做出決策立即實行,整個公司的氛圍就是這樣,我們稱之為“ONE TABLE MEETING”。因為速度就是生命。如果按部就班地工作的話,無論如何也是實現不了一年開30家店的目標的。因為店鋪每天都在營業,所以周六周日幾乎處于不休假的狀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今天。
建立信息系統
公司引進收銀和電腦即時銷售信息管理系統,即POP系統是在1988年7月。那時直營店有12家,加盟店有3家。此前的銷售信息處理是委托計算機廠家的數據中心做的。
采用了POP系統后,各個門店的銷售信息能夠馬上傳到總部。但是當初的系統最多只能處理幾十家門店的信息。我如果想即刻知道銷售前30位、前100位的信息,并馬上想向各方面下達指令。如果今后門店拓展到100個以上,這套系統顯然是不夠用的,所以我們決定引進新的系統。
對于大規模發展連鎖經營產業來說,POP系統能否在第一時間里準確分析出銷售狀況,并反映出投入商品,門店間調配貨物,調整售價的一系列數據,是事關我們經營勝負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些,沒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不可能實現的。我意識到,通過數據進行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
更多內容請見《一勝九敗》原著
[作者簡介]
柳井正
日本迅銷集團(株式會社FAST RETAILING)董事長兼CEO。1984年就任社長,同年在廣島市開設了第一家優衣庫店。隨后,優衣庫進入快速成長時期。1991年,公司更名為“株式會社FAST RETAILING”。1999年,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02年,就任公司董事長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