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積累運用(26分)
1.根據拼音寫漢字。(3分)
醞niàng( ) màn( )不經心
jí( )取 hài( )人聽聞
抖sǒu( ) 近在zhǐ( )尺
2.給下列句中的黑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3分)
(1)我的唯一奢( )望是在一個自由的國家中,以一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我從沒有把這種權益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在二十四歲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領和被蹂躪( )( )的波蘭。
(2)她終于去拜見了諸神之王,請求他chè ( )銷那個kāng kǎi( )( )的決定。
3.在下列括號里填寫恰當的動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110報警臺對社會的承諾是:有警必( ),有災必( ),有難必( ),有求必( )。
A.應 幫 救 出 B.出 救 幫 應
C.應 救 出 幫 D.出 幫 救 應
4.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刻畫了許多形象生動的人物,請舉出一個你最喜歡的人物,并指明該人物出自哪部作品,再簡單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4分)
人物 作品
你喜歡的理由
5.口語交際。 (4分)
食堂是學校的一個公共場所,這里能很好地反映同學們的修養。有個同學洗完手后轉身就走了,任水龍頭嘩嘩地淌水。請你說句得體的話勸其節約用水,自愿去關水龍頭。(要求:簡潔得體,有說服力,易讓人接受)
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常請著名數學家來指教同學們學習中碰到的
問題。
B.這本小說完美地塑造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
事跡。
C.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D.沙塵從內蒙古一些沙漠周邊的退化草場和旱
地刮起,途徑河北,到達天津。
7.月亮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古詩詞中不乏贊頌月亮的詩詞名句,請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寫一句話。(4分)
月亮是善解人意的,李白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寄托著朋友之間濃濃的情誼。
8.寫出兩句關于天氣的諺語。(4分)
二、閱讀理解(44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9~11題。(10分)
劉宣苦讀成才
□[明]焦 竤
景泰①間,吉安劉公宣②代戍于京師龍驤衛,為衛
使畜馬,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公偶與塾師論
《春秋》,師驚異之,以語使,使乃優遇之。未幾,發解及第③……取解時,劉文恭公鉉④主試,訝其文,謂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啟封,乃公也,人方識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選自《玉堂叢語》)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鈺年號。②劉公宣:即劉宣。③發解及第:(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榜考中了解元。④劉文恭公鉉:即劉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9.下列各句中,對黑體字的意思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以語使(告訴)
B.訝其文(對……感到驚奇)
C.謂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優遇之(代詞,指劉宣)
10.翻譯下面句子,并補上省略的成分。(4分)
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
11.用一個短語或一句話分別評價文中劉宣、衛使、劉鉉三個人物。(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 (18分)
城市綠墻
□宋淑運
中國與外國最大的不同就是圍墻。邁出國門,瀏覽包括某些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國一樣的圍墻。在國外,一些城市所謂的“圍墻”更多的是生機盎然的“綠色圍墻”。所謂“綠色圍墻”,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磚、石或鋼筋水泥
“砌墻”。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綠色圍墻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墻”。在巴西,綠色圍墻是用空心磚砌成的,磚上附有樹膠和肥料,再種上草籽,小草便從里面長出來,綠滿墻面。這種植物墻,不僅具有審美價值,而且可以減少噪聲和空氣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人均綠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亞是1960年才建立起來的新首都,幾乎毫無歷史價值可言,
1987年卻被聯合國定為“人類文化遺產”,這除了構思奇巧的三權廣場、布局新穎的城市風格外,還因為該城突出綠化,人與環境和諧共存,成了現代化新城的典范。
澳大利亞1927年建都堪培拉時,明確規定公私
建筑都不許構筑非植物墻。今日堪培拉除了總理府保留一道圍墻外,整座城市不見第二道圍墻。機關團體為了掩蔽辦公場所,便以參天的合歡樹、桉樹等筑起一道道綠色圍墻。各國使館都引進本國特有花木,精心編織綠色籬墻,讓路人感覺如在游覽各國植物園。
走進新加坡,只見樹木蔥蘢、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圍墻樣的建筑。這個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國家,300萬國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園中。新加坡法律規定,有花園的住宅不允許筑圍墻,讓花木供路人欣賞,可予減繳房地產稅;住宅樓須距馬路15米以上,綠地應占65%,建筑面積占35%。為此,新加坡人只建綠籬不建圍墻,從1971年開始大種其樹,大鋪草坪,連天橋、候車棚、電線桿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環抱在綠色之中。
非洲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滿,1979年決定遷都到內陸的阿布賈,遷都伊始,政府就頒布取締圍墻令。今日的阿布賈磚石圍墻絕跡,綠樹成陰,視野開闊,到處是萬紫千紅的花草、樹墻、藤蘿墻。
中國筑圍墻已有幾千年歷史,中國圍墻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對開放的世界,我們只有沖破圍墻重地,以綠墻代替磚墻,才能與世界城市建設發展的主流趨勢相符合。
(選自《環球城市風行綠墻》,有刪改)
12.從全文看,“綠色圍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請用兩個詞加以概括。(4分)
13.文章第三段的畫線句子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章第四段中“新加坡人只建綠籬不建圍墻”一句中的“只”字具有怎樣的說明效果?(4分)
15.你認為本文為我國城市綠化建設提供的最有借鑒意義的一點是什么?請結合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實際,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6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6~19題。(16分)
龍眼與傘
□遲子建
大興安嶺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燦爛。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們洋洋灑灑地飛舞在天地間,猶如暢飲了瓊漿,輕盈,嬌媚。
我是喜歡看春雪的,這種雪下得時間不會長,也就兩三個小時。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寬銀幕的黑白電影。山、樹、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閃閃爍爍,氣象蒼茫而溫暖,令人回味。
去年,我在故鄉寫作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正寫得如醉如癡,電話響了。是媽媽打來的,她說,我就在你樓下,下雪了,我來給你送傘,今天早點回家吃飯吧。
沒有比寫到亢奮處遭受打擾更讓人不快的了。我懊惱地對媽媽說:“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著傘,你回去吧,我再寫一會兒。”媽媽說:“我看雪中還夾著雨,怕把你淋濕,你就下來吧!”我終于忍耐不住了,沖媽媽無理地說:“你也是,來之前怎么不打個電話,問問我需不需要傘?我不要傘,你回去吧!”
我掛斷了電話。聽筒里的聲音消逝的一瞬,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饒恕的錯誤!我跑到陽臺,看見飛雪中的母親撐著一把天藍色的傘,微弓著背,緩緩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夾著一把綠傘,那是為我準備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張不開口,只是默默地看著她漸行漸遠。
也許是太沉浸在小說中了,我竟然對春雪的降臨毫無知覺。從地上的積雪看得出來,它來了有一兩個小時了。確如媽媽所言,雪中夾雜著絲絲細雨,好像殘冬流下的幾行清淚。做母親的,怕的就是這樣的淚痕會淋濕她的女兒啊!而我卻粗暴地踐踏了這份慈愛!
從陽臺回到書房后,我將電腦關閉,站在南窗前。窗外是連綿的山巒,雪花使遠山隱遁了蹤跡,近處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樓。山下沒有行人,更看不到鳥兒的蹤影。這個現實的世界因為一場春雪的造訪,而有了虛構的意味。看來老天也在揮灑筆墨,書寫事態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筆,就是母親夾著傘離去的情景。
雪停了。黃昏了。我鎖上門,下樓,回媽媽那里。做了錯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樣。朝媽媽家走去的時候,我覺得心慌氣短。媽媽分明哭過,她的眼睛紅腫著。我向她道歉,說我錯了,請她不要傷心了,她背過身去,又抹眼淚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傷害了她。我雖然四十多歲了,在她面前,卻依然是個任性的孩子……
母親看我真的是一副悔過的表情,便在晚餐桌
上,用一句數落原諒了我。她說:“以后你再寫東西時,我可不去惹你!”
《額爾古納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來到了青島,做長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島海洋大學文學院的劉世文老師來看我,我們坐在一起聊天。她對我說,她這一生,最大的傷痛就是兒子的離世。劉老師的愛人從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極,而劉老師工作在青島。他們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著爺爺奶奶,在沈陽生活。十幾年前,她的孩子從沈陽的一個游樂園的高空意外墜下身亡。事故發生后,沈陽的親屬給劉老師打電話,說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媽媽,讓她回去一趟。劉老師說,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覺得兒子可能已經不在了,否則,家人不會這么急著讓她回去。劉老師說她坐上開往沈陽的火車后,腦子里全都是兒子的影子,他的笑臉,他說話的聲音,他喊“媽媽”時的樣子。她黯然神傷的樣子引起了別人的同情,有個南方籍旅客抓了幾顆龍眼給她。劉老師說,那個年代,龍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沒吃過,她想兒子一定也沒吃過。她沒舍得吃一顆龍眼,而是一路把它們攥在掌心,想著帶給兒子……
那個時刻,我的眼前驀然閃現出春雪中媽媽為我送傘的情景。母愛就像傘,把陰晦留給自己,而把晴朗留給兒女。母愛也像那一顆顆龍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澀,內里總是深藏著甘甜的汁液。
(選自《遲子建文集》,有刪減)
16.文章第一段畫線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其表達效果是 。(3分)
17.文章第三至五段中“我”的心理狀態經歷了從“亢奮”→“ ”→“ ”的變化過程。(4分)
18.文章第八段,媽媽“又抹眼淚”的原因是什么?(3分)
19.作者寫了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劉老師的故事?結合全文,從結構和內容兩個角度,說說你的看法。(50字左右)(6分)
三、寫作(50分)
20.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體驗,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新鮮的、有價值的東西。如在與人交往中察覺到一份真誠,從尋常小事中感悟到某個道理,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請以“我發現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在題目的橫線上補上恰當的詞語。②寫生活中自己經歷的感受真切的事情。③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見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