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的陰雨天氣之后,陽光終于在周末露出了笑臉,我在公園看見一對騎自行車的小姐弟倆,
覺得很有意思。小弟弟約摸五六歲,小姐姐十歲左右。小弟弟身子搖搖晃晃地騎著自行車,喊道:“爸爸,你不能放手呀!”他們的爸爸在后面彎著腰、扶著自行車,慢慢地推進。小姐姐熟練地騎著稍微大一點的自行車,經過他們時,還炫耀式地將雙手放開,就在車子快要倒向一邊時,她又抓住車把,掌握住方向,奔馳向前。
小姐姐在公園繞了好幾圈之后,她騎到氣喘吁吁的爸爸旁邊,說:“爸爸,你放手呀,你不放
手,弟弟永遠都學不會!”
小弟弟聽到后大叫:“爸爸,你不能放手,不然我會跌倒的!”
小姐姐說:“膽小鬼!”她朝弟弟扮了個鬼臉,又騎走了!
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想到,這不就像我們學生常常會面臨的問題嗎?舍不得放掉某種依戀,將自己困在一種前進不能、后退也不能的困境中,像小弟弟要依賴爸爸扶著他學騎自行車一樣;如果他不丟掉那種依賴,就永遠學不會騎自行車,
無法像小姐姐一樣騎車奔馳。
人生很多的困境,不也像學騎自行車,或學溜冰、學游泳一樣嗎?學的過程最多只會讓你跌得鼻青臉腫,或多嗆幾口水。學會放手,才能享受迎風馳騁的快感。這些技能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困境的歷練也會轉化成你生存的能量。
最近因為肩膀的舊疾又發作,經朋友介紹到一家新的復健診所治療,在等待的時候,一個十來歲、濃眉大眼、樣貌端正的小男孩在我身邊蹦來蹦去,我猜測他應該是多動癥。護士走過來,叫他坐好,但他一秒都靜不下來,在小小的長條椅上跳上跳下;一個彈跳,他身子一偏,撞到了我,我疼得叫了出來,引來了眾人的注目,也讓兩個大人火速趕到我們身邊,穿著白袍的治療師將小男孩領走,去上課了,留下一個滿臉歉意的婦女一直對我說抱歉,她是小男孩的媽媽。
我捂著疼痛不已的肩膀,勉強擠出笑容說:
“沒關系。”
小男孩的媽媽在我旁邊坐下來,向我述說小男孩來這邊上課之后,已經進步很多了,她沒有任何一句抱怨的話語,一直含笑地說著,小男孩因為多動癥闖了多少禍,發生過哪些趣事。有些事,我聽來都覺得艱辛萬分,難以想象要如何面對這樣一個隨時會有狀況發生的小孩,而且是永無止境。但在這位媽媽的言談中我聽不到一句怨言,她完全樂觀地接受這樣的狀況,還像說趣事般逗得我發笑不已。她說很感謝老天賜給她這個小男孩,也聊到把他帶來這里醫治之類的話題。
陽光透過玻璃窗映照在這位媽媽身上,我忽
然覺得她好像是天使。而她,不正是“活在當下”最好的例子嗎?
聰明如你我者,在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中或許可以把“放下”當做是一種自我療愈的良方,像那位多動癥兒童的媽媽,她放下了“為什么我的小孩會這樣”的無解問題,而在這里面有兩把萬能鑰匙,“同理心”是一把萬能鑰匙,“滿足、感恩”則是另一把萬能鑰匙,只要擁有這兩把鑰匙,“活在當下”不再是一種態度,而是超過別人、超越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