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讓讀者不由自主地隨著作者那靈動的筆觸走進盲孩子的內心世界,被那詩歌一樣的語言所感染,陶醉于作者營造的純真溫馨的氛圍和詩情畫意般的境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以盲孩子逐漸獲得光明的過程為線索來安排情節,故事寫得曲折動人,人物命運柳暗花明,描繪了一幅充滿愛意的畫面,奏響的是一首內涵深邃的愛之贊歌,從而激發起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一篇美文我們應著重從以下三個美點進行賞析:
一、美的語言。“抒情童話”不是以情節取勝,而是以情感人,所以這種風格的童話,語言應當是優美的、簡潔的、凝練的,應當像詩一樣;還要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講究含蓄、講究象征、講究節奏等。這篇童話全篇幾乎都由短句構成,如詩歌般活潑、跳躍、不拗口,特別適合孩子閱讀,如“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作品中還大量運用疊詞,“靜靜”“輕輕”“哞哞”“咩咩”“潺潺”“陰沉沉”“陣陣”“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癢酥酥”“仔仔細細”“模模糊糊”“踉踉蹌蹌”“跌跌爬爬”這些詞語不僅情態描寫逼真,而且瑯瑯上口,有一種音韻美。另外,作品中的節奏感也很強。如“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著雨,雨帶著風來了”“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總之,我認為美的語言美在跳躍,美在逼真,美在節奏。
二、美的意境。金波曾說:“在構思情節時,我既設身處地,懷著盲孩子渴望關懷的愿望,又懷著一個健康人對他們同情關愛的感情。因此,我在敘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較側重于寫內心的感受和氣氛的烘托,不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調和意境的渲染。”作品中的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他以耳代目,感受著鳥兒的歡叫,清風的輕拂、蜜蜂的紛飛,他借聽覺感受到的世界是多么柔美。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聽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情調輕松歡快。在螢火蟲的幫助下,盲孩子眼前出現了米粒大小的光點。“在夏夜的微風細雨中,無數只螢火蟲組合成一盞美麗明亮的燈,一會兒閃著幽藍的光,一會兒又閃著翠綠的光。”丟失的影子回來了,“月亮出來了……太陽出來了……彎彎的彩虹……各種顏色的花朵……綠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姹紫嫣紅,色彩紛呈,組成了一種絢麗多彩的境界。總之,意境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我認為美的意境美在輕柔,美在活潑,美在絢麗。
三、美的主題。主題的多樣性能表現出文章的意蘊豐厚,思想深邃。用童話的形式來表現愛的主題,似乎有一條愛河流淌在我們心田。盲孩子因為什么也看不見而孤獨寂寞,是影子的陪伴使他快樂,給他帶來了溫暖、幸福。不光影子,當盲孩子處在急需援助的困境中時,螢火蟲、太陽、月亮,也都紛紛向這位弱者伸去了關愛之手,同
情他,愛他,想給他安慰。當然作品這樣寫也是為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愛盲孩子,并在關愛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因為這些濃重的愛,孤獨寂寞的影子感受到了生活的光明和美
好。盲孩子熱愛生活,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執著地追求光明,最終也擁有了光明,以此來表現“人活著應當有堅定的信念,信念不倒,人生不老”的主題;對于像盲孩子一樣的孤單弱小的人,我們應該關愛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影子由于幫助盲孩子最終變成一個衣著美麗的孩子,這表明“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的主題;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彩虹等為盲孩子展現了一個神奇美麗的世界,文章借此表現“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一主題。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
一個盲孩子,由于受到來自多方的關愛,獲
得了光明,獲得了幸福;一個沒有生命的影子,因為關愛他人,最終也獲得了生命。因為有愛,才使人物內心充滿光明,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的美
感。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題、構成了這篇美的童話。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美的世界里,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