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在1月1日宣誓就職,成為這個拉丁美洲第一大國的首位民選女性總統。這在向來帶有大男人主義色彩的拉美大陸上看似罕見,但放眼拉丁美洲,羅塞夫已是1990年以來第六位女性執政者。
除了即將迎接女性總統的巴西以外,這20年來包括阿根廷、哥斯達黎加、智利、巴拿馬和尼加拉瓜,都曾由女性執政。
羅塞夫在當選之夜于大批男性助手的簇擁下發表演說,她向巴西人民承諾將持續專注提升巴西女性權益,基于這個原因她延攬了至少8位女性入閣,是巴西歷來女性閣員人數最多的一次。但若從政治以外的各個面相來看,巴西的表現仍遠不如發達國家。美洲發展銀行(1DB)的數據顯示,盡管目前拉美女性占整體勞動力的53%,已較上世紀80年代的35%大幅提升,但位居資深管理階層的女性仍只占一小部分。
不僅如此,在拉美從政的女性,經常被冠上男性政務官代理人等各種帶有偏見的稱號。羅塞夫獲得前任總統盧拉力挺后,才打開知名度;2010年初剛卸任的智利建國195年來首位女總統巴綺雷(Michelle Bachelet),在位期間也一直試圖擺脫力挺她的前總統拉哥斯(Ricardo Lagos)所留下的陰影。
至于接替丈夫出任阿根廷總統的基希納(Ch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則提醒羅塞夫.要小心那些加諸在“慈善機構員工、教師或護士”以外女性身上的性別偏見。
拉美女性地位的提升仍是有目共睹。由全球立法機關組成的國會聯盟指出,以女性占國會席次的比率而言,拉美在全球的排名僅次于北歐。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的國會議員逾30%為女性,是比率最高的兩國。
社會學家指出,拉美女性參政比率高是各項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女性數十年來積極參與小區議題和革根運動,撼動了向來以男性為主的權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