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因素困擾著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也成為熱點,而美國對該方面的研究較多。文章就美國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文章進行綜述,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多維問題,為構建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性戰略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美國高校圖書館 綜述
中圖分類號: G259.7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1)02-0048-05
An Overview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ies
Zhang HeweiSong Ge Shao Ruihua Hu Wenjing (Lanzhou University Library,Lanzhou,Gansu,730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factors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i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ies becomes a hot issue, and American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The thesis mainly makes a synthetic survey on the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ies, states multidimensional problems, and provid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ies.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ies; overview
CLC number: G259.71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48-05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早是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正式討論。這是人類環境意識與生態意識的覺醒。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是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進的目標。把圖書館變成一個更符合現在和未來用戶需求的組織是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本文從Web of Science、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和Google Scholar三個數據庫檢索American academic librar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關鍵詞,共檢索到關于美國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文獻65篇,通過對這些文獻的綜述分析,以期為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1 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緣起
1987年,聯合國世界與環境發展委員會推出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要求經濟增長以無害社會和環境的方式進行。該報告確定了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和生態問題之間的平衡關系:既滿足現實需求又不危機子孫后代的利益。[1 ]自此可持續發展問題已經超越了聯合國的環保聲明。1990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2名大學校長在法國簽署了《塔盧瓦爾宣言》,成立了“高校可持續發展協會”,承諾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素養納入高校教學、研究中。[2 ]1990年后,世界上超過350個高等教育機構接受了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加入了“高校可持續發展協會”。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長期規劃,既要滿足人民的現實需求,又要保護環境,擴大經濟發展的機會。高校圖書館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必然要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然而,現代化的高校圖書館在發展方向上自相矛盾,既要努力引進新的技術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又想抓住傳統的資源牢牢不放。大部分的圖書館空間充滿了書架、印刷資料和數字化材料。公眾在心中已經留下烙印:書是圖書館的標志。[3 ]在數字時代,想改變這種傳統是需要付出高昂代價的,因而對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書的價值和用途正面臨著更多的考驗。很多時候,用戶去查看和復印紙本資料只是為了更方便和快捷的去訪問虛擬的數字資源。數字收藏和社會網絡服務的關鍵問題在于傳統模式(主要是基于紙質版)加上混合模式(基于打印和數字資源的混合)和新的圖書館2.0模式(基于社會網絡服務)的結合是否能夠在社會上、經濟上和環境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數字資源和網絡服務花費巨大,需要技術、人力和財力支持,但是傳統的印刷資料也消耗大量的能源、水和紙張,發展一個由社會網絡服務做支撐的集紙質和數字資源為一體的混合圖書館模式也存在以下的問題,即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性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發展和保存紙質及數字藏書、提供和支持快速演變的技術和網絡基礎設施、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保證圖書館建設日益增加的維護費和減弱圖書館的“碳足跡”。
2 美國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研究主題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圖書館界學者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因素的關注越來越多。通過歸納總結,發現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汲及四個方面,即:館藏可持續發展;綠色圖書館;綠色圖書館的運行和實踐和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
2.1 館藏可持續發展
這方面的學者主要關注學術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數字化收藏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以促進學術信息自由交流。
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努力為子孫后代維持和保障足夠的館藏,努力發展學術資源交流,避免學術資源被迫商業化。用于學術交流的資料可以綜合以下幾種模式發行:印刷出版、開放獲取和有償支付模式、網絡出版、機構知識庫存取、個人博客和多媒體出版等。大學圖書館、出版社、學術機構和檔案館通常需要共同努力,提供多種途徑來促成和維持學術資源的交流,并且使其能為大眾所用,但是這一模式如果想要更有效地貫徹執行需要更多的協作。[4 ]
圖書館在傳統意義上一直是以紙質和數字版信息收藏、傳播和不斷循環為核心,通過不斷地借用而不是不斷購進信息資料創造出了一個長期循環、持續不斷的經濟體系。[5 ]對于學生來說,信息很重要,對于教師來說,它對個人的教學和研究大有裨益。不幸的是,不惜一切代價保存藏書正在危及圖書館的社會、經濟、生態發展。權衡圖書館革新及其對新形勢的適應是一個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求。當前,組織革新受信息通訊技術的驅使,越來越少的關注組織的階層管理而越來越多地注重建立成熟的網絡合作和知識共享。然而,數字和技術革命對圖書館的使命和方向影響深遠,信息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量需求、圖書館工作花費的日益增多都造成了不平衡,推動圖書館向更為商業化方式運作,目標性更強卻缺少了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計劃。雖然圖書館還在繼續為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而奮斗,但是在這一切的背后卻是另一番景象:圖書館運行、建筑、藏書、設備和供給的隱形花費越來越多,并開始影響圖書館的長期目標。這一新時代正在對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書籍、報刊不再是簡單地外借、閱讀和歸還。現在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下可以下載、打印保留相同的信息。對于圖書館來說只是藏書已經不夠了,相反,收藏和服務、創造和保存都有了新的含義。
數字化館藏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能,不但能為子孫后代保障圖書館藏書和資料,而且還能降低管理紙質版藏書的相關花費。如,過刊全文數據庫項目不但對學術資源進行保護,而且降低了管理紙質期刊的相關費用。[6 ]然而,對于數字化館藏的研究仍然處于初期,圖書館需要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數字收藏上解決很多難題,主要問題包括:使用恰當的技術、[7 ]選擇相互兼容的模式、[8 ]避免商業化、[9 ]為研發項目確保經濟可持續性、[10 ]對數字藏書達到連續性和可持續性[11 ]。
總而言之,在這方面的學者主要討論的是學術信息交流的可持續性、維持紙本和數字化收藏的挑戰等方面。美國國會圖書館副館長迪安娜·瑪庫姆女士提出了“學者和圖書館如何協作確保現今創造的能為將來所用?”的問題。[12 ] 很顯然,學術的可持續發展天生就與收藏和服務的可持續性聯系在一起。
2.2 綠色圖書館建筑
討論綠色圖書館和綠色圖書館建筑主題的學者主要討論如何能夠在翻修或是新建圖書館時解決可持續性發展的建筑風格。圖書館的建筑使用了水、電等能源,同時還能生產出大量的固體垃圾。圖書館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就是首先要滿足圖書館當前的服務方式和管理方式,以滿足當前的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節能降耗,使圖書館建筑具有發展的過渡性和兼容性,即建設一個目前實用,以后能便于改造、拓展,逐步實現現代化,將來適用于較高水平的現代化圖書館。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2000年提出翻修和新建的綠色認證標準。建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圖書館早期是由威納、寶登和布朗提出來的。在20世紀二十年代早期很多美國公共圖書館在其建筑中都采用了綠色理念。[13 ]綠色建筑是指使用無毒且可以回收的材料、家具,安裝節水馬桶,進行自然采光和降低日常維護費用,使能源高效利用的建筑。圖書館情報系統設計項目提供了詳細的設計方案和文件,包括圖書館的聲效、圖書館技術、圖書館基礎設施設計和整個內部裝修材料。[14 ]這一設計別出心裁之處還在于對圖書館空間結構的設計,它使圖書館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儲藏中心,而是成為研究和學習的中心。[15 ] 因此,圖書館應該在地理位置上考慮的少一些,在空間上考慮的多一些。這些空間應該可以邀請和鼓勵大小型正式和非正式的聚會。[16 ]空間可以是虛擬的也可以是真實的,虛擬空間可以比真實空間更多地為網絡開放,隨著聯系越來越強,它們之間的界限變得逐漸模糊,虛擬空間在新型、開放體系的網絡環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它還展現了圖書館建筑的內部和外部的可持續發展設計,發起了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使用,在為收藏和服務提供好條件的同時也為圖書館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的環境。在回答“為什么圖書館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時,約翰娜·桑茲是這樣解釋的:“圖書館展現的是他們設計者的態度和價值觀。也可以把這些態度和價值觀延伸到未來的圖書館擁有者和參觀者。如果有機會建立一座新的圖書館或是對現存的圖書館進行翻新,應該首先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 [17 ]
2.3 綠色圖書館運行與實踐
在該領域中,很多學者都關注“綠色”,并在高校圖書館已經投入實踐。正如拉·伯爾尼和格雷戈里所說,“綠色是一個進程,就像思想的一個階段一樣,它號召采取行動。綠色包含的是一種互惠精神。我們關心那養育我們的環境,與維系我們的自然世界培養一種關系。”[18 ]
美國圖書館協會的環境行動小組首先在圖書館領域提出了“綠色”的概念。自從1990年以來,該小組就一直致力于使圖書館和公眾對不同的環境信息資源有所了解,為圖書館中綠色空間尋求方案,舉辦綠色“美國圖書館協會”會議,為美國圖書館協會和圖書館團體提高環境問題意識。行動小組一直都在組織以環境為主題的項目來教育圖書館和公眾,并為綠色電子期刊的學術環境交流提供開架閱覽平臺。[19 ]該行動小組提出“圖書館員為地球舉杯”項目,要圖書館員帶上自己的咖啡杯參加200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在費城的年會。[20 ]另外西雅圖第十四屆大學及研究圖書館聯合會把“綠色”當成此次會議的主題,并聚焦于綠色。[21 ]自從20世紀九十年代綠色話題已經逐漸展開,從“綠色圖書館”、“綠色圖書館學”、“綠色學術領域”、“綠色大學圖書館”、“綠化圖書館”、“綠色博客”擴展到“生產或使用綠色產品”和“綠色圖書館活動”。還有,關于綠色圖書館實踐的報告也重點提出在圖書館中存在的垃圾回收、噪音污染和紙張浪費等問題。[22 ] [23][24 ]另外,這個報告還針對環境教育和環境文化進行了探討。這一報告的核心包括幫助高校圖書館的綠化,但是正如凱瑟琳·戴克總結的那樣“雖然沒有全館的綠色政策,但是許多圖書館服務正在開展綠色實踐,尤其在回收利用方面。”[25 ]
泰瑞·靈克相信只有通過可持續及環保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從商業化中得以轉變和拯救,只有通過投身于建設可持續性發展的未來圖書館,才能再一次成為“學術界的核心”。[26 ]
圖書館為用戶提供舒適的環境和豐富信息,這些維護和保持都需要消耗巨大的資源。他們會制造出相當多的廢物,尤其是電、水、電腦、紙張和廢棄的電子設備。能源和日常開銷(水、電、氣、土地和紙張)在圖書館的預算中占很大份額。日常維護費用開始增加, 這一重擔正在被轉嫁給了使用者,如果運行費用和環境消耗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那么藏書和服務的不斷膨脹只能使有限的人們獲得信息,這也就威脅著圖書館免費提供信息的這一核心宗旨。一些基本的圖書館原則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美國圖書館協會的環境行動小組聲稱“三個E(經濟、生態、平衡)為圖書館和其團體提供了一個準則來探索和預測他們現在做的選擇如何影響未來”。[27 ]收藏、服務的繼續發展和日常運行逐日增加的花費都迫切需要可持續發展。當前高校圖書館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現在的數字環境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與繼續發展的傳統服務所需的可持續環境消耗之間的平衡。
高校圖書館不再忽視環境消費對其未來發展的影響。資源共享而不是沒必要的復制和浪費已經成為圖書館的經濟模式。然而這一模式并不能減少日益增加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芝加哥大學和研究型圖書館協會2007年的《環境掃描》(主要是針對圖書館可持續性收藏和服務)認為可持續性發展還不夠充足。[28 ]另外,圖書館通過宣傳、傳播以及提供環境信息方面的信息資源,可以為全球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圖書館自己也可成為促進經濟進步的可持續性發展組織,促進用戶之間的平等和減少“碳足跡”。
2.4 高校圖書館可持續性發展的評估指標
對于高校圖書館在社會、經濟、環境方面的問題進行評估有助于幫助他們理解其對環境的作用,并鼓舞其從社會、經濟、環境角度考慮,從而使圖書館更有效地進行運行和服務。這方面主要討論的是評估可持續發展,美國1966年就出版了“可持續發展指標:構建和方法” 的建議案。關于用來評估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文章和項目也存在很多,越來越多的大學支持環境可持續發展,這就出現了大量的以大學校園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文章。由美國西密歇根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弗蔓大學、康卡迪亞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主持的評估報告和研究項目在這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29 ]然而,關于大學校園可持續發展的文章并未把圖書館作為獨立實體進行研究。基本上,都缺乏關于學術圖書館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數據。馮·德文特和希曼為高校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提出了一個全方位的評估框架,主要是集中于經濟可持續性。[30 ]高校圖書館可以很容易地采用在高等教育中已經使用和已制定的可持續發展評估方法及指標,但仍需研究這些方法和指標從學校移到圖書館的適用性。在2008年,美國發布了一個針對學術、公共和特殊圖書館在能源使用和保存方面的全國性調查。這個調查的結果使其它組織和圖書館能源使用和保存的對比評估成為可能。[31 ]在將來,這一調查的數據對建立必須的高校圖書館能源使用和保存方面的政策和項目大有裨益。總的說來,這種文獻主要討論為達到可持續發展而使用的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資源的環保性能指標。對于圖書館有相當大的空間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圖書館是比較復雜的組織,它的使命就是提供他人所需的服務。任何對可持續性的評價都需要過硬的數據而不是胡編亂造。這也就要求評價體系要完善,并且在日常運行中使用。圖書館收集關于提供服務的大量數據,可以學會更好地使用該數據以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
制定或改進現存的評價體系來跟蹤圖書館在藏書和服務方面的可持續性是我們的迫切需要,包括制定一系列可持續性指標的計劃。這些指標可以使圖書館能夠在經濟靈活性、社會平等性、環境影響性方面對其現行的運行模式進行評價。對于圖書館來說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具有深遠意義,不但在藏書和服務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要更加意識到“綠化”其館舍,在工作中減少“碳足跡”、為迎接未來挑戰早做好準備。
3 結語
上述四個最能代表關于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主題雖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實踐,但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實際就是經濟、環境、社會可以持續的發展,它限制資源浪費,使圖書館服務和信息資源為現在和將來的使用者長期平等地使用。因此,需要有一個全面綜合的框架,對紙質和數字資源、綠色圖書館網絡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進行闡述。
參考文獻:
[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University Leaders for Sustainable Future.Talloires Declaration Talloires: ULSF, 1990[EB/OL].[2011-01-10].http:www.ulsf.org/programs_talloires_td.html.
[3]OCLC. 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OCLC. Membership Report [EB/OL].[2011-01-10].www.oclc.org/reports/2005perceptions.htm.
[4]Robert Schroeder, Gretta E. Siegel.A Collaborative Publishing Model for Sustainable Scholarship[J].Journal of Scholarly ,2006, 37(2):86-98.
[5]Maria A, Jankowska.A Model for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Library Operations and Services, Proposal to Librarians Associ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AUC) University Wide Research Funds[R]. California,2008: 4.
[6]Kevin Guthrie and Wendy Lougee.The JSTOR Solution: Accessing and Preserving the Past[J].Library Journal, 1997,122(2): 42-44.
[7]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Status of Technology and Digitization in the Nation’s Museums and Libraries(2006)[EB/OL].[2011-01-10].http:www.imls.gov /resources/TechDig05/ Technology%2BDigitization.pdf.
[8]Howard Besser. The Next Stage: Moving from Isolated Digital Collections to Interoperable Digital Libraries[J/OL].[2011-01-10]. http://firstmonday.org/htbin /cgiwrap/bin/ojs/index.php/fm/article/view/958/0.
[9]Don Schiller .How to Think About Information[M].Urbana, Il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7.
[10]Brian Lavoie.The Fifth Blackbird: Some Thoughts on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Digital Preservation[J]. D-Lib Magazine,2008,14(3/4).
[11]Margaret Henty. Ten Major Issues in Providing a Repository Service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J].D-Lib Magazine,2007,13(5/6).
[12]Deanna Marcum.Preservation of Scholarship: The Digital Dilemma, The Internet and the University: Forum 2002(Boulder,Colo.:Educause,2002):200[EB/OL]. [2011
-01-09].http://net.educause.edu/ ir/library/pdf/ffpiu028.
pdf.
[13]Michael Dewe. Planning Public Library Buildings: Concepts and Issues for the Librarian[M].Burlington:Ashgate,2006: 24-33.
[14][17]Johanna Sands. Sustainable Library Design [EB/OL].[2011-01-12].http:www.librisdesign.org/docs/SustainableLibDesign.pdf.
[15]J.V. Boettcher.Ten Core Principales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nements: Insights From Braine Research and Pedagogical Theory. Innovate[J]. Journal of Online Education,2007,3(3).
[16]Kevin Kelly.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M].New York: Viking, 1999.
[18]Jeanne M. Le Ber and Joan M. Gregory.Becoming Green and Sustainable: A Spencer S. Eccles Health Science Library Case Study[J].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 2004,92(2) : 266-68.
[19]Maria A. Jankowska. The Need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Quality[J].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2000.
[20]Monika Antonelli, Fred Stoss, Elaine Harger, Cup by Cup: Librarians Raise Their Cups for Planet Earth[EB/OL].[2011-01-12].http://wikis.ala.org/midwinter2008/ index.php/Cup_by_Cup.
[21]Greening ACRL 2009. ACRL 14th National Conference in Seattle, 2009[EB/OL]. [2011-01-12].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events/seattle/green.cfm.
[22]Michele Calloway.Paper Use and Recycling in Academic Libraries[J].Electronic Journal of Academic and Special Librarianship,2003,(4):2-3.
[23]Tom Moothart. Linsey Wess.Popularity Has Its Costs: Charging for Public Printing[J].Colorado Libraries,1991,25(1):15-18.
[24]Beth Ashmore. Sara Morris.From Scraps to Reams: A Survey of Printing Services in Academic Libraries[J]. 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 2002,63 (4).
[25]Katherine Dike.How Green Is the Academic Sector? [J].Zetero,2007,(6):57-59.
[26]Terry Link.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J].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2000.
[27]Irwin Wintraub.Fighting Environmnental Racism:A Selected Annotated Bibliog- Raphv[J].Electronic Green Journal,1994,1(1).
[28]Maria A. Jankowska.A call for Sustainable Library Operations and services[J].CRL News, 2008,69(6).
[29]The College Sustainability Report Card [EB/OL].[2011-01-12].http:www.greenreportcard.org.
[30]Kevin R. Guthrie. Rebecca Griffiths. Nancy Maron. Suitability and Revenue Model for Online Academic Resources[R].An Ithaka Report.
[31]Primary Research Group[EB/OL]. [2011-01-20].http:www.primaryresearch.com.
作者簡介:張和偉(1977-),男,蘭州大學圖書館館員;宋戈(1967-),女,蘭州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邵瑞華(1983-),女,蘭州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胡文靜(1983-),女,蘭州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