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核心出版社的概念入手,以重慶工商大學圖書館為例,介紹我館在選擇經濟類核心出版社的具體方法,并探討面向核心出版社的圖書采購策略。
〔關鍵詞〕核心出版社;測定;采購策略;經濟類圖書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3.034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3-0139-04
Determination of Core-presses in Economy and Acquisition Strategy of LibraryShi Jujun Wu Liping Feng Yousheng
(Librar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From the concept of core-presses,taking library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for instance,the paper introduc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re-presses in economy,and research on book acquisition of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core-presses.
〔Keywords〕core-presses;determination;book acquisition;economy books
1 核心出版社與資源建設
核心出版社,是指在某一學科領域圖書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其出版量大、質量高、有較高的利用率和較大的讀者影響力,能較好地把握學科發展狀況,并及時編輯出版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的圖書[1]。任何一個圖書館只要找準了與本館專業方向一致的核心出版社,對打造具有本館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的館藏資源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每年發布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顯示:2005年以來,我國出版社長期穩定在570多家,出版品種每年均達到20余萬種,且呈逐年上升之勢(見表1)。
面對出版社眾多、學科品種繁雜、圖書價格上漲的局面,圖書館要全面收藏所有圖書是不現實的。因此圖書館在下達采購任務之前,應結合多年的采訪實踐,認真了解、全面分析和篩選出與本館讀者群需求密切相關的核心出版社。當目標一經確定,采訪人員就能在文獻資源建設上以最快的時間、最小的代價全面準確地網羅本館讀者群最需要的專業核心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表1 2005-2008年出版社及出版情況表
年代出版社
數量本版圖書種數經濟類圖書種數合計新版合計新版2005573222 473128 57818 38912 8622006573233 971130 26419 78313 9302007578248 283136 22621 42014 1612008579275 668149 98823 49615 1062 經濟類核心出版社的測定方法
以經濟類圖書為例,2008年全國共出版23 496種(新版15 106種)。然而對每個館來說,都不可能將當年出版的經濟類圖書采齊,只能是有重點的采購,此“重點”體現在應盡可能收齊核心出版社及相關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才能確保本館專業館藏的不斷優化與完整。而測定和精選適合本館收藏要求的專業核心出版社顯得非常必要和有現實意義。通過確定核心出版社既能通過歷史統計數據指導未來的采訪工作,達到重點采購的目的;又能通過對一定時期的學科圖書實際購買品種與核心出版社的測定結果的對照,對購買行為進行反饋控制[1]測定核心出版社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布拉德福區域分析法、引文分析法、計算法、累計80%法、專家評審法、定量分析法等。每種測定方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優缺點,因此要準確測定出經濟學科專業的核心出版社,須用多種方法。目前,國內尚無權威的核心出版社目錄,各圖書館只能根據本館的收藏重點來測定各學科專業的核心出版社。以重慶工商大學為為例,由于我校是以經濟、管理類為主、文學、法學、理學、工學兼備的一所多科性大學,因此,我館在進行資源配置時,主要以經濟類、管理類資源見長。在經濟類核心出版社的測定方面,根據多年的經驗,我館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2.1 根據出版社形成的專業出版資源優勢判斷
對出版社而言,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一定學科領域作為它的主要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向。在發展過程中,出版社出版發行圖書往往是在繼承特定的傳統與風格基礎上再進行創新,換句話說是具有一定的學科傾向性。以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為例,在成立之時,就確定以財經圖書為自己的出版主要范圍,經過50年來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圖書出版為主,圖書、期刊、電子、音像產品齊全的大型財經專業出版組織。
2.2 根據社會或媒體對出版社的評價或排名
社會或媒體通過各種圖書評獎活動或圖書展銷會等方式對出版社進行評價或排名,如新華書目報2009年1月5日特別策劃版報道,“2008年全國圖書館現貨看樣采購會”經濟類出版社排名為1—中國金融出版社;2—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3—中信出版社;4—中國經濟出版社[2]。通過此排名,可判斷出這4家出版社在經濟類圖書在當前的發行優勢,進而為采訪人員采購圖書提供參考。
2.3 根據讀者借閱排名測定核心出版社
讀者的借閱情況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應好書、精品圖書在某些出版社的集中度。重慶工商大學以2004-2007年讀者借閱經濟類熱門圖書的數據為基礎,對借閱量排名前1 000名的圖書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圖書分布在167家出版社,其中490種圖書集中在15家出版社(占49%);共借閱25 472次,而這15家出版社的圖書借閱總人次達到12 621次,占49.45%。可見,9%的出版社擁有了讀者最喜歡的多數圖書資源(見表2)。表2 2004-2007年讀者借閱量排名(經濟類圖書前1 000名)
排名出版社名稱圖書
品種品種比例
(%)借閱
人次借閱比例
(%)1機械工業626.21 9957.832經濟科學出版社575.71 3585.33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484.81 7386.824經濟管理出版社484.81 0814.245清華大學464.69773.846北京大學363.69013.547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353.58133.198中國經濟出版社323.25832.29 續表2
排名出版社名稱圖書
品種品種比例
(%)借閱
人次借閱比例
(%)9中 信313.18103.1810企業管理232.35982.3511復旦大學212.15552.1812立信會計141.43131.2313中國金融出版社131.32851.1214東北財經大學131.33331.3115上海財經大學111.12811.1合計1排名前15位的出版社4904912 62149.5………………合計2其他出版社5105112 85150.5總計1 00010025 472100
2.4 根據讀者薦購情況測定核心出版社
讀者薦購能全面反映閱讀傾向及讀者對出版社的認知度。為構建適合讀者需要的優質館藏,我館從2007開始陸續實行以讀者推薦為主的采購方式,到2009年,我館讀者薦購力度越來越大,大約80%圖書訂購源于讀者推薦。2009年1~7月,我館共受理讀者薦購7 123種,分布在299家出版社,其中薦購經濟類圖書共3 080種,占推薦總量的43.20%,分布在163家出版社。在薦購的3 080種經濟類圖書中,排名前15位的出版社擁有1 637種圖書推薦量,也就是說9.2%的出版社擁有經濟類圖書薦購總量的53.1%,其數據是驚人的(見表3)。表3 2009年讀者薦購經濟類圖書種數及出版社排名
排名出版社名稱種數所占比例(%)1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327.532機械工業出版社2116.853經濟科學出版社1886.14中國經濟出版社1665.395經濟管理出版社1655.366中國金融出版社1444.687清華大學出版社1113.68中信出版社872.829北京大學出版社692.2410中國人大出版社632.0511企業管理出版社601.9512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481.5613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381.2314立信會計出版社300.9715復旦大學出版社250.81合計1排名前15位的出版社1 63753.1………………合計2其他出版社1 44346.9總計3 080100
2.5 根據圖書采購定量分析測定核心出版社
圖書館入藏情況能全面反映該館的館藏結構及館藏重點,通過多年的數據累計,能較好地對各出版社在某一專業方向的出版優勢做出準確判斷。以重慶工商大學圖書館2004-2007年采購的26 410種經濟類圖書為樣本,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對其所屬出版社分別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分析發現,這26 410種圖書分布在201家出版社,其中有14 880種圖書集中分布在15家出版社,也就是說,7.46%的出版社擁有了我館經濟類圖書采購總量的56.4%,可見這些少量的出版社擁有了大部分經濟類資源,應是該學科的核心出版社(見表4)。表4 2004-2007年采購的經濟類圖書的出版社及排名
排名出版社名稱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
(%)1機械工業出版社1 7286.5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 4975.73經濟科學出版社1 3065.04清華大學出版社1 2884.95中國經濟出版社1 2544.76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 1774.57經濟管理出版社1 1004.28北京大學出版社1 0964.19中國金融出版社8073.110中信出版社7072.711企業管理出版社6842.612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6682.513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5782.214復旦大學出版社5332.015立信會計出版社4571.7………………合計14 88056.4
總之,以上5種測定方法代表了不同的測評點。前2種主要依據出版社本身的學科定位、發展趨勢及社會評價等對出版社在某學科的權威性做出準確判斷;后3種方法主要從圖書館自身的文獻資源建設活動中,總結和分析出版社在讀者心目中的認同度。在調查中,我們對出版社進行了不同側面的分析排名,雖在每個測評點的排名或許不盡相同,但從表2、表3、表4中可見,無論哪種排名,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經濟管理、中信出版社、中國金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都出現在前15名出版社之列,這些出版社無疑是經濟類核心出版社,應是圖書館在采購工作中關注的重點。
3 面向核心出版社的圖書采購策略
在確定核心出版社后,采訪人員在文獻的圈選和識別上可充分利用學科文獻出版相對集中的特性,達到重點采購的目的;同時有計劃地補充部分非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獻品種。總之,無論是何種類型圖書館,成功的采訪應具有以下共性:根據學校重點學科及專業發展需要,盡可能收全本校重點專業類核心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確保核心學科品種保全率高、選書質量好、圖書利用率高、新書到館快。在采訪工作中,應重點做好采訪調研,并作出科學的采購決策。
3.1 采訪調研:做到兩個掌握
3.1.1 全面掌握出版發行狀況,重點關注專業類核心出版社的發行信息
隨著科技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書目載體已不再局限于紙質形式,其發行主體、傳遞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目前除《全國新書目》、《新華書目報》、《上海新書報》等比較全面地報道我國每年的新書出版信息外,許多有實力的圖書供應商及出版社紛紛建立網站,定期向用戶發布圖書訂購信息。因此圖書館了解出版發行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采訪人員要盡可能收集、篩選、整理相關信息,尤其應根據學校重點專業或重點學科發展情況關注本校專業類核心出版社的發行信息,這樣才能為核心館藏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目前很多出版社的服務對象不再局限于發行商,他們已將服務延伸到終端客戶——圖書館,其服務手段的先進性、服務內容的廣泛性、信息互通的時效性越來越貼近圖書館的需要。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人民郵電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可定期向圖書館提供馬克格式的最新書目信息,確保各單位采訪人員在第一時間全面掌握并方便快捷地處理信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還率先以建立QQ群的方式將財經類院校采訪人員融合在一起,以時時在線的方式發布新書出版信息、好書推薦、名專家學者介紹、熱點問題探討、出版選題調研等。通過這種強有力的互動,實現了館社雙贏。
3.1.2 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廣泛收集讀者需求信息
滿足讀者需要是采訪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在經費短缺、讀者需求多樣化的情況下,采訪工作的難度更大。為此我館加強了與各院系、科研院所及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的交流與聯系,開通了多種購薦渠道,全面了解讀者需求。
(1)開設“圖書購薦之窗”欄目,分網絡版和紙質版公布最新書目信息。網絡版掛圖書館主頁供讀者下載推薦;紙質版張貼在圖書館大廳供到館讀者直接圈選。當然讀者也可自主推薦書目上沒有的圖書,前者主要針對網絡用戶,后者主要針對到館讀者。
(2)建立薦書QQ群或通過圖書館的“在線咨詢”欄目直接與讀者交流圖書信息,接受讀者推薦。
(3)為重點讀者開辟專用薦購通道:將整理出來的最新書目信息定期通過E-mail發送給我校的核心讀者或邀請其參加圖書館組織的現場采購活動。這些重點讀者主要含兩類人員:一為學校的學術骨干、學科帶頭人;二為常利用圖書館的普通讀者。
(4)邀請書店或書商來圖書館舉辦新書展,供讀者直接推薦。
(5)來電或來訪推薦。
從我校的實際操作中看,取得最佳推薦效果的是第一類、第三類、第四類推薦。第一類和第三類代表讀者群的廣度,第二類代表了讀者群的精度和深度。
3.2 采購方法:以讀者薦購為主,采訪人員訂購為輔圖書館采訪工作如果脫離了用戶需求,就不能成功。因此采訪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深入了解本校專業設置情況、重點學科發展、圖書收藏狀況、讀者群需求信息,從而確定收藏重點,分請采訪主次。其次就是加強與讀者的互動,積極引導讀者參與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活動,如除接受讀者進行純粹的書目推薦外,還可組織書展邀請讀者到現場進行推薦。可以說有了讀者的廣泛參與,圖書館文獻經費的使用效率將大大提高,文獻采集的針對性將大大加強,從而提高文獻資源的保障率和利用率。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讀者的參與顯得尤為珍貴。從我館的情況看,在我館開辟的薦購渠道中,很好地兼顧了大眾讀者與重點讀者的推薦,做到了點、面相結合。2008年以來,我館80%左右的圖書源于讀者薦購。20%的特殊圖書由采訪人員訂購,這些圖書主要為連續性出版物(如年鑒)、漏訂的多套書、叢書和學校最緊缺需及時補缺的圖書。
以讀者薦購為主,采訪人員訂購為輔的采購方法,對滿足讀者需要、構建優質館藏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3 采購模式:招標采購與零購補缺相結合
招標采購是目前各高校圖書館首選模式,它能較好地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一方面可促進市場的有序化競爭[3],促使圖書供應商在價格、服務上給予更多的優惠,小斷提高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可促進圖書館依法規范采購管理,有效使用購書經費。但招標采購大致為資格標或額度標,對采購圖書的類別、出版社等一般沒有明確限定,隨意性較大,漏采的可能性存在。因此在采訪工作中,應著力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在招標工作中,應引進核心出版社服務理念,確定一到兩家與本館圈定的專業類核心出版社有良好合作關系且各方面實力雄厚的書商進行長期合作,確保本校重點圖書的全面收藏;其次是通過自主零購進行補缺和應急。由于發行渠道的多樣化,有些圖書如年鑒、部分考試類圖書、某些精品書完全脫離出版社而獨立發行,圖書館不得不通過零購補缺;二是讀者急需的圖書,因各種原因通過中標書商又不能立即解決,可通過在本地書店或網上書店去進行緊急尋購的方式購買,以解讀者燃眉之急。
以招標采購與自主零購相結合的方式,可保證重點圖書的相對完整及應急圖書的及時到館,這對增強讀者對圖書館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大有好處。
3.4 采購途徑:預訂、現采、直采相結合
3.4.1 預訂采購是圖書館傳統采訪的一條重要途徑
圖書館通過整理和分析新書書目信息并經過一定的選擇和數據處理后形成采購訂單,由供貨商負責配貨到館。由于預訂存在受書目量大小、書目報道速度的快慢、圖書內容是否客觀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到書慢、到書率低、到書質量不可預計等弊端。大多數圖書需經過3個月以上的到貨周期,有些圖書到上架流通時,已失去其原有價值。因此,專業性學術性強的圖書、重要工具書、時效性強的考試類圖書不適合預訂采購。
3.4.2 現場采購是圖書館應加強的一種采集方式
它主要從書商提供的圖書批銷中心、書店、圖書訂貨會、書展會現場等進行樣書選購,對于選購熱門、時效性強、館藏中奇缺的圖書,應盡量采用現采方式,以確保新書能盡快投入使用。通過看樣選書,采購人員能快捷、準確地了解圖書全方位的信息,避免單憑書目廣告性宣傳盲目挑書,減少誤訂,進一步增強文獻采購的準確性、針對性,到書率和到書速度也有了保障。
3.4.3 直采是補充,是指向出版社直接采購
為了確保學校重點專業文獻的全面與系統收藏,圖書館可以嘗試直接與自己圈定的專業類核心出版社合作。由于出版社具有能在第一時間將本社最新、最全的出版發行信息提供給圖書館的優勢,可以減少采訪中因書商提供的信息不全或信息延誤造成重要圖書的失訂與漏購,提高購書質量和有效采購率,從而保證本館專業重點文獻的全面入藏。
總之,采訪人員應根據經費、環境的變化靈活選用以上3種采集形式,確保圖書館館藏資源高質、高效的配置[4]。
參考文獻
[1]鐘建法.“核心出版社”采購的理論和方法[J].圖書館建設,2003,(4):43-45.
[2]經濟類出版社排名[N/OL].新華書目報,2009-01-05,(特別策劃版).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pages/20090105027C3/,2009-07-16.
[3]司徒凱.新形勢下圖書館提高圖書采購工作質量的思維和方法[J].新世紀圖書館,2007,(6):27-28.
[4]陳秀華.論信息社會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購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