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江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站2005-2009年間受理的查新項目進行匯總、統計,分析了其服務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本特點,探討了高校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可行性,提出了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兩種模式:(1)基于引文分析的高校學科競爭情報服務;(2)基于專利分析的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服務。
〔關鍵詞〕高校;科技查新;競爭情報服務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3.032
〔中圖分類號〕G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3-0131-04
Discuss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WorkZhang Qun
(Librar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de statistics on novelty items from 2005 to 2009 in Jiangnan University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Station(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analysed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ng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in the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work.Finally it put forward two models for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in the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work:university disciplin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model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model based on patent analysis.
〔Keywords〕university;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科技查新和競爭情報為信息服務的兩大分支學科,但兩者又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在科技查新工作中進行競爭情報服務既是科技查新技能的創新性應用,也是科技查新工作增值延伸的有效途徑。
1 服務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科技查新工作
科技查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為我國科學決策、科研立項、科技成果的鑒定、評估、驗收、獎勵、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提供客觀依據,為科研人員進行研究開發提供快捷、可靠、豐富的信息[2]。本文對江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站2005-2009年間受理委托的查新項目進行匯總、統計,并分析其特點,以探求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方法與模式。
表1顯示了查新項目委托單位類型分布。其中,“校內”指江南大學,“校外”指江南大學以外地域。
1.1 體現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發展趨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支持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3]。由表1可見,校內項目一貫發展平穩;2007年后,校外企業委托查新項目突飛猛進,2009年比重占全年份額的72%,遠遠超過了其它類型單位的總和;并且,在統計中發現,有相當數量的查新項目是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申報的,這說明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1.2 服務于高新技術企業/產品認定項目的查新成為重要內容從查新目的來看,高新產品查新已成為科技查新的重要內容。那是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點”[3],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業的高度重視。從表2可知,高新產品查新從2005年的30項增加到2009年的204項,增長了8倍。統計中發現,行業集中1.3 為技術創新項目避免低水平重復立項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表2可知,立項查新所占份額最大,為總量的53%,這一現象說明科研管理力度在加強,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立項查新比成果鑒定查新更為重要,很多重復研究可以通過立項查新得以避免,提高科研的起點;也標志著科技查新在我國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實現了從服務型向決策型的轉變[4]。立項查新項目中,申報基金及資助計劃等占了特別大的比重,如申報“創新基金”、“530計劃”等。在科技部和財政部公布的2010年首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立項項目中,僅無錫市就有67個項目榜上有名,獲得國家撥款5 030萬元[5]。由此可見科技查新的積極作用。
2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可行性分析競爭情報是關于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核心內容是對競爭對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報與反情報技術[6],生成過程包括規劃與定向——信息收集——信息加工——情報分析——情報傳播5個主要步驟[7]。而科技查新機構在信息收集與加工、情報分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是完全可行的。
2.1 完整的文獻資源保障為依托
科技查新的實質是從文獻的角度對所查證的科學技術內容作出新穎性判斷。因此,對于查新機構來說,擁有完整的文獻信息資源是開展科技查新工作的首要條件。高校查新站以CALIS為依托,以國際聯機檢索系統為主要手段,形成了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特色資源庫為支撐的“三級互補”文獻保障體系,從而為競爭情報服務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文獻保障。另外,查新人員整天接觸的是新技術、新產品、新知識,能及時掌握行業的最新信息。
2.2 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基礎
實踐表明,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硬、業務素質高、穩定性強的專業查新隊伍是保證查新質量的前提條件之一,也將直接影響到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對查新結論的準確性、嚴肅性和公正性的信任程度。查新人員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學科背景,還得具備“T型人才”的智能結構,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廣博的科學知識和較強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等,才能提供高質量的查新服務。開展爭情報服務無疑需具備以上素質的人才。
2.3 龐大的查新用戶群體為源頭
近年來,隨著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不斷加強,我國大大加強了在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力度,為科技查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與空間,科技查新項目迅速增長,從而形成了龐大而穩定的查新用戶群體。這些科技查新用戶中包含有潛在的競爭情報用戶,當他們進行技術創新時,必須要進行科技查新,查新員可以以此為切入點,提供及時的競爭情報服務或者激發他們的競爭情報需求,使他們逐步轉化為競爭情報用戶。
3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模式
根據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特點,在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的模式主要有兩種:針對高校的學科競爭情報服務和針對企業的技術競爭情報服務。其競爭情報服務過程主要包括4個:應用相關工具,輸入學科情報并進行加工、分析,利用情報分析的結果趕超競爭對手,保持或獲得競爭優勢。
3.1 基于引文分析的高校學科競爭情報服務
在國家創新體系中,高校是“創新鏈”上的重要一環,而學科是高校的基本元素,是科學研究的平臺,是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的基地。高校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主要是看其優勢學科和學科群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8],即“大學中的學科作為競爭主體,在爭取本學科發展的優勢地位上所具有的力量”[9]。學科競爭情報已成為高校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環節。
高校學科競爭情報指高校在學科發展過程中,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為了贏得與保持學科競爭優勢,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而對競爭對手、競爭環境、自身學科信息以及相應競爭策略進行合法地收集、選擇、評價、分析和綜合,并對其發展趨勢做出預測,以形成新穎的、增值的、不為競爭對手所知的情報,從而為其制定戰略和戰術決策提供依據的智能化活動過程。筆者設計了基于引文分析的高校學科競爭情報服務模型[10],如圖1。圖1 基于引文分析的高校學科競爭情報服務模型
基于引文分析的學科競爭情報服務采用的工具主要有ISI Web of Knowledge(簡稱WOK)平臺(包括Web of Science及其分析工具、ISI Proceedings、JCR on Web、EndNote Web等)、CSSCI、CSCD、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等。學科競爭情報的主要要素包括競爭對手、學科相關機構、學科本身和學科前沿情報等,其中:(1)競爭對手可以根據官方公布的高校學科評估排名來確定,分為現實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現實競爭對手主要指那些實力較強的重點高校或名牌高校的重點學科,這些學科往往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競爭力強;潛在競爭對手主要指一些學科發展勢頭強勁,對本校學科發展具有潛在威脅的高校;競爭對手的學科設置、科研實力、研發動向等會影響高校的競爭戰略和戰術選擇;(2)學科相關機構指與本學科利益相關,但是沒有直接競爭關系的機構及其政策和策略,包括本學科的合作伙伴和相關學科、互補研究機構和人員;(3)學科本身是學科發展的直接主體,包括學科戰略決策、科研創新能力、科技資源、學術成果等;(4)學科前沿情報指本學科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創新方向、發展動態等。
3.2 基于專利分析的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服務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已成為科技查新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競爭情報服務開展的主要潛在用戶。企業的技術創新是在整個行業環境和競爭環境中進行的,創新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實施都會受到各種直接或間接因素的影響,主要為競爭對手、技術相關機構、技術本身和企業自身這四大要素。對這些因素的監測和分析,是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服務的主要內容[11]。
專利情報是企業技術競爭情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有效的利用專利情報可以使企業實現技術創新,也可以為企業進行專利布局、實施專利戰略,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筆者制定了基于專利分析的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服務模型(見圖2)。圖2 基于專利分析的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服務模型
基于專利分析的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服務采用的工具主要為以下5種:(1)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分析:一般說來,技術的發展大都會經歷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下降期、復蘇期等階段[12],通過對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分析,可以了解具體技術的發展過程、發展階段及發展趨勢等;(2)專利IPC分類分析:通過分析某領域內專利的IPC分類號,以及這些IPC分類號下的專利數量,能獲知該領域的技術構成情況及技術熱點;(3)專利引證分析:通過研究專利之間的引用關系,可以探求技術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規律;(4)專利地圖分析:專利地圖是專利信息消化、整理與增值化后的一種圖表化呈現格式[13],具有類似地圖的指向功能,通過它可以分析技術分布態勢、指明技術發展方向,掌握競爭對手的技術實力和進展情況,在自主創新活動中科學合理地定位;(5)專利聚類分析:通過研究專利群的形成、結構、變化以及與其它專利群的關系,能對某一技術或某一企業的現狀及今后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的評價和分析。
4 結 語
在科技查新工作中開展競爭情報服務,不僅延伸了科技查新的服務范疇,變被動的科技查新為主動的情報咨詢,而且拓寬了情報研究領域,使其逐步滲透到國家創新體系的各個層面。作為科技查新人員,必須轉變情報服務觀念,改進情報服務方式,增強競爭意識,提高創新精神,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政娥,吳素坤,陳惠蘭,等.科技查新需求分析及其增值服務探討[J].現代情報,2009,(7):153-156.
[2]謝新洲,李永進.科技查新與創新評估[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EB].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183787.htm,2009-03-09.
[4]張群.從查新項目看高校查新工作的現狀和發展——以江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10):57-60.
[5]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江蘇省商會.國家創新基金助推無錫中小企業發展[EB].http:∥www.jssh.org.cn/ReadNews.asp?NewsID=10671,2009-07-07.
[6]包昌火,謝新洲.競爭對手分析[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7]李楠楠.信息分析及其在科技查新中的應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2):43-44.
[8]趙坤,王振維.大學重點學科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基于資源與能力整合為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0):25-27.
[9]周進.大學中學科核心競爭力[J].科技導報,2001,(10):14-17.
[10]彭奇志,張群,張逸新.基于WOK的高校學科競爭情報服務研究[J].情報雜志,2010,(4):80-82,110.
[11]柯賢能.基于創新過程的技術競爭情報分析方法框架構建[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8:44-49.
[12]郭婕婷,肖國華.專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報雜志,2008,27(1):12-14,11.
[13]劉啟強.基于企業創新與競爭的專利情報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