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第一次真好》后,我們常常為文中的兩件具體小事而感動。“我”第一次看見果實累累的柚子樹,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第一次看見母鳥孵出小鳥,小鳥眼巴巴期盼的奇妙。作者動情地向我們傾訴了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以及第一次的意義和價值,并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珍重你的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然而,作者一筆帶過的略寫部分“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這一段在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對詳寫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強化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也就愈體現了生命是多姿多彩的主旨。
當我們談到“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時,只是說“以小見大”是通過小題材反映大主題,但卻不知何為“小”,何為“大”。可如果我們學會運用類比思維,多看運用“以小見大”手法的范文,同學們的思維就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尺水見波瀾,志存高遠,如同于和風、細雨,閑云、輕煙中用小弦拉出高調。
王愿堅的《七根火柴》通過小小的火柴歌頌了紅軍戰士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作者只是選取了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小故事,一朵精神文明的小花,卻反映了這樣深刻的主題。楊絳先生的《老王》,刻畫了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位車夫,卻道出了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不幸者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處境的“大”主題。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通過身邊的一些平凡景象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敬畏生命》《白蝴蝶之戀》分別以柳絮這樣細小的生物,以一只小小的蝴蝶來對生命進行探討。
《鲇魚跑了》,寫家人雖然對買來的鲇魚嚴加防范,但第二天發現它們還是逃脫了。作者不由感嘆:“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拾到一片落葉,我們可以發現它背后深藏著春去秋來、歲月匆忙的道理;樹葉把綠意留給人類,把敗葉留給土地的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從農民大伯的手可以發現,世界正是由這千千萬萬雙手創造出來的;勞動是生命的永恒。
類比生雙翼,見多識廣,潛移默化,同學們自然會通過“聚焦凡人小事”“觀察自然景象”“捕捉細小情節”等來關注社會,感悟人生,訴說真情,從而做到以“小”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