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積累一】
留學生弒母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東國際機場到達大廳,搭乘航班從日本返滬的男子汪某到達不久,就與前去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焦點是關于學費。當時,汪某從托運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對著母親顧某連刺9刀,導致顧某當場倒地昏迷。汪某隨即被趕來的民警抓獲,同時民警迅速將顧某送至附近醫院搶救。
啟示:“留學生弒母”的慘劇留給人們的思考是深刻的。一方面反映出教育的空白,教育的失誤之處非常明顯;一方面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并建構人倫關系。我們常講“愛是無私的”,可是人們卻往往忽略了“愛也是需要回報的”教育。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明白“生命是相互支撐的”“理解是雙方的”。
適用話題:理解 成長 回報 錯誤 扭曲的心靈
【素材積累二】
中國在走向低智商社會
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大前研一如是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啟示:或許有人說,我們在上網,我們在進行網絡閱讀。其實,這純粹是自我麻痹,看看上網的人群,有幾個在讀書,大多是在游戲的海洋里遨游,是在聊天。人們已經完全忽略了讀書是最好的智力訓練,是最好的創新力量積聚。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民族,不讀書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這絕非聳人聽聞。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已經得到了最形象、最有力的體現,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靠的是知識,人的價值的實現靠的是知識,沒有知識就沒有未來。
過去我們說,發展經濟是硬道理,因為不發展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在我們發展了經濟之后,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讀書是硬道理,因為不讀書就會被淘汰,被奴役。中國不會走向低智商社會,讓我們知恥而后進。
適用話題:讀書 目光 民族未來 國民素質
【素材積累三】
高考頭名筆記的火熱
據報道,每年高考分數公布后,哈爾濱市高考頭名的功課筆記都會熱賣,部分學生的筆記十多天內可賣出上萬元,筆記大多被考生家長買走。很多人都覺得,爭相買高考頭名的筆記過于夸張。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是你我他,如果你的孩子即將面臨高考,而你又想讓孩子考得好一些,會不會也這么做?這不是我們有多庸俗,而是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沒得選擇。與其用一己微薄之力去挑戰一種權威,倒不如順應這種體系,為自己尋求一個生活下去的空間。所以,在家長們購買頭名筆記的事情上,我們應該給予同情,而非諷刺或者嘲笑。當這一筆記成為暢銷書,我想,真正應該反思的是教育部門。我們總是呼喊要辦素質教育,但諸多現實卻告訴我們,現在所謂的素質教育依然沒有擺脫分數的控制。社會各界依然以分數以及升學率等來評比教育水平以及學生的能力。理想與現實尷尬地碰撞著。這種碰撞,每出現一次,都將傷害到那些渴望素質教育的人們。高考頭名筆記的火熱,只是現實教育下一種無奈之舉。
啟示:“高考頭名筆記的火熱”,固然與素質教育依然高舉考試這根指揮棒有關,但與家長的盲目跟風也是密切相關的。考試不是沒有弊端,但至少就目前來講,考試還是唯一一條具有公正性的選拔人才的途徑。事實上,這幾年國家教育部在考試這個措施上做過不少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簡單的考試模式。這自有其積極的意義。可以這樣說,會考試也是一種素質。家長的盲從在于他們不明白一本頭名的筆記能否對自己的孩子有效?他們不明白為何人家能夠成為頭名,而自己的孩子卻要靠人家的筆記才能接近目標?事實上,每年成為頭名的人畢竟少之又少,頭名筆記不是靈丹妙藥!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孩子本身在學習上主觀努力不夠!家長只是想找一條捷徑而已!
適用話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學習沒有捷徑 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