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一次提是作者在遠觀紀念碑時,第二次提是作者開始介紹碑文的時候,最后一次是作者介紹完了碑身和浮雕后,在文章最后一節再次提出的,這樣不僅總結了全文,而且再次點題。如果從文化層面看,中國造字法是三人為眾。三個人一般就代表多。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指幾個人在一起,當中肯定有一個可以做自己的老師的;老子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對這種思想的深刻注解。
2.為什么人民英雄紀念碑用漢白玉塑成?
玉文化為中國所獨有。玉是中國最傳統、最古老的飾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后期就開始出現,經過不斷演變,玉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高的審美標準。而且玉本身的材質就名貴,玉的質地很堅硬,制作玉所付出的勞動力難以想象,一條簡單的紋路都要歷盡千辛萬苦才能完成,體現出“美就是對困難的克服”的美學觀點。而且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道德標準,古人云:“德者居之。”美玉無疑是美德的最好代表。中國人對玉的崇拜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格美的提倡。這個設計之所以中標就是因為它選擇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玉。這在其他國度的文化當中是沒有的,或者說是很少見的,所以玉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在中國字典中找到的帶玉字的成語幾乎全部是褒義詞,比如玉樹臨風、玉石俱焚、玉液瓊漿、玉潔冰清、香消玉殞、玉葉金枝、以玉比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化干戈為玉帛——可見在中國文化當中玉的地位之高。所以人民英雄紀念碑要用漢白玉來塑。
3.為什么要為英雄們樹碑?為什么要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課文?
三國劉劭的《人物志》中說:“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古人認為,所謂英,就是草木之中最優秀的;而所謂雄,就是動物之中最優秀的。后來人們說: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為之雄。一個民族要壯大,后人要給現在這代人再建紀念碑,就要呼喚曾經有過的英雄意識和不朽意識。中華民族很早就有“三不朽”的追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即我們為人處事,首先要做的是樹立自己的道德風范,并且感染其他人,使所有的人都跟著你向善。然后是立功,救國家民族于危難,挽狂瀾于既倒。最后是寫書立言,講自己的言行,將自己對事情的理解寫成書流傳下去。所以立這座碑就是為了紀念英雄,呼喚英雄,而學習這篇課文則是希望同學們從小就有一種英雄意識、不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