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憶性散文。作者站在民族歷史、科學發展的高度,對鄧稼先予以高度評價。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的“兩彈元勛”。他忠厚樸實,真誠坦白,他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他的一生始終在執著地追求,無私地奉獻。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本文刻畫人物采用了多種方法,主要有人物的行為描寫、語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最有特色的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巧妙地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對比,以表現鄧稼先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的那種奉獻精神。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與人物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課文的與眾不同之處是,把人物形象的刻畫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之下,將人物的命運和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強弱聯系起來,使人物形象的刻畫有了一定的高度。如課文第一部分,文章敘述了一百年前后中華民族的恥辱,然后筆鋒急轉,鏡頭拉回到一個世紀后的今天,敘述中國大地上所發生的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鮮明的對比構成了不平凡的引子。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場了,從而使得人物和背景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此外,作者十分注意挖掘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文章寫鄧稼先的為人與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和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分不開,將人物的精神與民族精神緊緊地融合在了一起。中華幾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了鄧稼先,而像鄧稼先這類杰出的人物又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