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練導引】
“河山只在我夢里,祖國已多年未親近……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這是游子對祖國的眷戀;“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終脫離不了祖國,祖國永遠在你身邊。”這是愛國的呼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的情感。”是啊,有一種最美麗的情感叫愛國。
【閱讀選文一】
“愛國”兩個字的分量
□高深
央視《小崔說事》曾對梁啟超的小兒子、中國導彈控制系統創始人之一梁思禮院士,進行了一次親切而詼諧的訪談。
梁思禮先生1941年(17歲)赴美求學,因為“二戰”,與家庭斷了聯系,失去了經濟來源,只好去餐館洗盤子,去食品廠裝豌豆罐頭。經過八年勤工儉學,他刻苦攻讀,主修無線電專業,后來又讀自動控制,先后獲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
1949年,當他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的消息,沒有考慮留在美國的各種優越條件及優惠待遇,也不顧慮是“保皇黨”后代的家庭出身,就憑著一顆純潔而又單純的愛國之心,毅然決然地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不用細說,回國后他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過多少委屈,遭遇過多少不公正的對待。只說一件事,有一次他赴美訪問,在西雅圖遇見了當年的同窗好友,也是個華人,也是個研究導彈的專家,他的年薪是300萬美元,可是當時梁思禮一年的工資還不到1萬元人民幣。訪談中,小崔咄咄逼人地問他:別的不公正待遇你都不計較,但這件事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85歲高齡的梁思禮,面對提問,十分冷靜,極為沉穩。他擲地有聲地回答:“那位同學研究出來的導彈,當時也許就瞄準著中國;我研究出的導彈,卻是保衛祖國。我為此非常自豪!”全場嘉賓報以熱烈的掌聲,我也流下了熱淚。
“愛國”,這兩個分量極重的字,使梁思禮先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非常達觀、非常樂觀的心態。小崔拿出一張他下放河南時養豬的照片:一個扎著白圍裙的導彈專家站在豬圈旁,圈里的豬看見他都特別活躍,有一頭豬的兩只前爪搭在圈墻上,特逗。梁先生看見這張照片,開心地說,他一向是抓質量的,養豬也同樣抓質量,從配種到接生,從育肥到出欄,他都一項一項嚴把質量關,就是不敢殺豬。談起這些不無辛酸的往事時,他很坦然,不是說他沒有思想,沒有反思,忘記了不幸與痛苦。梁思禮在困惑與苦難中,想到親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國。相信未來,使他充滿了信心。
他多次談到:“父親說過,人的一生活在苦惱里,跟生活在沙漠里一樣,有什么意思?我也是這么想的,人的一生應該達觀、樂觀。”
聽了對梁思禮院士的訪談,讓我看到了一位老知識分子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心。我也深深地感悟到:“愛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不是演講詞中的“老生常談”,它是人生很具體很生動的信仰與追求。
(選自《今日文摘》2009年第19期,有刪改)
鑒賞品讀
通過梁思禮院士訪談,我們讀出了“愛國”這兩個字的分量。是啊,愛國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不是演講詞中的“老生常談”,它是人生很具體很生動的信仰與追求。梁思禮院士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過多少委屈,遭遇過多少不公正的對待,這些他都能樂觀地面對。唯一支撐他的信仰和追求的就是愛國情懷。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更應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只要中華兒女奮勇爭先、眾志成城,我們堅信中國一定會更加強大。
閱讀思考
1.是什么力量使梁思禮先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達觀、樂觀的心態?
2.“愛國”兩字有怎樣的分量?
3.如何理解“‘愛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不是演講詞中的‘老生常談’,它是人生很具體很生動的信仰與追求”這句話的含義。
【閱讀選文二】
姚明的愛國情
□仲達明
姚明是中國體育運動歷史上國際影響力最大的運動員之一,但他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堅忍的職業體育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深受廣大球迷的喜愛。無論是場上還是場下,關于他的負面新聞都是零,作為一名在美國打球受到全世界注目的中國人,這樣的表現就是在為自己的祖國贏得尊敬和贊譽。
記得還是在2008年4月4日,因腳傷停賽的姚明回到北京,在短暫休息一宿之后,在中國籃協安排下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簡短的介紹之后,有位記者問:“請問你什么時候回美國?”
這本來是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問題,沒想到姚明馬上糾正記者的提問:“不是回美國,而是去美國。是回中國,去美國。”
話音落地,全場響起一陣自發的掌聲。
好一個“回”字,好一個“去”字。一字之改,包含的卻是多么深摯的愛國情!這樣的愛國情懷,其實在姚明的體育生涯中是貫穿始終的,特別是他出國去NBA打球后開始的。從2002年進入NBA到2008年,凡是有代表中國男籃參加的重大比賽,姚明都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參賽。
有一次,姚明在接受《休斯敦紀事報》采訪時說:“在我來NBA之前,我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國家隊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我來到NBA之后,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目標。只要能讓我進國家隊,不給我報酬沒關系,沒有球迷我也不在乎,甚至讓我當板凳球員都行。因為能為國家而戰是一種榮譽。我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球衣時是17歲,第一天拿到球衣時,我像模特一樣在鏡子前擺弄它。球衣對我來說確實有點大,但能把我的名字印在上面是一種榮譽。”
愛國,并不體現在豐功偉績里,更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姚明用自己的言行,為所有明星,也為更多的普通人樹立了一個愛國的榜樣。時下,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危機與機遇同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愛國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
(選自《啟迪與智慧·成人版上半月》2009年第5期)
鑒賞品讀
姚明,一個在足球領域打拼了多年的老將,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旗幟人物。在奧林匹克的賽場上,姚明無疑是一個謙遜、勤奮、有著大多數中國人民所擁有的傳統精神的超級明星,他是中國最好的名片。聲名顯赫的姚明始終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祖國有需要,他就會義無反顧地回國。姚明對祖國的忠誠也使他贏得了國人對他的欽佩和敬意。汶川大地震后,姚明很積極地捐款和募捐,彰顯了一個公眾人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什么是愛國。
閱讀思考
1.通讀本文,說說姚明的愛國體現在哪些事件上。
2.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3.聯系上下文內容,補寫出文中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