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產品的設計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在考慮兒童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兒童產品設計開發原則。旨在通過對兒童產品設計開發原則的研究,提升對兒童的關愛和保護。
一、引言
照顧兒童是每個家庭的責任,當前兒童占人口比重的30%左右,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特別是在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兒童產品的設計理念也在進步。兒童產品是融科學、技術、材料、文化和藝術于一體,同時,兒童產品的類型、功能、形式也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直接與兒童身體進行接觸,融入兒童的生活,需要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也是未來設計發展的需要。
二、兒童產品設計開發原則
針對兒童這一特殊人群,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1. 健康與安全性。安全性是兒童產品最重要的性能要求,也是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體現。只有健康、安全的產品才能使孩子產出信任感,才能真正被兒童接受。兒童在認知、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發展不成熟,身體各部分的器官比較嬌嫩,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又缺乏生活經驗,特別是學齡前的兒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但好奇心卻很強,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樣樣都想觸摸一下,需要家長的格外照顧,帶有危險性的兒童產品會危害兒童的健康成長。社會上兒童產品不安全的事故時有發生,兒童產品安全問題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加強兒童產品的安全意識,減少傷害是設計師的職責。
此外,受可持續發展觀和綠色設計的影響,產品設計必將向環保的方向發展。設計環保型的產品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每個設計師的責任。面對這一需求,兒童產品設計更應注重健康環保的理念。設計師要設計出安全的、健康的產品,盡量把威脅減小到最低。在開發新產品時要強調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為達到環保的要求,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把綠色設計理念貫穿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使用、廢棄回收、重新使用的各個環節的始終,以達到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的要求。
2. 實用與易用性。(1)實用性。 “實用是指工業產品的使用功能,它既表現為技術性能好、安全可靠,同時也體現為整個產品系統與人相適應,從而使人們在使用產品時,減少疲勞與能量消耗,增大舒適度。”人們購買某種產品是因為要使用,所以具有良好實用性是產品設計的核心與實質。正如美國通用公司工程師麥爾斯(L.D.Miles)所說:“用戶購買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具有的功能”。有用才是其價值的根本所在。不論產品的功能如何的開展,始終要記住的是,產品是供人使用的,因此實用功能在設計中居主導地位。實用是產品的基本功能,在基本實用功能滿足后再追求精神需求。人類用創造產品的可用性來彌補自身功能的不足,好比房屋就是用來遮風避雨的、汽車用來代替行走的、椅子是用來坐的等等,人類造物首先是為了滿足客觀的實用價值的需求。
(2)易用性。產品的易用性是指在人和產品之間創造和諧的共存空間,使人和產品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治,使產品更加適合人的使用。重點要關注使用者的舒適宜人和賞心悅目的要求。要達到易用的要求必須對人自身有深刻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中表現出對人的尊重與體貼,才能更好的為人服務。易用性使產品易于學習使用,同時也考慮到人的舒適需求,以最簡單、最省力、最高效地達到使用目的。
由于兒童在心理認知上都不成熟,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認知水平和習慣,把握兒童理解的尺度和接受能力,使產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最好讓兒童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絕對不能存在使用障礙,為兒童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感覺良好的作業與使用環境。
3.娛樂性。當今人們更多的是追求一種愉悅的生活方式。這就要求在設計中要將娛樂融于其中,通過為使用者創造獨特的娛樂體驗來吸引注意力,達到滿足使用者愉悅身心的需求,兒童產品設計中必須融入趣味性和快樂性。
(1)趣味性。趣味性既是時代的需求、流行時尚的標志,也是兒童天真、活潑天性的需求。兒童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獨特、有趣的事物會引起他們的注意,進而產生興趣;反之,枯燥無味的事物激不起他們的興趣,關注的時間自然就會更短。趣味性的產品吸引著孩子去發現、去探索。趣味性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從人的心理表示出來的快樂愉悅感,是從感性的角度提出的概念。趣味性設計在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簡單、便利的基礎之上,融入創造力和文化內涵,滿足了人們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它表現出游戲的、風趣的、象征性的審美品味,營造愉悅的生活體驗。
趣味的產品還使人生活豐富多彩,帶給人類生活許多快樂與意義。據調查研究兒童對趣味性元素有很大興趣,有形有趣的形象成為吸引他們的首要標準。要開發設計出具有趣味性的產品,在使用時渲染快樂和輕松的氛圍,達到精神愉悅。
(2)快樂性。童年是天真爛漫的,家長在滿足兒童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孩子快樂的成長是家長最大的滿足。當代科技文明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物質文明的發展,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物質相對過剩的社會里尤其受到更多的重視,快樂和幸福的指數被學者極力主張成為社會發展的指標。快樂是人的內在心理需求,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Freud,Sigmund)的研究顯示,快樂是人一生的追求目標,只是獲取快樂的方式各不一樣,有的人主動尋求快樂,有的人則通過逃避痛苦來保持快樂。設計承載了對人類精神和心靈慰藉的責任,具有快樂功能的產品正是注重培養積極的情感,恰當地利用產品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地挖掘了人的感受,尊重人的情感,將其巧妙地運用到了產品中,換取人們對產品的親近感和信任感,達到精神愉悅的體驗。
快樂是兒童產品的一種精神內涵,兒童產品的快樂特性能撫慰孩子的心靈,而心理撫慰功能又能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正是快樂因素吸引了兒童和家長的目光,設計師要設計出令兒童快樂的產品,讓他們在快樂中孕育創意和靈感,讓生活充滿微笑。
4. 創新性。發展觀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而設計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創新設計就是不斷滿足人的新需求,不斷拓展人的生活方式。創新是時代的需求,創新能給人帶來別樣的體驗,一個沒有獨創性的設計很難受到大家的親昵。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創新才使得體驗有了延續。創新是個性化的體現,只有創新才能豐富人的體驗。產品的獨創性是產品的生機所在,也是加強銷售競爭所需。現代企業尤其要提倡創新,創造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才會有更大的市場。新奇產品讓人們的生活充滿樂趣,豐富多彩。在生活中我們總可以看到周圍的人總在試圖的打破常規、一反傳統,敢于嘗試新鮮的事物,并樂此不疲的求新求異。只有創新才能贏得追求個性的人們的喜愛。兒童具有天生好奇的天性,永遠都是崇尚新奇。兒童產品的設計應該適應生活發展的需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樣才會更好地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追求創新性原則會給兒童帶來更多的體驗。
5. 美感性。人類對美的追求伴隨著藝術與技術的交織。美的內涵不在與豪華、高檔,而是在于合適、和諧。現代的設計所包含的審美成分的比重已大大超過以往的設計,也超過其他實用技術。新的設計追求形式的美觀,美化已成為時尚。美感性是產品外部形態通過人們視覺感受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包括感覺、知覺、想象、情感和思維等要素。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出于對生理需要的反應,出生時己經具有了情緒反應能力,他們對美的事物產生愉悅的、激烈的情感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情感日趨豐富,美感逐步形成,逐步學會發現美和感受美。美的規律在兒童產品設計中具有決定性的指導作用。兒童天真無邪,他們的世界應當是真、善、美的,他們沉浸于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中,并能夠表達出對美的贊嘆之情。從兒童的角度來看,任何物品都是能夠進行藝術性加工的,充滿美感的物品可以豐富了他們的視覺體驗,陶冶他們的情操,培育孩子們的愛心和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結語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父母對孩子無比關愛和美好期望,我們應該關心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在兒童產品設計時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兒童如何發展以及他們需要什么,以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使產品輕松地融入兒童的生活中去,這樣的設計更加體貼,更富有情感。
參考文獻:
[1]張琲,王洪閣.玩具與創新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2]許平,潘琳.現代十大設計理念-綠色設計[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周 莉(1982-),女, 湖北武漢人,漢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