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大發展戰略中,鄉鎮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也是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它與基層經濟的發展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隨著江蘇鄉鎮文化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我省人民群眾的文化思想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當然,這其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就江蘇鄉鎮文化建設中人民群眾文化思想的提高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已經意識到“三農”問題已經是關乎到國家命運的重要課題,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就要從最核心的農民問題入手。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進鄉鎮文化建設事業,綜合提高人民群眾文化思想水平,促進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本文對相關問題做了進一步探析。
一、江蘇鄉鎮文化建設中人民群眾文化思想的提高
1.觀念的更新。江蘇的鄉鎮文化建設推動了基層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的思想更新。在科技致富,知識致富的觀念上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許多民眾自發的從電視節目或者書籍、光盤上尋找相關的科普知識。在創新發展的問題上,也積極進取,用于創新。例如淮安市楚州區施河鎮的教學用具產業就已經發展得初具規模了,通過聯合開發,攻占市場,目前他們的市場覆蓋率已經占到了全國的百分之七十,并且申報了21件專利產品。崇尚科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已經在江蘇的廣大鄉鎮地區蔚然成風。
2.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也是非常明顯的,以盱眙縣王店鄉為例,其鄉的農民種植野馬追中藥材較多,以前為了增加重量,一般都會延期進行收割,而現在為了確保藥材的質量,綜合提高其經濟效益,開始進行適時收割,鎮政府組織引導農民成立了野馬追協會,使得農民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相關的例子還有很多,農民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文化理念后,對于以前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轉變。
3.農村社會風氣的轉變。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絕大多數農民認為農村的社會風氣比以前更好了,這個比率占到了84.83%,對于農村的社會治安狀況也普遍感到滿意,比率約為88.58%。雖然對于賭博和封建迷信的現象還是屢禁不止,而小偷小摸、亂扔垃圾等現象仍然是亟待改變的不良風氣。值得一提的是,農村干部對于改善社會不良風氣所起的作用是非常較大的,特別是民主管理的氛圍愈見濃厚。在農村稅費改革后,村務公開,人性化管理都使得農村干群在民主心目中的形象有了較大的改善。
4.文化活動的改變。雖然看電視、聊天、串門在農村社會依舊是較為常見的文化休閑方式,但是集體文化活動也在明顯增加,并且對農民生活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例如看集體電影、參加農民運動會、看戲、唱歌、跳舞以及參與棋牌比賽等。這些集體文化活動對于提高農民的文化思想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文化思想意識的提高,農民對于村容整潔以及衛生習慣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變化,許多人開始逐漸重視家庭以及周遭生活環境的衛生問題。在各個鄉鎮以及村莊,文化活動的設施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鄉鎮文化站的建立,“農家書屋”、老年人活動室、健身娛樂設施等使得民眾的文化休閑生活更加豐富。
5.受教育狀況的轉變。據調查顯示,目前一半以上的農民表示愿意在閑暇參與各種知識技能的培訓,并且約20%選擇參與文化知識的培訓,而23%選擇參與種植技術的培訓,20%選擇養殖技術,13%選擇農產品加工以及機械車輛修理技術的培訓。這也顯示出農民對于受教育的主觀意識在不斷改變,對于提高自身文化思想素質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二、江蘇鄉鎮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存在的問題。在進行鄉鎮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宣傳我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力度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對于文明思想道德的建設也存在一定的欠缺,這使得農民在選擇可供參考的文明價值體系時會產生茫然無措的情緒。而農村干部對于文化思想的提高還普遍將關注點落在經濟發展上,這就出現了農民自身的素質道德修養不能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問題。而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的不健全,農民平均收入水平還是不高,沒有必要的物質支撐文明的發展,農村社會風氣仍然堪憂,文化陣地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不能為文化思想的傳播提供很好的氛圍。再加上大批青壯年都進入城市打工,使得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呈現缺乏的狀態。
2.解決的對策。要解決好鄉鎮文化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除了要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建設工作外,也要不斷加強農村的文化建設,使得農民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文化思想水平可以逐漸平衡,并且不斷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對于農村的文化建設機制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創新,確保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數量。提高文化思想水平的關鍵還需要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因此,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切實提高其綜合收入水平是推進文明建設進程的重要內容。此外,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是解決文明建設進程中農民的后顧之憂的有效的手段,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以及民主管理和鄉風文明的宣傳力度,為文化思想的提高創造必要的外部環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江蘇的鄉鎮文化建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人民群眾的文化思想也取得了顯著的提高,雖然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不過相關的對應措施也在不斷的建設中,對于推進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事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楊康平(1979.11-),江蘇淮安人,文化管理館員,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