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循環具體的內涵包括四個階段:P( PLAN)一計劃;D(Do)一執行;C(CHECK)一檢查;A(Action)一處理。PDCA循環原本是用于商品質量管理,PDCA循環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其內在的科學合理性,但是PDCA循環是否可以移花接木到現代家庭教育中呢?如何將PDCA循環與家庭教育有效的銜接融合,發揮其神奇的功效?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指導孩子計劃要具備可行性、可知性、可變性
可行性是指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要與自身具體的學習情況相吻合,避免浮夸風,肆意地擴大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啞巴唱歌,瘸子賽跑的學習計劃只會適得其反,充其量只能是一紙空文。學習計劃的制定要結合孩子現階段學習情況,結合其掌握知識點的實際現狀,適度而又有彈性地制定。可知性則是要求孩子在制定計劃時一定要量化,要具體到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嚴格把計劃和目標區分開來,目標是一個具體而實在的點,而計劃則是一連串豐富而具體的過程。計劃是目標的展開,目標是計劃執行的最終結果。只有將計劃量化具體,才能使每天學習有依可循,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完成學業。可變性則是承認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講:“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實情況下,不可預期事情的發展非個人主觀因素所能左右,具體實踐起來的難易程度使得計劃完成的進度也存有差異,每一個周期的計劃完成情況也各有不同。孩子在制定學習計劃時,家長要做到科學的引導和調整,綜合學校老師授課的教學進度和難度,結合孩子學習的自身狀況,隨著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際而改變,增強計劃的指導性、實踐性、可操作性。
光有計劃也只是紙上談兵,白紙空文永遠都不能與現實同年而語。只有付諸與實踐努力,孩子按照預期制定的計劃,踏踏實實完成既定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實實在在的文化知識。
二、執行階段要注重實踐的靈活性、持續性、實效性
執行階段的靈活性與計劃階段的可變性是一脈相承的。計劃的改變決定執行的改變,而實踐的發展又能對計劃的改變產生重大影響。孩子在完成計劃任務的過程中,要合理靈活地安排好時間。提高問題時間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同時具體的實踐學習活動要以計劃任務為指導依據,隨著計劃任務的變動而改變。持續性就是教育孩子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要做到堅持不懈,鍥而不舍,不能因為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不能因為自身實力上的差距和認識上的不足而退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往往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中。成功只會眷顧懂得堅持的人。實效性則是指完成的質量與效果如何。學習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一絲不茍,踏踏實實,既要穩中求快,又要力求快中求穩。既追求高效率地完成多任務,又要講究多任務高質量地完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每一步的學習計劃的執行實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有磕磕絆絆,不能按時保量地完成。這個時候必要的檢查反饋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檢查找出差距,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將問題和毛病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檢查階段要力求及時、真實、完備
及時是要求孩子對自己制定計劃完成情況及時地檢查和反饋,已經完成了哪些計劃?還有哪些需要完成?計劃是否需要調整?只有做到及時才能發現存在的不足;只有做到及時才能更加清楚、準確地認識自我;只有做到及時才能找到修改計劃的依據,使計劃更加合理,更適合孩子自身的成長。真實則是要求孩子在自我檢查中要做到實事求是,到底哪些計劃已經完成,哪些還沒有完成要與客觀事實相吻合。切不可打腫了臉充胖子,自己撓癢自己笑。完成的慢不要緊,凡事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最大的收益人是自己,不是為他人而學。欺騙自己的人是可笑、可憐、可恥、可恨的。學習中要做到真實就要及時對已經完成的計劃做上記號,以防事后忘記,做重復無用功,而浪費時間和精力。完備則是要求家長要密切關心孩子的計劃,執行、檢查各個環節實施完成的具體狀況,對于取得的成績固然要值得肯定,但是存在不足也要及時發現,以便今后的改正。綜合分析完成的計劃與未完成計劃的原因,然后順藤摸瓜找出解決問題的良策。對于孩子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家長首先自我尋找原因。是不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存有問題?是不是教育的風格得不到孩子的認同?然后再從孩子身上找問題,為什么計劃總是不能完成?是計劃制定的不合理還是在執行過程中懶散拖拉?只有這樣既看到孩子的進步又看到成長路上的不足;既要從自身尋原因又要從孩子身上找問題,才能使檢查環節的功效真正的顯現出來,才能真正促進孩子全面、均衡發展。
通過計劃、執行、檢查這三個環節的具體實踐,其間寶貴的成功經驗,以及前進中存有的諸多不足之處,作為下一個循環的依據。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再接再厲,持之以恒。對于失敗的教訓以及未完成的計劃任務要加以管理和總結,在下一個循環中做到知己知彼,防微杜漸,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通過這一系列的步驟和環節,臺階式地推動學習成績向前進步和發展。該理論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作者簡介:董 靜(1985-),女,山東泰安人,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哲學與現代社會研究;吳珍然(1986-),男,江蘇如東人,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