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自產生以來,日益凸現其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強大功能,這與博客獨有的傳播特質密切相關。文章通過對博客新聞的考察,首先對博客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礎上對博客的傳播特質進行了解析。然后,從新聞學和傳播學的角度切入,對博客的新聞傳播功能進行了本體分析,并在對博客傳播要素分析的基礎上,對博客的新聞傳播問題作了詳盡的闡述。
“博客”是英文單詞“Blog”的音譯,來源于“WebLog(網絡日志)”的縮寫,博客是一種特殊的網絡個人出版形式。
博客的個人性、自主性、開放性、即時性等傳播特質賦予了博客獨具優勢的新聞傳播功能。然而,我們在關注和研究博客新聞傳播優勢的同時,也不容忽視博客自身屬性所導致的在新聞傳播方面的負功能。
一、博客新聞的傳播特性
1.博客新聞傳播功能。第一,受者主導的博客新聞閱讀。傳統新聞的發布過程,在傳--受關系建構上,受者須完全信任傳者,并全面理解、接觸傳者的意圖,按傳者意圖來實施自己的行動。然而,在個性張揚、價值多元的博客新聞時代,信息的流通更快、更廣,人們對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迅速查找答案,使問題的不確定因素迅速遞減到最低。
第二,受者需求與新聞效用。受者主導的博客新聞閱讀,其決定因素是新聞閱讀對受者需求的滿足程度。經濟學家認為,人的本質屬性是“經濟人”,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博客新聞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博客新聞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博客族不受制于諸多政治、經濟和文化禁區,經常爆出轟動性猛料,迫使專業傳媒對其信息進行跟蹤和追蹤。
第二,博客網站成為專業記者稿件的第二出口。通常,專業記者能在媒體上刊登的內容,大抵只是其在繁復的采訪中獲得信息總量的十之一二,一些觸及敏感地帶的話題,被無情埋葬,博客網站正是有挽救這些資訊的價值。
二、博客新聞傳播的負功能
1.真實性和公信力有待提高。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傳統媒體非常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媒體的公信力,特別是在進行輿論監督時更是慎之又慎。博客則不同,個人性的傳播特質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幾乎不復存在。人人都可成為博客,大多數發布新聞的博客是非職業新聞工作者,他們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和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媒介素養和專業精神,很難做到對新聞價值的全面把握和對新聞事件的深度分析。
2.導向力有待提高。作為個體新聞發布者的博客,實現了信息的自由平等流動和傳播的無障礙化,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放。隨著博客日益全球化,西方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滲透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腐朽的、反動的、粗糙的、膚淺的東西也將不可避免地撲入我們的視野,揮之不去。浩如煙海的自發輿論讓人們深陷其中,人們歡欣于個人言論力量釋放的快感的同時,也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3.原創報道的持續力相對較差。博客既不是一個社會組織也不是一個傳媒機構,而是一個由無數松散的、觀點不一致的、甚至匿名的個人組成的沒有中心的群體,其新聞報道大多出于自愿,有很大的偶然性,一般只會止于這一次記載,既沒有義務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收尾,也沒有特殊的資源可以為其提供事件進程的持續信息。
4.隱私、虛假信息問題。博客寫作沒有傳統媒體的監督審查和監管體系,而所屬網站在現有條件下又很難扮演傳統媒體的審查職能,加之一些網站經營者根本就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很容易出現隱私披露、謾罵與虛假信息發布等問題。隱私的披露往往都建立在丑聞的曝光上,各類明星是被“關照”最多的。
三、應對——博客新聞的未來之路
1.誠實和公正原則。博客在收集、報道和編寫信息和文章時應該誠實和公正。不抄襲,鑒別并且鏈接消息來源,讀者有權利盡可能了解消息來源的可靠性。確保博客文章、引述、標題、圖片和其他所有相關內容如實敘述。不過分簡單化或者突出。在沒有披露修改內容的情況下決不歪曲照片的內容。
2.傷害最小化原則。博客應該對那些受到博客內容負面影響的人體現同情,涉及兒童或者缺乏經驗的消息來源和對象要有特別的敏感和謹慎。尋求和使用受災難和悲痛所影響的人的訪談和照片時,要特別敏感和謹慎。除非在特殊需要公開的情況下,否則不能侵犯任何人的隱私。
3.承擔責任原則。博客應該敢于承認錯誤,并且及時糾正。對博客網站的每一項內容、要求讀者參與內容和博客行為進行討論時,必須給予明確的說明。
結語
如今的博客已不僅僅出現在網絡上,也許,不遠的將來會涌現出更多的媒體開設經常性的博客專欄、博客專版、博客訪談、博客沙龍;博客己在嘗試走出網絡,走到生靈活現的現實中。總之,博客傳播不僅在理論上特立獨行,在實踐中的影響亦獨樹一幟。它并不僅僅是作為個人的“傳聲筒”而存在,目前,很多政府組織、企業、學校、團體也紛紛開通了博客,這也印證了博客本身蘊涵的價值。隨著博客的發展和功能的完善,它終將成為一種令大眾驚嘆的媒體新力量。
參考文獻:
[1]高慶華.博客新聞的角色定位與傳統媒體的應對策略[J].新聞導刊,2008(03).
(作者簡介:管 毅(1961.10-),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市電視臺新聞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