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劄記》被人們視為讀史的入門之書,因為它全面、系統、深入的評價了正史的得與失。但在某些方面還是存在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作者就自己所看的其中一小部分,提出一些商榷意見,希望求教于各位史學界前輩。
《廿二史劄記》是清代趙翼以筆記的形式寫成的,全書36卷,《補遺》1卷。全書按正史的先后順序分卷編次,每卷有若干條目,對正史的編撰、體例和內容進行考證、分析和評論。
在史學地位方面,《廿二史劄記》全面、系統、深入地評價了歷代正史的得失。這對后人了解正史的史料價值大有裨益。現就自己所看“宋史事最祥”這一條目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廿二史劄記》所記“宋史事最祥”這一節評論當中,我發現有三個地方值得探討。
第一,作者趙翼在“宋史事最祥”中開篇寫到:“唐宋金三朝史官記載其職頗重。五代李谷奏言,起居注創于累朝,時政記與于近代,然后采其事實,編作史書。(薛史谷傳)”①然據查薛居正所寫的《舊五代史》根本沒有“李谷傳”。而《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卻有“李谷傳”,但是《宋史·李谷傳》所記載的李谷的奏言卻和《廿二史劄記》所記載的不同。《宋史·李谷傳》所記為:“谷以史所述本于起居注,喪亂以來遂廢其職。上言請令端明、樞密直學士編記言動,為內廷日歷,以付史官。”②
第二,關于唐文宗召大臣論事的記載,趙翼所寫為:“自唐文宗每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執筆,立于殿階螭頭之下,以紀政事。(見李谷及宋扈蒙疏)”③李谷的奏疏可以在《五代會要》中看到:“周顯德元年十月,監修國史宰臣李谷奏:‘今之左右起居郎,即古之左右史也。唐文宗朝,命其官執筆立于殿階螭頭之下,以紀政事。后則明宗朝,命端明殿及樞密院直學士,皆輪修日歷,旋送史館,以備纂修。降及今朝,此事皆廢。今后欲望以咨詢之事,裁制之規,別命近臣旋具抄錄,每當修撰日歷,即令封送使臣。’從之。”④扈蒙疏卻是見于《宋史·扈蒙傳》:“七年,蒙上書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執筆立于殿側,以紀時政。故文宗實錄稍為詳備。至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學士及樞密直學士輪修日歷,送史官。近來此事都廢,每季雖有內殿日歷,樞密院錄送史館。然所記者不過臣下對見辭謝而已。帝王言動,莫得而書。”⑤另外關于此事的記載除了李谷和扈蒙疏之外,《舊五代史·世宗紀》也有詳細的記述。《舊五代史·世宗紀》:“唐文宗朝,命其官執筆,立于殿階螭頭之下,以紀政事。后則明宗朝,命端明殿及樞密直學士,皆輪修日歷,旋送史官,以備纂修。及近朝,此事皆廢,史官唯憑百司報狀,館司但取兩省制書,此外雖有訪聞,例非端的,伏自先皇帝創開昌運,及皇帝陛下纘嗣丕基,其圣德武功,神謀睿略,皆系萬幾宥密,丹禁深嚴,非外臣之所知,豈庶僚之可訪。此后欲望以咨詢之事,裁制之規,別命近臣,旋具抄錄,每當修撰日歷,即令封付使臣,庶國無漏略之文,職業免疏遺之咎,從之。因命樞密直學士,起今后于樞密使處,逐月抄錄事件,送付史館。”⑥
第三,關于由誰把詔書奏對錄送史館的事情,趙翼先生似乎存在考證不實之處。在《廿二史劄記》中關于此事的記載是:“后唐明宗,因史館趙熙等奏,亦令以詔書及處分公事,令端明殿學士韓昭允録送史館。其內廷之事,詔書奏對不到中書者,令樞密院直學士李專美録送史館。(見薛史唐本紀)”⑦然據查《舊五代史·明宗紀》卻是這樣記載:“天成二年八月,史館修撰趙熙上言:‘應內中公事及詔書奏對,應不到中書者,請委內臣一人抄錄,月終送史館。’詔差樞密直學士錄送。”⑧明宗紀中只說委內臣抄錄,差樞密院直學士錄送,而根本沒有提及是由誰録送,而趙翼在這里卻說是“令樞密直學士李專美録送史館”。并且除了《明宗紀》以外,筆者還找到了另一條史料來佐證此處沒有說由誰來錄送至史館。《五代會要》:“天成八年二月,起居郎趙熙奏:‘今后凡公事及詔書奏對,應不到中書者,伏乞委內臣一人,旋具抄錄,月終送史館。’敕:宜令樞密院學士月終録送。”⑨
雖然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在筆者所提的這幾個地方存在著一些小紕漏,但是卻不能據此否定《廿二史札記》在史學上的地位。可以說《廿二史札記》為后世的史學發展帶來了很多啟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巨著。
注釋:
①見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三“宋史事最祥”,第三0六頁。
②元脫脫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李谷傳”,第九0五四頁。
③見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三“宋史事最祥”,第三0六頁。
④王溥 《五代會要》卷十八 “史館雜錄”第三0四頁。
⑤元脫脫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扈蒙傳”,第九二三九頁。
⑥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世宗紀”,第一五二一頁。
⑦見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三“宋史事最祥”,第三0六頁。
⑧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三八“明宗紀”,第五二六頁。
⑨王溥《五代會要》卷十八“史館雜錄”,第三0二頁。
(作者簡介:羅云芬(1983-),女 ,云南彌渡人,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徐晶(1986-),女 ,山東萊陽人,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碩士研究生;李宗蔚(1986-), 男 ,河北遷安人,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