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財寶神”,也叫太平歌,是產生、流傳在甘肅臨夏地區漢族群眾中的說唱藝術。演唱范圍廣泛,以臨夏為中心,輻射至周圍甘肅蘭州、青海民和等地區,形成了自己別有特色的文化意蘊。甘肅臨夏地區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生活的地區,財寶神這一集歌、舞于一體的民間藝術, 透射著多元文化的影子,挖掘、保護和研究這一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前 言
“財寶神”,也叫太平歌,是甘肅臨夏地區和青海東部一帶廣泛流傳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由于其表演形式古樸,表演期間載歌載舞,唱詞雅俗結合,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因此深受臨夏地區人民的喜愛。正因有如此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長期的社會變遷中,財寶神這一民間藝術才被傳承至今。
一、歷史淵源
相傳財寶神是蘇武之子,當年蘇武奉使于北番,被單于王國迫于北海,使其在荒野里牧羊,在荒天野地里渴飲雪、饑吞氈地度過了一十九個春秋。在這荒無人煙的野灘里,無處棲身的情況下,蘇武棲身于猩猩洞中,長期和猩猩共同生活,與母猩猩結成了婚配。后來,母猩猩便生下了類似人形而身上長毛、善通人意尚能說人話的一男一女,男兒命名蘇金,女兒命名蘇玉。蘇武奉詔還朝,只得丟“妻”拋“子”,只身還鄉。可憐的猩猩母子一直盼望蘇武還能回去,結果杳無音訊。母猩猩在愛與屈恨交織的復雜心情支配下,便一手攜子,一膊夾女,得到仙人的輔助,足下生風,腳底生云,把蘇金、蘇玉從云端里送到漢朝京城,拋到皇帝的金殿之中。漢朝皇帝及文武公卿一見滿身長毛、口吐人語的怪物,無不為之驚駭。皇帝立即勒令將此男此女用金殿上的大鐘扣住,不讓人們看,以免丟人現眼。蘇金、蘇玉雖然具有人畜的兩重性,但仍是以煙火食物維持生命,他們在斷絕煙火食物的情況下,不久便命喪黃泉。可憐的蘇金、蘇玉未見其父,未受皇封即斷送了性命。因而陰魂不散,冤氣上沖,魂魄大鬧漢朝皇室宮廷,或托夢于漢皇,或鬧鬼于內廷,皇室內外,不得安寧。漢皇在無奈之中,求計于群臣,最后賜封蘇金為普天之下萬姓敬奉的財寶神,使之云游各地、施財散寶、消災免罪、濟救生靈。
這個傳說無從考證,既無見于史書記載,也不見于稗官野史,即就是作主要根據的《昭君和番》中,也沒有如此完整的故事。
二、演唱內容
財寶神的具體演唱內容涉及極其廣泛和豐富,題材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古今中外的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還有貶斥和批判賣國求榮危害中華民族的敗類。演唱會只能唱吉祥如意萬事亨通的贊語,非常忌諱不吉不利的意念和詞語。
在喜慶宴會上,演唱內容主要以對主人的謝意和贊美為主。如在祝壽筵會上唱:“你是玉虛宮里的南極星,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壽雙全喜氣盛,子孫后代滿堂紅。”;而在婚禮上唱“秦晉良緣結佳偶,白頭偕老敬如賓。”、“團結和睦比翼飛,光前裕后耀門庭。”;如在喬遷之喜或在建成堂屋的賀筵中唱“美矣美倉建華堂,財發萬鎰往上升。”、“建成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盡歡顏。”。即興而發的祝愿,用歌唱形式表達出來。語言有意深文雅的詞語,也有通俗易懂的鄉俗俚言。如“麻雀飛到鳳凰窩,喜歡是喜歡樂是樂。”敬客人喝酒對唱,“黃河臨近水半盅,草尖上的露水一點心。”“手長袖短不稱敬,一盅水酒表人心。”
三、演唱形式
唱財寶神是一種非常嚴肅的事情。事先必先以請柬相邀,得到對方的應允并約定時日,請方必以香花燈燭虔誠相迎。這種活動,請方謂之接財寶神,被邀方謂之送財寶神此種迎請場面,一般都在夜晚進行。送財神的一方,至少有四人反穿皮襖,手擎雞毛撣子,并配有鼓、錢等響器。接財寶神的一方必須衣冠整齊,神情嚴肅,手拿點燃的清香,至村口迎候待到送財寶神的到達后,鞭炮齊鳴,焚化黃表跪接,猶如接到真神一般。雙方接觸后,開始對唱,如“炮聲不絕響連天,出了韃朝到中原。”“聽見云端的馬腳蹤,雙手攬住馬韁繩”“普天之下救萬民,人攬我的馬韁為何情?”“風不調來雨不順,老幼虔誠接財神。”就這樣連續不斷地對唱,迎方緩緩地退,送方慢慢地進。對唱中有問必答,可以凝神封贈,傳之如神話;也可以頌揚古今的英雄事績,贊美歷史名入的功勞。如“你是南海岸上的觀世音”,“救苦救難度眾生。”“楊柳枝和凈水瓶,我袍袖里的甘露救萬民”“以簞食和以瓢飲,陋巷之中的接財神。”“山不在高水不嫌淺,陋巷之中有大賢。”這樣的對唱,要是在一路間或在街巷之中,除了相對的對唱外,內容比較自由,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賓主的立場,一定要顯明表述于唱詞之中,否則便是很大的禁忌,甚至因唱反一句,會不歡而散,以致打起架來。
賓、主對唱到家門口,就得按一定的規矩,而且規程很嚴格,特別是唱詞講究也多,如在雙方對唱中的唱詞:“上古穴居而野處,并無大門也無戶。”“你是真人真馬真財神,什么人手里開財門。夏禹治水天下平,平土而居開財門。”就這樣接方唱著迎,送方答著進,一問一答。并由財寶神唱著吉祥如意的詞語,帶喜人門。進到院中,賓主俱跪于早已設好的香案兩側,舉行“念錢馬”、澆奠酒的程序。然后財寶神中的反穿皮襖者,或以四人,或以八人,似斗雞式地對舞一陣,然后請到筵席上,敬之以菜肴,奉之以茶酒。不論敬財寶神吃飯喝酒,都用唱的方式,絕不能猜拳行令。如“黃河臨近水半蠱,不要嫌水酒喝兩盅”。“高茶貴飯無半分,草尖上的露水一點心,”受之者也以贊美謙辭的語言答謝,如“三十年的老酒用大碗輪,財寶神喝了個醉醺醺。”;酒過三巡,東道主雖盡量挽留,但財寶神必須唱著辭別。臨行前還要按已有的程式和規格,給東道主家賞寶號,賞寶號的儀程完了之后,財寶神唱著走,東道主唱著送。但財寶神出大門時,必須唱帶走疾病災難的詞語,否則會給東道主留下疑惑的心病,也是一大忌諱。送出門后,兩相依依惜別,約定再會的日程。
四、主要價值
“財寶神”作為載歌載舞的一種民間習俗,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從其唱詞和演唱方式來看,其中延續著原始居民生活儀式和祈求人畜平安、五谷豐登等內容的祀典儀式,具有多元文化的影子。種類繁多的演唱曲目、豐富的演唱題材和純樸生動、通俗易唱語言,使財寶神這一民間藝術具有極高的文學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沛.河州說唱藝術[M].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章文儒(1981.10-),男,甘肅臨夏人,本科,學士,助理館員,甘肅省臨夏州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主要研究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