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教學的手段也有了不斷的更新改進,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黑板—教材—學生”確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無可比擬的優勢出現在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面前,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使教學活動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象、具體、生動而活潑地展現教學內容,很大程度上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使計算機辦公軟件在教學應用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上升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二十一世紀是科學技術競爭和民族素質競爭的時代,其實質是人才、教育的競爭。教育的歷史告訴我們,教育的每次重大變革和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Internet/Intranet的迅猛發展,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團隊的協同運作提供了技術的保證,同時也預示著網絡化辦公時代來臨。計算機多媒體辦公軟件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線性、實時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結構的動態性的特點,正是這個特點,使計算機辦公軟件在教學應用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上升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一、計算機在教學應用中必要性
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教學媒體種類多種多樣,這些媒體的性能和特點都不盡相同,計算機媒體在教學內容上的表現上主要是以課件的方式進行的,課件是為了進行教與學活動而設計的計算機軟件,它具有實施教育的本質、促進學習的功能。學生大多看膩了傳統的只是講解的教學過程,課本的應用只能是一種知識的簡單再現,不能達到精煉信息和高密度集合信息的目的。與計算機技術教學相比:首先,計算機技術中的課件制作,可以生動再現“活”的課本,讓學生學起來更形象。其次,多媒體技術的演化,可以減輕老師備課的負擔,讓老師講起來更生動。再次,學生自己動手進行上機練習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能力,更可以更好的增進信息之間的共享,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現代社會是信息高速發展的產物,而高校學生的新特點告訴我們,他們的信息存儲量是很大的,通過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的資源互換,老師之間的教育資源互換,還能達到國際之間的交流,交流范圍甚廣。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集合與整合,達到某一確定目標的合理選擇,并按照教學設計的要求,有機的鮮活的組合后顯示在屏幕上,使學生獲得多重感官刺激,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但是,任何一種單一的媒體都不可能很好地面對整個教學過程,作為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當一種媒體的傳遞不能滿足要求時,其他媒體可以進行補充,需要對性能各異的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交互應用,協調統一教學效果。因此可見,根據學習者的特征以及教師的特征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目標的需要,使各種媒體有機結合,發揮各自的作用,相輔相成,構成教學信息傳遞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這是迎合教學要求的,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一)活躍學習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各方面能力。把計算機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人機交互手段結合在一起,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集中,保持身心愉悅的良好狀態去學習研究,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活躍有趣,學習氛圍濃厚,有效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只有感興趣才能進行積極思維活動,從而產生探究事物真諦的動力,帶著興趣去研究性學習。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利用計算機媒體創設了問題情境,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們獨立思考后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提高個人認知能力,對問題就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實踐中思考,探索各類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進而逐步形成一定的能力。用多媒體手段教學,集聲、像、字動態顯示,圖文并貌、形象生動,達到了抽象概念具體化,微觀概念宏觀化的效果,在理解中接受知識,如親歷其中,得到體驗,比起單純的死記硬背,理解后接受更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三)達到教師的教學技術現代化標準
教育現代化不僅是思想觀念、思想內容和思想方法的更新,更進一步要求在設備,教師的技術手段等方面的更新。對于舊的傳統教學要在繼承和借鑒其經驗與長處的同時,必須廢棄那些陳舊的、落后的低效高耗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引進現代化教學技術,從而使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體現和實現教學目的中形成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形式。
三、計算機網絡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媒體能夠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其集中體現就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事實證明:把計算機教學應用到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創設出最理想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輕松與寬裕的環境中逐步獲得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而我們在實驗探索中,不僅僅能把網絡的功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更應該利用校園信息網絡形成的智能環境,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生活、成長的氛圍,讓學生在學校就可以進入國際互聯網,開闊了視野,學會更多有用的信息,學會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自己學習,掌握一些二十一世紀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同時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綜合運用知識、動手和創造的能力。
(作者單位:汪 琴、梅鵬飛、郭 坤,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