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談話的成功,需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和嫻熟的技巧,否則就難以達到目的。因此,為了使個別談話能夠順利進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談話時,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創造和諧的情境,充分發揮談話藝術的積極作用。
一、注重選擇適當的談話環境
管理工作者在決定個別談話時,恰當地選擇、駕馭和利用環境,是取得談話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在談話時,要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或處理的不同的事,選擇最佳的談話環境和談話方式,創造對談話有利、適宜的氣氛。談話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可以專門找來談,也可以走上門去談;可以看似“無的放矢”地談,也可以“開門見山”地談等等。不論哪種形式,都要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確的觀點和主張,都要切實保證談話的質量和效果。選擇好時機,掌握好“火候”,談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選擇時機上,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熱處理”。如受教育者與人打了架,吃了虧,急劇產生報復心理時,要馬上談,談晚了就會出事,萬萬不可拖延。二是“冷處理”。受教育者遇到問題,一時想不開,存在悲觀情緒時,不易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時可一面查清問題癥結,一面給受教育者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后再談,就比較容易解決問題。三是“主動談”。受教育者希望自己進步,但不知怎么努力,或者出了“毛病”,又缺乏正確認識,這種情況下施教者要主動找受教育者談話,指出努力方向,解除思想顧慮。四是“被動談”。當受教育者出現錯誤,又能正確認識,感到有負領導期望時,觀察其言行,可等受教育者找來談,談話時,既要指出問題,更要給予熱情的鼓勵,這種談法要比主動談效果更好些。此外,有的談話需要個別交談,就應該回避其他人。有的可以“直來直去”,有的則要“和風細雨”。因此,談話的場合或環境選擇適當,就能使談話對象產生一種良好的情緒,使談話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自然流露真誠、親切的表情
在進行個別談話時,管理工作者親切、真誠、自然的表情,不僅有利于消除談話對象的緊張心理和對立情緒,而且會使其感到施教者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從內心萌發和增強對施教者的尊敬和信賴,從而促進雙方之間的情感交流,使談話順利進行并收到預期的效果。有的人認為和顏悅色有失尊嚴,板著面孔有助于建立威信,在進行個別談話時,總是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這是十分不妥的。因此,在進行個別談話時,要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環境、氣氛,恰當地、情真意切地表達自己的喜、憂、哀、樂,使談話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只有表情真切才會生動感人。
三、力求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
親切、自然、風趣、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輕松愉快的談話氣氛,消除談話對象的疑懼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顧慮,從而更好地敞開思想,推心置腹地說出心里話。而那種諷刺、挖苦的語言不僅降低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會使談話對象感情上產生隔閡,甚至對立情緒,形成消極的心理效應。談話要注意掌握合理的程序。開始談雙方共同語言較多的話題,建立親近感后,談一些不直接涉及正題,但又與正題有關的話,以實現話題的轉移和接近。再談正題,涉及到談話所解決的問題,使談話對象的思想逐漸形成正確的認識。最后,為了鞏固談話的成果,要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和認識程度,給予熱情的鼓勵,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對閱歷較深、接受能力較強的同志,可以談得深一些,并做到適可而止;對閱歷較淺、接受能力不夠強的同志,可多談些淺顯的道理,多舉些生動的事例,事理結合,以事悟理;對性格直爽開朗的同志,可“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對心胸不夠開闊,性格不夠開朗的同志,談話時,語言要柔和委婉,輕聲慢語,不可帶有刺激性語言,以免傷害同志的自尊心;對文化素質較高的同志,言辭要精煉,邏輯性要強;對文化素質較低的同志,語言要通俗易懂,語言太花俏,對方會認為你在捉弄他,因此產生不滿情緒。
四、始終保持良好、冷靜的情緒
情緒包括外部表情和內心的情緒體驗兩個方面。在個別談話過程中,管理工作者的情緒往往反映其對談話對象的態度。它通過施教者的動作、言語和面部表情,發揮著信號交際的功能。良好的情緒會增進談話對象對施教者的親近和信賴感,使施教者的思想和情感易于為對象所感知和了解。因此,在進行個別談話時,施教者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清晰的思路,做到不急躁,不發脾氣,切忌感情用事。當然,光有良好的情緒還不夠。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溝通雙方交往的基礎,就是施教者的言行,要引起對方在感情上的共鳴,使其得到感情上心理上需要上的滿足,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理直不必氣壯,情通才能理達。感情相悖,即使是金玉良言也不能打動人心,談話對象也不會愉快地接受。如果采取那種居高臨下,“我說你服,我打你通”的態度,或以壓服、訓斥、挖苦等違反人之常情的做法,其結果只能是壓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事與愿違。只有“以情感人,理在情中”,將思想溶化到感情中去,使真誠的感情和良好的情緒雙向交流,才能產生“共振”效應,發生情感回報。
五、盡量縮小雙方的心理距離
在進行個別談話時,管理工作者與談話對象要坐得適當近一些,這樣不僅可以使談話對象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得施教者輸出的各種信息,而且體會到施教者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從而縮小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戒備。同時,這樣做也有利于施教者有效地控制談話對象的情感,及時了解其微細的反映,準確地捕捉到談話對象流露出的思想,從而有的放矢地調整自己談話的角度、內容和方式,提高談話的效率和質量。
談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同是一件事,同是一個同志,有的施教者能把對方談笑、談樂、談出干勁;有的施教者卻把對方談惱、談跳、談泄了氣。因此,我們每一位管理工作者都要努力學習,掌握談話技巧,講究談話藝術,提高談話效果。
(作者簡介:王心恒(1953.7-),男 ,漢族,湖北襄陽人,現武漢大學保衛部經濟師,主要從事高校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