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不僅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還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博物館就是征集收藏文物,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場所。為適應新形勢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與我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博物館應融知識性與教育性為一體,在我縣的文化教育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樂都縣在青海省素有“文化縣”之稱,這里有人類史前文化藝術的殿堂——柳灣彩陶博物館,有幽靜素雅的明代古建筑——西來寺(現為樂都縣博物館),還有聞名遐邇的藏傳佛教寺院——瞿曇寺,這些古老的文化遺跡像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珍珠,在樂都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向世人昭示著樂都深厚的文化底蘊。
隨著我國現代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我縣的博物館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2002年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日本國際友人小島鐐次郎先生為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無償捐助3000日元,修建了一座以收藏、陳列彩陶系列文物為主的現代化博物館——柳灣彩陶博物館。柳灣彩陶博物館的建成,不僅為青海燦爛的史前文明做出全面展示,也成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
柳灣彩陶博物館位于青海省樂都縣高廟鎮柳灣村,總面積5830平方米,可供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主要館藏文物是柳灣遺址公共墓地所出土的近4萬件文物,其中彩陶文物近2萬件。墓葬的復原陳列是柳灣彩陶博物館的最大特色。柳灣不僅以彩陶聞名于世,而且出土了大量生產、生活用具。柳灣墓地作為我國黃河上游最大的一處氏族公共墓地,距今約4000多年。考古發掘表明,墓地從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至辛店文化,經歷約1000年的時間。柳灣墓地是湟水河流域延續時間最長的一處史前文化遺存,是研究河湟地區史前文明的重要考古資料。柳灣彩陶以其多樣的造型、精美的紋飾、豐富的構圖、獨特的藝術風格令世人嘆為觀止,樂都也因此而被稱為“彩陶的故鄉”。
西來寺位于青海省樂都縣東關古城大街,是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2184平方米,寺院建筑規模宏大、古樸典雅,是青海省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古建筑群。寺院由山門、過庭、古佛殿、藥王殿、會景樓和東西兩廊房組成兩進院落。春暖花開之時,庭院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陪襯著佛殿走廊朱紅色的檐柱和石綠色的斗拱,環境十分幽雅清靜。樂都縣博物館就座落在這優美的西來寺庭院內。
2009年,國務院發出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博物館免費開放為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文化遺產事業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這已經成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必然趨勢。為適應當前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2010年樂都縣博物館在修繕、改造一新的西來寺庭院內重新籌備陳列了綜合性文物展覽,展覽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樂都縣改革開放成就展;第二部分:民俗文物展;第三部分:民族民居展;第四部分:歷史文物展;第五部分:明代、清代二十四幅水陸絹畫專題展。主要陳列展出樂都地區各個歷史時期出土的珍貴文物及明代、清代二十四幅水陸絹畫。
作為公益性開放型單位,這兩個博物館擔負著征集、保護和研究、展示樂都地區人類文化和自然遺存的重任,一向被譽為樂都文明的寶庫、文化的殿堂、智慧的結晶。它和其他的教育機構相配合,組成社會教育網,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為普及和提高樂都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做出應有的貢獻。
對于發展變化中的樂都來說,博物館在文化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博物館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職能,收藏和研究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保護和利用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教育服務。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是辦好博物館的根本要求,因此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生命線。隨著我縣博物館逐步實施免費開放,向公眾敞開大門,前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總量直線上升。廣大觀眾急劇增加的文化消費需求促使博物館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
現代社會,博物館充當的教育角色明顯有別于其它的教育角色,首先它具有社會教育性。博物館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各階層;其次是自發的,非強制性的;再次,博物館教育具有直接性,它向觀眾展示的內容不同于用文字來顯示的教科書,而是直接的實物陳列展出,效果作用具佳。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縣的兩個博物館每年所接待的觀眾,大部分為當地的中小學生和文史愛好者,與傳統的學校教育相比,有著很大的差異:
1、教育的性質不同。作為終身教育的場所,博物館雖然沒有明確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目標,卻是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沒有固定的課程模式,卻以其自愿性和自發性的特質,使得教育形式更趨活潑生動,寓教于樂;它不以考試的形式吸納學員,而是以各階層、各行業、各年齡段的公眾作為統一的教育對象。可以說,博物館教育既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又能拓展學校教育的視野。
2、教育的功能不同。學校教育的功能是指導學生從義務學習走向優勢學習,進而引領和開創精英教育,它是與考試、評價、升學以及就業等硬性指標緊密相連的一種有組織、分階段的教育行為;而博物館則是啟發、吸引觀眾自發、自愿、自主地接受教育,傳承文明,從而達到普及常識,提升公民素質的目的。
3、教育的意義不同。學校教育的意義在于老師的授業過程與學生的接納結果有機結合,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博物館實施終身教育,則具有道德性、科學性和價值性等精神層面的意義,換言之,博物館除了可規劃的展示教育之外,更多的教育途徑則來自學習者生命價值的體會上,是:“活到老,學到老”概念的集中體現和延伸,是自主、自愿、自動追求學習成效的教育機構。由于博物館的收藏品蘊含著人類在各個歷史階段、各個時空限度內的文明標識,作為終身教育場所,博物館對于教育的意義可謂深遠而重大。
博物館賴以發展、壯大的基礎是人民群眾,所以博物館應圍繞我縣政府工作重點來開展工作,積極弘揚和利用文物的價值、意義和文化內涵,深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向廣大觀眾展現我縣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所特有的精神風貌、優秀文化和高超的智慧及創造力,讓他們了解到我縣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習俗。通過一件件的文物見證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們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認可。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對樂都歷史的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強他們協同我們保護好文物的責任感。
博物館是精神財富的寶庫,是陶冶人們情操、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殿堂,我們要不斷拓展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博物館的宣傳教育職能和社會教育職能,使廣大觀眾和游客了解我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引導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偉大的祖國并逐步樹立為之奮斗的歷史責任感。
(作者簡介:郭麗榮(1974.7-),女,漢族,青海省樂都縣人,青海省樂都縣文物管理所,從事文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