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秦濤(化名)今年41歲,有一兒一女。案主的女兒何靜(化名)在小時候說話不是很清楚,加上案主自己比較想生一個兒子,所以在女兒6歲時又生了個兒子。在案主懷孕的時候女兒就已經心存不滿,在有了弟弟之后女兒發現案主和奶奶明顯偏向弟弟所以心中更加不滿。女兒跟兒子的關系一直不好,特別在意案主對他們姐弟倆的區別,因為覺得奶奶也偏心弟弟,所以女兒對奶奶也極不孝順,案主對此極為煩惱,所以尋求社工幫助解決。本文根據當事人提供的事實線索和事情的特點,采用社工個案的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理論和結構家庭治療法,運用個案社工的治療過程,挖掘案主及其諾貝爾的優勢和自我認知,并發揮社工自身的資源優勢。在幫助過程中,重點在于改善案主與女兒的親子關系,幫助她們了解對方的心理過程,使案主女兒認識到案主其實很關心她并希望與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使案主女兒對案主的態度有所改變。在幫助案主的過程中,筆者注意社工的職業操守和專業自我價值原則,扮演傾聽者,協調者,中間人等角色為幫助案主做出努力。
介入及幫助方案設計:
一、介入過程,關系的建立
筆者與案主的首次接觸,主要是了解案主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并初步做出判斷。建立關系的目的主要是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的服務,即取得案主的信任。
對于案主,接觸并不是很難。因為案主本身很想盡早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早日和女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但是與案主女兒關系的建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女兒因為知道我與其交流的目的性,所以開始的時候比較排斥,但是由于大家都是年輕人,再加上她又剛剛踏入大學校園,所以大家有很多共同話題,從感興趣的話題聊起,很快的也拉近了與她的距離,她慢慢也接受了我與她在家庭關系問題上的交流。
二、幫助和輔導
經過去案主本人及其家人的交流,筆者決定運用社會與心理治療模式和家庭結構治療法的模式貫穿到輔導中去實施。期望通過運用社會與心理治療法幫助案主和案主女兒揭開心結,讓案主女兒試著接受案主。
案主和案主女兒是一家人,生活在一個家庭結構中,所以希望通過家庭結構治療法,全家人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和睦的環境,最終幫助她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三、案主方面的輔導
經過與案主的交流以及我對于案主問題的初步診斷,我為案主擬定了以下幾種緩和她與女兒的親子關系。首先,我認為她們之間之所以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缺少溝通,案主以為自己對女兒的關心女兒能夠感受到,而女兒卻恰恰覺得母親對自己不重視。所以解決這個矛盾的最主要是從溝通方面入手。這是最主要的一點問題,其實案主與其女兒之間還存在著彼此不了解、誤解的問題,其實這些都跟交流溝通不夠有關,所以我為案主計劃了幾點增進她們母女親子關系的嘗試。
四、對案主家人的輔導
1.對于案主丈夫的治療:其實案主丈夫與女兒的關系并沒有不好,相反案主女兒在家其實是與自己父親關系最好的,只是父親后來忙于工作,自己高中的時候又住校,所以交流少了。最主要的是讓女兒了解案主對女兒的關心和操勞一個家庭的辛苦,使女兒明白自己的母親并沒有因為她是女孩而忽視她,相反的,反而可能因為她現在在外地上學,母親對她的關心甚至超過了弟弟。
2.對案主婆婆的治療:就我在與案主家庭的交流和觀察發現,案主的婆婆確實存在的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在與案主婆婆的交流中,我就盡量的給她說例子,說現在男女都一樣的例子,雖然我自己也認為我對她的這種觀念改變不了什么,但我也在努力嘗試。其次,多說說孫女小時候的事情,因為案主婆婆對于孫女小時候還是很喜歡的,總夸她聰明乖巧。
3.對案主兒子的治療:通過與案主兒子的接觸,發現他是很想與姐姐接觸并建立良好關系的。所以就案主兒子的狀況,需要他自己和爸爸媽媽共同的努力就可以緩和與姐姐的關系了。
五、對案主女兒的輔導
開始與案主女兒的接觸并不是很順利,因為她很反感別人介入她的家事,可是因為她剛剛去上大學,對大學校園充滿好奇,所以首先我就從和她討論大學中的有意思的事情來與她交流,經過幾次溝通后也比較熟悉了,我說了我的專業,并且說想獲得她的協助完成這個個案,我也觀察出來其實她也很想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其實這樣她也不舒服,所以慢慢的就有了我們之后的交流。
此外,我告訴她奶奶可能確實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是老人難免會這樣,其實奶奶很懷念小時候的她,那時候又聰明又乖巧,其實現在她上了大學奶奶心里一直是驕傲的,只是覺得小時候乖巧的孫女不見了,雖然一樣聰明,脾氣卻變的很怪,所以我建議她不要和老人計較太多,嘗試著和小時候一樣與奶奶親近,血濃于水,一家人沒有什么話是說不開的,只要愿意交流,愿意嘗試,試著接受,其實就會很自然的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家庭和睦。
評估:通過與案主一家人幾個月的共同努力,還是有一定成果的,雖然不能說完全解決了他們的親子關系,可是至少現在的他們愿意去交流和接受,雖然突然這樣難免會尷尬,可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案主的問題也得到了基本解決,秦濤女兒與其的關系也有所緩和,女兒和家人也愿意試著溝通了,我對她的表現和努力表示了肯定和贊揚;案主秦濤也表示非常感謝我的幫助,與我成為很好的朋友。我們留下了最新的聯系方式,以便于回訪。
(作者簡介:汪 莉(1987.2-),女,江蘇鎮江人,系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 2010級社會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