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中,在培養身心健康和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園體育文化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反應在校師生的體育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文化形態。特定的環境創造出特定的文化,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的交叉、融合,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亞文化。
二、校園體育文化對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
中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體育是他們接受系統體育教育的重要環節。培養中學生體育意識成為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終身體育”思想的統一下,家長和社會的大力支持與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結合中學生體育學習心理特點及目前中學生體育意識缺乏因素在中學體育教育過程中,培養中學生體育意識是值得所有體育工作者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
1.體育課對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興趣就是做好的老師,一旦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那么這樣有助于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而這興趣就是從一周兩節的體育課當中培養出來的。體育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是體育課,按照國家教育部,中學開設的體育課一般是兩節,從以往的“放羊式”體育課上升到和其他學科一樣重要,它也被視為一門必修課納入總成績寫計入檔案,在這樣的前提下,學校根據自身的條件盡可能多地開設多種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訓練內容和方法,制定教學目標,因人而異,分組教學;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很多的選修科目。
因此,上好體育課,充分利用體育課加強體育文化的宣傳,學習體育文化知識、介紹鍛煉身體的方法及內容。讓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和大家接觸,使大家全面地了解體育,并主動參與體育,享受體育,從而在參與過程中形成健康的體育意識。
2.體育群體活動對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在當代中學生群體中,他們受其知識、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僅對體育鍛煉活動的價值現象較以前更有時代意義上的認識,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活動鍛煉的主觀思想行為方面表現出了較強的主觀參與傾向。學校的體育活動如何結合學生們“挑剔”和“求助”傾向的實際情況,為更好地開展這一群體的體育活動提出了新的思考。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組織校園體育節活動,在體育節期間,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開展體育鍛煉體育表演、體育比賽、宣傳教育、體育專題講座、體育演講比賽、圖片資料展示等活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及體育意識;組織好課間操 和課外體育活動,利用豐富多采的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鍛煉意識和積極性增強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3.體育設施建設對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校園體育設施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目前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影響中學生體育意識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領導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提高認識,關心學校體育工作的情況,加大資金投入,更新辦學思想,積極創造條件,改善體育設施,營造良好的體育氣氛。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身體鍛煉的思想。體育設施是校園體育文化的物質基礎,如果沒有與之配套的體育設施,即使學生們有再怎么強烈的體育意識,好像有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長期下去,同學們的體育意識就慢慢的消失了,進而出現前文所提到的各種“文化病”。
三、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途徑
首先,激發學生體育興趣。興趣是積極探求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傾向,它對于學生獲得運用知識、技能、發展體能具有重要意義,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其次,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使其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獨立鍛煉能力,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體育意識也會逐漸形成。
其次,教學方法多元化。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出現,作為體育科目,特別在室內課,理論課上,教師可將更多最近發生的體育事情更直觀的搬上講臺,使學生更多地了解體育知識。另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體育教學融入到游戲中,這樣會使學生在獲得樂趣的同時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再有,教師和家長對體育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中學時期是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作為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中學學校體育就是要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培養中學生的體育意識,促其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當代中學生的體育教學應當適應新的體育觀念并深入到學生的心理和觀念之中,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和所蘊涵的動力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使體育教學充滿一種活力,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基礎。使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以及科學地指導體育鍛煉,保持體育鍛煉的連貫性及延續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才能保證學生能夠精力充沛地從事學習和工作,才能提高國民的整體身體素質,使全社會充滿活力。
總之,通過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使得中學生形成體育意識,這樣他們才能產生體育鍛煉的行為,從而適應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曹 希(1968-),男,大學本科,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