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是世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趨勢,國際化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普遍戰略。應用日語專業作為一個外語教學專業,其國際化道路是必經之路,也是特色之路。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與日本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已經遇到了一些問題,本文將結合所進行的調查分析國際交流合作目前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幾點建議,開辟國際交流合作雙贏持久的合作道路。
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增強競爭力、謀求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高職教育的國際合作形式日益靈活多樣,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而且部分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模式比較單一。
一、高職院校日語專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高職院校日語專業與日本合作辦學的現狀,我們通過電話聯系確認后發送電子問卷的方式,向全國的68個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相關負責人發送了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2份。
1.應用日語專業與日本交流合作的規模。通過對這52份有效問卷的統計,有46所、88%的院校與日本的大學進行合作交流。其中12所院校已經合作交流5年以上,有14所院校的合作時間不足2年。個別院校每年派往日本的留學生多達50人。一些院校的日語專業不僅本專業魚日本進行交流合作,還帶領本校的其他專業與日本進行交流合作。整體說來,日語專業與日本交流合作的已經初具規模,并且在不斷的擴大。
2.應用日語專業與日本交流合作的主要模式。在我們所調查的學校,與日本交流合作的形式是的多樣化的,但是最主要的模式是師資引進和出國留學。師資引進主要是聘請日籍外教擔任教學任務。也有個別院校有派教師到日本進修。最主要最廣泛采用的就是通過某種形式將學生送到日本留學。
此外,也有個別院校引進日本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以及課程改革與開發方法,或組織教師到國外進行考察交流,但是由于資金等多方面原因,目前的合作交流模式相對受到一定制約。
3.應用日語專業與日本交流合作遇到的問題。調查表明,目前一些院校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整體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
(1) 國際交流合作區域發展不平衡。通過調查分析,目前與日本進行國際交流合作最廣泛的是上海、北京、大連、青島等一線沿海城市,這些城市不僅合作范圍廣泛,合作規模也比較大,合作形式比較多樣。而中西部地區相對步伐較慢,而且合作模式相對單一,規模較小。
(2) 合作辦學受益面較小,合作深度不夠。目前日語專業較為廣泛采用國際交流合作模式主要是嫁接型,即學生在中國學習一段時間后到日本繼續學習,雙方學分互認,學生可以拿到相關的文憑,這種合作模式看似很完美,但是由于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該合作模式受益面限于部分學生。對于大部分沒有經濟條件的學生來說這都是水中月。如果通過引進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等資源,將合作交流往縱深方向發展,那么不僅可以擴大學生受益面,也可以借助合作辦學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推動自身的改革和發展。
(3) 對國際交流合作的意義認識不夠。一些學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把國際交流合作等同于中介組織開展的國際合作辦學,甚至是直接通過中介將學生送去日本留學或勞務輸出,認為盈利是主要的目的,而沒有看到國際合作辦學對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所以在開拓交流合作途徑時往往容易思維受約束,對中介機構產生依賴,缺乏主動意識。
(4) 缺乏穩定而有效的推介平臺。目前的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多是通過本校教師的各類資源與日本大學聯系、通過留學中介機構實現的,也有的院校是通過網絡主動與感興趣的日本院校直接聯系的。這種聯系方式由于沒有穩定而有效的推介平臺,所以比較受限制,尤其是網絡聯系方式由于互相缺乏了解,成功率不高。
二、國際交流合作對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的重要意義
日本某教育學家說過,現代大學如果喪失了國際性,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進國際化既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舉措,也是專業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途徑。與日本進行國際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通過引進日本的優質教學資源為我所用,來擴充我們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學生送到日本就業和深造,擴大專業的就業和升學途徑。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可以借鑒外國先進的教學經驗,在構建教學體系,教學管理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可以獲得提升,從而提升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提升專業知名度,擴大生源。
三、國際交流合作的幾點經驗
1.通過穩定有效的推介平臺聯系合作對象。在聯系合作對象的時候,僅僅依靠關系和網絡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政府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借助教育廳、友好城市等,搭建穩定有效的推介平臺。
2.合作模式多元化。(1)與日本企業進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合作目標擴大范圍,不要局限于日本的大學或者語言學校,可以采取訂單式培養的模式與日本企業合作,學生畢業后即可順利到日本在華的分公司實習就業。也可以通過勞務輸出,將學生送到日本企業進行畢業頂崗實習,這樣既可以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也可以為學生創造語言學習環境。(2)師資交流合作。從日本聘請外籍教師既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也可以讓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為形成多元文化提供條件。將教師送到日本進行交流學習,可以培養具有國際知識和經驗的教師,從而推動教學和科技向國際方向發展。教師在日本進修可以將日本較新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模式帶回來,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此外還可以嘗試與日本大學進行師資合作,雙方互派外教,這樣既可以培養教師,也可以節約教學成本。
(3)借助中介機構擴大留學途徑:留學中介機構專門從事該工作,對留學途徑比較了解,在不損害學生利益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與這些機構合作,將更多的學生送到日本留學深造。
(4)科研合作:中國教師可以和日本企業或者教師進行科研項目合作,如語言研究等,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各國的科研最新動向,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也有利于雙方的合作交流,增進相互間的了解,為后期合作創造條件。
(5)資源互補:外語教學需要比較新的教學一手資料,如日本最新的資訊、日本的影片、日本的書籍等。雙方進行教材、影音資料、報刊雜志書籍資料等的互換,既可以有效利用資料又可以豐富教學資料。
(6)開放網絡課堂:利用現在發達的網絡,雙方可以在網絡上實現網絡資源共享,也可以請雙方的教師進行講座,將講座視頻公布在網絡上,開放網絡課程。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的進行網絡學習。
3.深化對國際交流合作的認識。學校和教師、學生都要對國際交流合作加深認識。國際交流合作不是為了賺錢,對于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拓寬學生的升學就業渠道、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都有著重要意義。
四、對擴大我校國內合作辦學的對策建議
1、提高對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認識。要認識到國際合作辦學對提高我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認識到開展國際合作辦學更主要的目的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辦學理念、改善課程結構、促進學生就業等。
2、爭取一切資源,拓展國際合作辦學的渠道和途徑。可以通過加強與省外辦和教育廳外事處的聯系,利用友好城市等資源擴大與國外的聯系和交流。做好做強現有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盡力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突出專業優勢,可以在茶學等特色學科擴展留學生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3、明確辦學主體。我校目前國際合作辦學開展不充分,如需進一步發展,可以采用其他高校的做法,一種辦法是為了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方便,成立辦學實體單位,具體實施以學歷教育的國際合作辦學為主的碩士、本科項目;二是把二級學院作為實施國際合作辦學的主體,對非學歷教育的合作辦學進行管理。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的國際合作辦學,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都承擔申報審批、與國外聯系、專業模式、課程認證等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萬艷敏.創立中日合作辦學“東華—文化”教管新模式[J].東華大學學報,2005.
[2]陳牧.基于海外合作的“托盤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
(作者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