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煙草黑脛病是煙草上重要毀滅性病害之一。對煙草黑脛病的病原、生理小種、發病癥狀、影響因素及防治方法進行了總結,對抗病育種研究進展進行了簡要綜述。
關鍵詞:煙草;黑脛??;抗病育種
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6-3253-03
Progress on Tobacco Black Shank Disease
SUN Ji-ping,LI Xue-jun,WU Zhao-hui,SUN Huan
(Tobacco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Tobacco Company,
Xuchang 461000,Henan,China)
Abstract: Tobacco black shank dise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uinous diseases on tobacco. The pathogen, race, symptom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obacco black shank we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was briefly summarized.
Key words: tobacco; black shank disease;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煙草黑脛病是煙草生產上最具毀滅性的病害之一,又稱煙草疫病,煙農稱為“黑稈瘋”、“黑根”、“烏頭病”,中國于1950年首次報道,當時該病發生在黃淮煙區[1,2]。目前各主要產煙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其中安徽、山東、河南為歷史上的重病區;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煙區發生亦相當普遍,并多與煙草青枯病混合發生,故危害更為嚴重。近年來,由于我國連作煙田面積不斷擴大,連作年限不斷增加,加重了該病害的流行[3-6],我國平均每年因煙草黑脛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億元以上[7]。
煙草黑脛病自發現以來,引起了世界各煙草產區廣泛的關注,相關學者對病害癥狀、病原物生物學特性、病害的發生及防治等進行了大量研究。病害防治主要有抗病育種、植物檢疫、化學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8-10],一般利用抗病品種為主、栽培防治和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措施[11,12]。筆者根據現有文獻,對煙草黑脛病的病原、生理小種、發病癥狀、發病影響因素及防治方法進行了總結,對抗病育種研究進展進行了簡要綜述,旨在為進一步開展煙草抗黑脛病品種選育等研究提供參考。
1病原、生理小種、發病癥狀及發病時期
1.1病原
煙草黑脛病是由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Breda de Haan Tucker]引起的,屬于鞭毛菌亞門疫霉菌屬[13]。寄生疫霉煙草致病型(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為卵菌綱真菌。
1.2生理小種
黑脛病是一種土傳性真菌病害,生理小種是形態相同,但在人工培養、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致病性等方面均有不同表現的群體。自20世紀50年代把野生種對煙草黑脛病的垂直抗性基因引入到煙草栽培品種或品系后,加速了病原菌的變異和選擇,已鑒定出4個煙草黑脛病菌的生理小種:1962年,Apple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發現了0號和1號小種;1973年Pringsloo等在南非鑒定出煙草黑脛病菌2號小種;1978年Jpjm等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發現了3號小種[13-16]。以0號小種為主,大多數產煙國家目前有過1號小種的報道, 2號小種僅在南非存在, 3號小種僅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被鑒定出來。我國煙草黑脛病菌至少有0號和1號兩個生理小種,當前以0號小種為優勢小種[17-23]。
1.3發病癥狀
煙農俗稱煙草黑脛病為“黑根”、“黑稈瘋”。此病主要危害成株的莖基部和根部,也侵染葉片和莖中、上部,苗期一般發病較少,但有些晚苗床發病也很嚴重[12,24,25]。幼苗染病,莖基部出現污黑色病斑,或從底葉發病沿葉柄蔓延至幼莖,導致幼苗猝倒[26]。大田煙株是病菌侵染的主要對象,癥狀有以下幾種。①黑脛:莖基部受害后出現黑斑,并環繞全莖向上部延伸,病株葉片自下向上依次變黃;②黑膏藥:在多雨潮濕條件下,中下部葉片常發生圓形大斑,病斑初期,多無明顯邊緣,水漬狀,然后迅速擴大,中央呈褐色,形如膏藥狀;③穿大褂:煙株莖基部受害后向髓部擴展,葉片自下而上依次變黃,大雨后遇烈日、高溫,則全株葉片突然凋萎;④碟片狀:莖部發病后期,剖開病莖,髓部干縮呈“碟片狀”;⑤腰爛:煙株中部葉片發病后,病斑可通過主脈、葉基蔓延到莖部,造成莖中部出現黑褐色壞死[4]。
1.4發病時期
不同品種的煙草對黑脛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同一品種在不同生育階段對黑脛病的抗性也有較大差異,苗期和現蕾期以前較感病,現蕾以后較抗病。煙草在黑脛病發病初期,白天病株凋萎,夜間稍能恢復,4~5 d后植株葉片全部凋萎,最后全株枯死。所以發病前應采取藥物預防或發病初期采用藥劑控制,6月和7月是煙草黑脛病的發病期,為防止和減輕病害的發生,應提前做好藥防。于海芹等[27]研究表明,一旦發現苗期煙草黑脛病的危害,建議在病害發生的第五天之前進行防治,在病害已發生的第七天后防治作用不大。
2發病影響因素及防治辦法
2.1發病因素
2.1.1病害傳播方式苗床發病主要由土壤和肥料帶菌而引起。大田發病除大田土壤及所用肥料帶有病菌外,還可能由于苗床存有病菌,移植時把病苗及附在苗上的病土帶到大田中。除了由于人、畜傳帶病土和施用帶菌肥料傳播病害外,最主要的傳播媒介是地面流水。病菌的孢子囊可借流水廣為傳播,因而下暴雨時地面積水漫流或洪水都有利于病菌傳播。此外,風雨也是傳病媒介,如葉部受害和莖部的“腰爛”,大多是病原經風雨傳播后所致[2,4]。
2.1.2耕作類型煙草黑脛病是土壤傳播病害,前茬或鄰作是馬鈴薯地塊易發病。煙草與非寄主植物輪作2~3年能減輕病害。據調查,連年連作的煙田黑脛病發病率都在18%以上,而隔年水旱輪作的煙田黑脛病發病率在3%以內,3年輪作的煙田,基本無發病。地勢較高的煙田黑脛病發生率較低,病情較輕;地勢低的煙田黑脛病發病率高[4,5]。
2.1.3氣候條件煙草黑脛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其發生流行與溫濕度有密切的關系,平均氣溫24~25 ℃最適合病害侵染,28~30 ℃發病最快,低于20 ℃很少發病。濕度是煙草黑脛病流行的限制因子,雨后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3~5 d,田間就會出現一個發病高峰,全年第一場大雨(雨量在40 mm以上)后7 d左右,煙草黑脛病開始流行。若在煙株現蕾前雨量大,則病害加重[26]。
2.2防治方法
2.2.1選育抗病品種如牛津1號、中煙90、G28、G70、G80、許金1號、許金2號、Coker48、Coker258、Coker298、Nc82、Nc89、Nc95、K326等。有些品種僅抗某些生理小種,說明生理小種發生改變導致抗性可能消失。
2.2.2農業防治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或水旱輪作;推廣高壟栽培,壟高30~40 cm;適時早栽避開雨季;及時中耕除草、注意排灌結合,降低田間濕度;在進行農事操作時盡量避免造成傷口[26-28]。
2.2.3藥劑防治常用藥劑主要有甲霜靈、乙膦鋁、霜脲氰、霜霉威等內吸劑和代森錳鋅、百菌清等保護劑及其混配制劑[29-32],其中以甲霜靈防效最佳。許學明對6種藥劑進行了抗性檢測,研究認為目前我國煙草黑脛病菌對保護性殺菌劑百菌清、代森錳鋅和對內吸性殺菌劑甲霜靈、霜脲氰、乙膦鋁及霜霉威的抗性總體上都處在較低水平,沒有出現抗性上升的抗藥性亞群體,發現了分別對百菌清、代森錳鋅、甲霜靈產生低水平抗性的菌株。
2.2.4生物防治朱振元等[33]通過抑菌測定和盆栽試驗表明,用化學合成的Lewisx五糖和七糖處理煙草,可使煙草植株產生對黑脛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抗性,當質量濃度達10 μg/L時,誘導防病效果達90%以上;趙蕾等[34]報道,殼聚糖除了能抑制煙草黑脛病菌外,也能誘導煙草系統抗病性;徐后娟等[35]研究表明,用二氫茉莉酸丙酯(PDJ)處理后明顯減輕了煙草幼苗黑脛病的病情,表明PDJ能誘導煙草幼苗對黑脛病的抗性;汪琨等[36]從番茄種植地中分離獲得1株對煙草黑脛病菌等多種植物病原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的菌株ZJUT-K15,測定發現該菌株的發酵液及其無菌濾液對煙草黑脛病菌菌絲的延伸具有良好而持續的作用;李梅云等[37]從18個木霉菌株中篩選出對煙草疫霉的拮抗作用最強的TR13。
3黑脛病抗病育種研究進展
3.1抗病種質資源篩選是抗病育種的基礎
黃成江等[38]對52個烤煙品種資源進行了黑脛病的抗病性測定,篩選出高抗品種資源8個,中抗品種資源8個。于海芹等[39]對15個烤煙種質資源進行了鑒定并比較了不同的鑒定方法。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和云南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分別對選育的新品種統一進行了抗病性鑒定。
3.2建立抗黑脛病煙草品種文庫可以從分子水平上進行抗病育種工作
張錦偉等[40]已經構建了K326cDNA文庫,文庫構建于表達載體內,在宿主中可表達出特異的融合蛋白。王荔等[41]利用細胞工程育種在實驗室已獲得成功,但尚未在生產上推廣使用,轉基因技術在煙草黑脛病的抗病育種應用尚未見報道。黃麗華等[42]也有通過煙草黑脛病病原培養物來篩選煙草抗黑脛病突變體的報道。
3.3抗性遺傳研究
李治國等[43]用2個抗病品種分別與2個感病品種進行雜交,分析其對黑脛病抗性的遺傳,研究認為 Florida 301對黑脛病的抗病性可能為不完全的隱性,主要受1對隱性基因控制;Coker371-Gold抗病性可能為不完全的顯性,抗性受1或2對顯性基因控制。
4研究展望
煙草黑脛病是世界煙草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也是目前我國煙草生產中的主要病害,已經引起了煙草業的高度重視。近期病害防治有抗病育種、植物檢疫、化學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其中選育抗病品種是最根本有效的解決途徑。
抗病種質資源的篩選和利用是抗病育種工作的基礎,在新品種的選育過程中發現,煙草黑脛病在低代的抗性能夠一直穩定到高代,利用親本的抗性遺傳是目前選育抗病品種的主要方法,分子抗病育種工作剛剛起步,隨著煙草基因組工程的開展,分子抗病育種工作將得到更大發展,也將為更快地選育出多抗優質新品種提供捷徑。
參考文獻:
[1] 王志愿,姜清治,霍沁建. 煙草黑脛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1):250-255.
[2] 尚志強. 煙草黑脛病病原、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9(2):73-76.
[3] 陳瑞泰,朱賢朝,王智發,等. 全國16個主產煙?。▍^)煙草侵染性病害調研報告[J].中國煙草科學,1997(4):1-7.
[4] 閆克玉,趙銘欽. 煙草原料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37-338.
[5] 馬國勝,高智謀,陳娟. 煙草黑脛病研究進展[J]. 煙草科技,2001(9):44-48.
[6] 黃成江,李天福,盧向陽,等. 抗黑脛病烤煙品種資源的篩選[J]. 煙草農業科學,2006,2(3):255-259.
[7] 韋發才,莫仁敏,楊再豪,等. 烤煙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 廣西植保,2007,20(1):35-37.
[8] 方敦煌,白萬明,李天飛. 煙草病害防治的問題與對策[J].植物醫生,1998,11(1):32-33.
[9] 王靜,孔凡玉. 煙草黑脛病綜合防治技術[J]. 煙草科技,2002(8):45-47.
[10] 孔凡玉,朱賢朝,石金開,等. 我國煙草侵染性病害發生趨勢原因及防治對策[J]. 中國煙草,1995(l):31-34.
[11] 黃成江,李天福,邵巖,等.煙草黑脛病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 亞熱帶植物科學,2006,35(2):74-77.
[12]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281-284.
[13] MCLNTYRE J L, HANKIN L. Lack of kestose (fructosylsucrose) production by race 3 of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differentiates it from races 0 and 1[J]. Mycologia,1977,69(4):756-760.
[14] 張慧麗. 煙草黑脛病拮抗細菌的分離與特性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05.
[15] 朱賢朝,郭鎮業,劉保安. 煙草黑脛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生理小種研究初報[J]. 中國煙草,1984(1):4-7.
[16] APPLE J L. Physiological specialization within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J]. Phytopathology,1962,52(4):351-354.
[17] 于海芹,焦芳嬋,李德團,等. 煙草品種黑脛病抗性鑒定及不同接種方法間的相關性分析[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6):48-51.
[18] 謝成頌,王智發,劉延榮. 國內外煙草黑脛病菌生理小種鑒定評介[J]. 中國煙草,1987(1):12-17.
[19] 朱賢朝,郭振業,劉保安,等. 我國煙草黑脛病菌生理小種研究初報[J]. 中國煙草,1987(4):1-3.
[20] 王智發,劉延榮,謝成頌,等. 我國煙草黑脛病菌生理小種鑒定[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1987,18(l):l-8.
[21] 王 革,鄭小波,陸家云,等.云南省煙草黑脛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7,20(4):30-35.
[22] 王智發,劉延榮,謝成頌,等. 山東省煙草黑脛病菌生理小種初步鑒定[J].植物保護學報,1985,12(1):51-55.
[23] 朱賢朝, 郭振業, 劉保安. 在山東省煙草黑脛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中出現0號和1號小種的分化[J]. 中國煙草,1986(2):8-10.
[24] 楊建卿,江彤,承河元. 煙草病理學[M].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164-167.
[25] 華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 植物病理學[M]. 第二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244-247.
[26] 屈霞,李愛國,顏合洪. 煙草黑脛病研究進展[J]. 作物研究,2007,21(5):725-728.
[27 于海芹,焦芳嬋,肖炳光,等. 煙草種質資源苗期黑脛病抗性鑒定研究[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8,10(4):70-75.
[28] 馬國勝. 煙草黑脛病的化學防治[J].安徽農業,1998(5):25.
[29] 馬國勝. 煙草黑脛病菌生理生態及對甲霜靈抗性監測與遺傳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02.
[30] 許學明. 煙草黑脛病菌對六種殺菌劑的抗性測定及抗甲霜靈機制的初步研究[D]. 山東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7.
[31] 葉正和,王文相,張愛芳,等.我國卵菌病害化學防治概況[J].安徽農業科學,2000,28(4):530-533.
[32] 楊樹軍. 煙草黑脛病生防菌篩選及防效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222-225.
[33] 朱振元,張勇民,徐同.化學合成寡糖誘導煙草抗黑脛病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4,34(3):231-236.
[34] 趙 蕾,梁元存,劉延榮.殼聚糖對煙草抗黑脛病的作用[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0,6(5):436-439.
[35] 徐后娟,張軍,慕立義,等.二氫茉莉酸丙酯誘導煙草抗黑脛病作用研究[J].農藥學報,2003,5(1):73-76.
[36] 汪琨,崔志峰,裘娟萍,等. 煙草黑脛病菌拮抗菌的篩選及鑒定[J].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9,37(5):525-529.
[37] 李梅云,李天飛,劉開啟, 等. 煙草黑脛病木霉生防菌株的篩選[J]. 中國煙草科學,2001(2):43-46.
[38] 黃成江,李天福,盧向陽,等. 抗黑脛病烤煙品種資源篩選的研究初報[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3(4):565-570.
[39] 于海芹,高玉龍,張誼寒,等. 人工接種誘發煙草黑脛病抗性鑒定的應用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7):378-380.
[40] 張錦偉,李文正,譚學林. 抗黑脛病煙草品種K326 cDNA文庫的構建[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6):766-770.
[41] 王荔,羅文富,楊艷瓊,等.運用致病毒素篩選抗煙草黑脛病細胞突變體Ⅰ抗毒素愈傷組織的有效篩選[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4(1):16-21.
[42] 黃麗華,陳廷俊,宋軍. 煙草黑脛病粗毒素高產培養條件的篩選[J].安徽農業科學,1999,27(4):368-370.
[43] 李治國,肖炳光,于海芹,等. 兩個煙草品種對黑脛病抗性的遺傳分析[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4(6):7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