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湖北恩施紫油厚樸多種立體復合種植模式進行了觀測與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各立體復合模式均優(yōu)于厚樸單作模式。4種復合種植模式的經濟產投比、土地生產率明顯高于厚樸單作,其中以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烤煙模式最高,產值達172 467.0元/hm2,兩項指標分別為厚樸單作模式的1.3倍和3.4 倍;上述復合模式尤其是較優(yōu)模式適宜在本地區(qū)及類似地區(qū)推廣。
關鍵詞:紫油厚樸;立體復合種植模式;效益評價;恩施
中圖分類號:S56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3-2680-03
Research on High-efficient Vertical Compound Planting Patterns of Magnolia officinalis Produced in Enshi Hubei (Ⅰ)
WANG Hua1,HE Yin-sheng1,2,LIAO Chao-lin1,2,LIN Xian-ming1,2,YOU Jin-wen1,2,GUO Jie1
TANG Chun-zi2,LIU Hai-hua1,ZHANG Guo-hua1,2,He Mei-jun1
(1.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ubcenter of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re, Enshi 445000,Hubei, China; 2.Enshi Jiyuan Pharmacolog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ment Co., Ltd., Enshi 445000, Hubei,China)
Abstract: The vertical compound planting patterns of Magnolia officinalis produced in Enshi Hubei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economic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compound planting patterns were superior to monoculture of M. officinalis. The economic output/input ratios and land productivity of the 4 pattern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monoculture of M. officinalis. The M. officinalis+radix scrophulariae/spring potato→Flue-cured Tobacco pattern, with the output value 172 467.0 yuan/hm2,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as its output/input ratio was 1.3 times of that of the monoculture pattern of Magnolia officinalis; while the land productivity was 3.4 times.
Key words: Magnolia officinalis; vertical compound planting patterns;benefit evaluation; Enshi
厚樸(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為常用中藥,來源于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樸(Magnolia 0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植皮及根皮,其藥理作用廣泛,毒副作用少,是國家二級保護中藥材,曾被列為國家指令性管理的4種中藥材之一。隨著以厚樸為主要原料的新藥或日化用品研制成為熱點,尤其是厚樸應用于抗腫瘤藥物研制上有了新進展,厚樸需求量不斷增加[1-3]。
湖北省恩施是厚樸主產區(qū)之一和紫油厚樸的原產地,所產紫油厚樸具皮厚、質細、油性重、香氣濃、斷面棕色、內表面深紫色等特征,其厚樸酚與和厚樸酚的含量在5%以上,遠高于國家藥典2%的標準[1-4],為馳名中外的中藥材品牌。
作物高效立體復合種植模式是實施高產、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的重要手段。實踐表明,優(yōu)化中藥材種植模式,將其與農林生物進行間、套作立體復合種植,對于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fā)揮生物間的共生互補作用、提高種植系統(tǒng)的綜合效益,提高中藥材種植產量和效益、促進我國中藥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5-7]。恩施紫油厚樸多年來的規(guī)模化、規(guī)范化種植實踐僅限于厚樸單一作物種植。鄭孝嚴等[8]曾探討鄂西退耕還林條件下影響厚樸—箬竹立體套種模式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筍數(shù)的因素,但以紫油厚樸為主體,在混林農業(yè)中確立立體種植模式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本試驗于2001年3月起在恩施市新塘鄉(xiāng)下壩村進行。試驗以厚樸實生植株為主體作物,林下實行間、套種,對厚樸+竹節(jié)參等立體復合種植模式進行了研究,評價其經濟效益,以期為恩施紫油厚樸立體復合種植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地為同一海拔、同等肥力的向陽緩坡地,排灌方便,黃棕壤,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有機質、全氮含量較高,潛在養(yǎng)分豐富,速效養(yǎng)分中等水平。試驗的主體作物厚樸品種為本地優(yōu)良品種雙河紫油厚樸的12年生實生株,種源來自恩施濟源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在長嶺崗藥材場和校場村建立的“雙河紫油厚樸”母樹林。作物入選按前期預研獲得的經驗評價標準甄別,有竹節(jié)參、黃連、紫萁、玄參、馬鈴薯、煙草等。其中竹節(jié)參來自“鄂竹節(jié)參1號”育圃,選用兩年生健壯種苗;黃連種子采自恩施市太山廟居委會,大田混合種,采用實生苗移栽;紫萁野生母蔸來自鶴峰縣長友現(xiàn)代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基地;玄參品種為米玄參,來自巴東縣綠蔥坡涼風臺玄參種植基地,子芽繁殖;馬鈴薯品種為鄂馬鈴薯3號;煙草品種為云煙87。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厚樸單作(A)、厚樸+竹節(jié)參(B)、厚樸+黃連(C)、厚樸+紫萁(D)、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煙草(E)。田間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
試驗采用分帶種植,帶距200 cm。厚樸栽培以《湖北恩施藥用植物栽培技術》[9]所載實施(以下藥材品種未特別注明者同),單行種植,株行距300 cm×200 cm;不單獨施用育林肥。開春后,結合林下翻地,各種供試作物按各自的適宜播期與厚樸進行間套種植。
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煙草模式屬木、草本藥材間作、復合糧經套種的模式,次年種植煙草,實行隔年復種輪作制。其中玄參以子芽繁殖,于3月栽種,行株距為110 cm×16 cm,基肥施45%硫酸鉀復合肥300 kg/hm2,欄肥22 500 kg/hm2;苗高30 cm時進行追肥,順行邊開溝,施入尿素300 kg/hm2促苗,在11月至次年3月收獲。馬鈴薯2月育芽,3月移栽,行株距為110 cm×30 cm,6、7月份收獲;玄參和春馬鈴薯行比為1∶1。梯土栽培。煙草采取集中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4月初按行距1.1 m,株距0.6 m移栽,栽種15 000株/hm2,5月底完成移栽任務,8~9月收獲煙葉。
各模式行間均套作紅三葉作綠肥(秋播,各小區(qū)用等量種子),綠肥在次年春季壓青。管理要注意防病和除草,結合除草,根據(jù)林下苗勢追施適量的尿素提苗。其余栽培種植技術同常規(guī)管理。
厚樸皮于2004年7月12日收獲,收獲時以小區(qū)計產,并從每小區(qū)中隨機抽取66.7 m2的厚樸皮,重復3次,作為考察樣品,測定樣品的生物產量和根重等,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生物統(tǒng)計[10]。
1.3經濟效益指標測定
根據(jù)田間記載數(shù)據(jù)和測產結果,各種農產品及農用生產資料當?shù)厥袌龅膬r格,畜耕勞力折價的情況,跟蹤調查各模式建園5年后的投資收益情況,包括人工投入、物質成本、現(xiàn)金收入等,結合調查的種苗、勞動力等前期投入數(shù)據(jù),計算公式如下。
1)經濟產投比=產值/產品成本,它是綜合反映全部產值與非勞動消耗的比例關系,衡量系統(tǒng)資金利用效率、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標。
2)勞動生產率(元/d)=生產的農產品產值/支出的活勞動量,它反映種植部門在生產過程中的有用效果和勞動消耗間的比例關系,反映勞動效率高低的指標。
3)土地生產率=生產的農產品產值/土地面積,以此作為反映土地生產能力的指標。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種植模式對厚樸皮產量的影響
厚樸的皮為藥用部位,是栽培的目標產品。由表1可知,厚樸皮產量以厚樸+紫萁種植模式最高,而后由高到低依次為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煙草、厚樸+黃連、厚樸+竹節(jié)參、厚樸單作(對照)。厚樸+紫萁較對照、厚樸+黃連、厚樸+竹節(jié)參均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較對照增產11.4%;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煙草種植模式較對照、厚樸+竹節(jié)參也都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較對照增產10.5%。由此可知,若僅考慮厚樸皮產量,厚樸+紫萁為最佳種植模式,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煙草為次優(yōu)模式。
2.2主體作物的經濟性分析
不同種植模式中主體作物厚樸皮產量中一、二級品[11]所占比例各處理間差異很小(表2),說明各模式對厚樸產品品質的影響不大。
2.3 經濟效益評價
2005年對5種種植模式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具體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4種復合模式的產投比、土地生產率均明顯高于厚樸單作,其中以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煙草模式最高,產值可達172 467.0元/hm2,分別為厚樸單作模式的1.3倍和3.4倍,適宜在本地區(qū)及類似地區(qū)推廣。
3結論與討論
在厚樸的栽培過程中,不同的種植模式對厚樸皮產量和經濟效益指標有較大的影響,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是提高厚樸皮產量和經濟效益的關鍵。
綜合考慮厚樸皮產量和經濟效益等多種因素,復合種植模式較厚樸單作,尤其是厚樸+玄參/春馬鈴薯→烤煙種植模式可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分析其原因在于,復合種植模式可集約高效地利用厚樸林的溫、光、水、土等自然資源,實現(xiàn)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經濟全面發(fā)展,同時考慮了時空結構利用及物種多樣性的原則。厚樸林下間、套作的矮桿作物,增強了地表的雨水截留,使厚樸根系可以獲得較充足的水分,且“以種代耕”,提高了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人工群落組成復合化,增強了病蟲害抵御能力。其投入成本雖較高,但產量及效益較厚樸單作更加明顯,并且增加了活勞動成本的投入,有助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是值得大力推廣的高效種植模式。
多年來,紫油厚樸高效立體復合種植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其復合程度不但有一個極限,而且要按“整體、協(xié)調、再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進行,因此,要繼續(xù)優(yōu)化并推廣厚樸高效立體復合種植模式,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1)認真處理近期與遠期的關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及時補充足夠的腐熟有機肥,或保證留作綠肥的土地和空間,防止因復合模式結構在提高土地復種指數(shù)的條件下出現(xiàn)土壤退化現(xiàn)象。因此,在紫油厚樸復合模式推廣過程中,要教育和引導農戶科學種田,保護耕地,使土地產出越來越高,土地越種越肥。
2)正確處理區(qū)域規(guī)模經濟與生物多樣性的關
系,努力實現(xiàn)規(guī)模經濟與生物多樣性同時并存有效結合,以區(qū)域規(guī)模經濟帶動生物多樣性。實踐告訴我們,區(qū)域規(guī)模經濟不是單一經濟,是堅持“一業(yè)為主,生物多樣性并存”的綜合農業(yè)經濟。在實施紫油厚樸復合模式結構中,堅持以厚樸為主,兼作竹節(jié)參、黃連、紫萁、煙草等。通過厚樸林下間、套作,大力發(fā)展林下產業(yè),做到以短養(yǎng)長,長短結合,農戶可獲得實惠,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得以良性循環(huán)。
3)擺正土地連作制與輪作制的關系。因連作制往往會破壞土壤微量元素構成而導致作物需求失衡,影響產量。對此,在建立紫油厚樸立體復合模式結構中,在紫油厚樸林下間、套作的大模式下,要盡可能多地實行有效的輪作制,以利于土壤內微量元素的正常恢復和供給,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
4)加強生態(tài)效益指標測定研究。限于條件,以上工作僅涉及立體復合種植模式生態(tài)效益的初步量化研究,應加強各復合模式對溫光資源與土壤養(yǎng)分利用效率及病蟲害控制、水土保持效益、局地小氣候的調節(jié)效應、對土壤理化性質改良效應等的影響研究。
5)以上工作未涉及對主體作物厚樸內在成
分變化的檢測,應加強各復合種植模式對厚樸內在有效成分變化的影響研究。
參考文獻:
[1] 斯金平. 厚樸藥材道地性的研究[J]. 中藥材,2000,23(7):373-375.
[2] 斯金平,童再康,曾燕如. 厚樸質量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00,25(8):466-469.
[3] 斯金平,童再康.厚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4] 么厲,程惠珍,楊智. 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養(yǎng)殖)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5] 孫鴻良.我國生態(tài)農業(yè)主要種植模式及其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學原理[J].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1996,4(1):15-22.
[6] 李曉青,黃國勤. 中藥材與農林生物的間套作復合種植模式探析[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15):267-268.
[7] 周幸.太行山山地林、藥復合種植模式及技術探索[J].中國林副特產,2008(4):43-45.
[8] 鄭孝嚴,熊曉姣,姚勝海,等. 影響厚樸——箬竹立體套種造林成活率和出筍數(shù)的因素分析[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5(1):9-11.
[9] 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藥用植物栽培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 蓋鈞鎰. 試驗統(tǒng)計方法[M]. 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2000.
[11] DB42/T 284-2004,恩施紫油厚樸[S].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