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周刊》:Google作為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巨頭,進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行業有哪些優勢?
Google發言人:Android讓人們更接近網絡。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Android設備,通過手機上網并進行搜索,這就意味著更多網絡搜索和更多獲得廣告收入的機會。Android的成長不僅對廣大使用者是好事,對Google亦然。越來越多的平臺供應商和手機制造商開始創新、競爭,我們的手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此外,只有Android能使使用者更輕松地獲得云服務。很多使用Android的設備會預安裝Google手機應用程序,使得手機可以自動同步獲取Gmail信息,Google Maps導航服務不斷更新實時信息,Google的語音技術也已經融入到了設備中。
《商務周刊》:從應用來說,現在Android平臺上的APP增長還是不如蘋果的App Store快,Google將如何來扭轉速個局勢?
Google發言人:應用程序開發者是Android平臺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正努力搭建起一個生態系統,讓Android開發商獲得持續不斷的成功。我們希望盡可能多的跨設備、跨地域、跨載體幫助開發商排除困難和障礙。我們在44個國家免費提供Android Market應用程序,當然,也有32個國家的使用者是需要付費使用應用程序的,開發商可以在29個國家出售應用程序。目前Android Market上共有超過10萬個應用程序,而在2010年5月時,Android Market上還只有5萬個應用程序。
《商務周刊》: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目前Android有太多不一樣的二次開發版本,支持了太多不同標準的終端,使得為這些終端開發通用應用幾乎不可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Google發言人,這不是一個“能為而不為”的問題,而是每個操作系統都會面對的遺留問題。遺留是快速迭代必不可少的產物,它也將加速行業創新。Android是一個開放平臺,設備生產者可以自由的在其上修改源程序,以訂制或禁用Android設備上任何類型的功能,如果一些人想要上市一款與Android兼容或者包括Google應用程序的設備,我們就要求這個設備能夠隨眾的具有一些基礎的兼容條件,以確保使用者能擁有持續不斷的體驗,也給開發商們一個固守的平臺。實際上,消費者手中如今已經有超過145種兼容性設備。
Google致力于公開,公開則意味著定制化,定制化推動了創新和消費者選擇,我們并不信奉“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
《商務周刊》:Google既和多家終端商保持合作關系,又自己做手機,如何保持其中的平衡?
Google發言人:Android給市場已經存在的現狀提供了另一個選項——免費。任何開發商都可以使用Android開源平臺,任何手機制造商都可以安裝Android。Android在現在和將來都會繼續做一款由世界各地不同人群集思廣益創造出的產品,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們不信奉“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對于手機制造商而言,要做的就是選擇一款操作系統,而后讓他們的手機與眾不同。
《商務周刊》:Google對移動互聯領域的創新走向有何預測?Google在其中的使命是什么?
Google發言人:在能夠連接網絡之后,移動設備已逐步轉變成先進的電腦。智能手機則不僅僅是一部小巧、強大的電腦,它和電腦之間的差異使其顯得愈加卓越。最新的智能手機比人類首次登月時使用的電腦更強大,而強大移動硬件與優秀數據連接相結合,意味著現在你可以把100萬臺電腦的力量裝進口袋里。一臺智能手機就是一臺便攜式電腦,其中的軟件可以讓你輕松的使用手機上的硬件功能,比如手機上的照相機、揚聲器、喇叭、加速計、觸屏、GPS和指南針。目前已經有一半以上的網絡流量來自于移動設備。很多分析師預測,智能手機在幾年內將會比PC賣的還多。Google的目標是打造能夠在多臺設備和多個平臺之間實現無縫對接的創新移動應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