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科院校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創業成為醫學生擴大就業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心理,分析了當前我國醫學院校創業教育的難點問題,對醫科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方法。
【關鍵詞】醫科院校創業教育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伴隨著社會轉型、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醫學生的就業形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就業壓力普遍增大,醫學生的就業創業心理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針對國家“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越來越多的醫學畢業生將創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與此同時,醫科院校也應該針對醫學生的專業、心理特點為其提供相應的創業教育。
1醫學生的就業創業心理特點
面對激烈的競爭,大多數醫學生已經意識到就業難,就業觀念逐步趨向理智、積極。然而,由于醫學生的專業等限制,他們就業創業也具有自身的心理特點。據調查,一般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希望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學生占73. 45%,希望從事醫藥銷售工作的占10. 04%,希望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占7. 47%,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不想離開自己的專業。具體特點如下:
1.1 醫學生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部分醫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創業理想、工作的地理位置、工作的環境及工資福利等要求甚高,處處與同學攀比,而忽略了對自身條件的認識和分析,沒有給自己合理的定位。同時,受以往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使得畢業生面對就業機會左顧右盼,結果讓許多寶貴的就業機會白白溜掉。
1.2醫學生的心理波動較大
由于醫學院校的專業性強,考試壓力大,畢業生需求量相對較少,學生愿意搞本專業不愿從事其他行業,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對就業及創業準備不足等問題,使許多醫學生在畢業時出現了恐怖、強迫癥狀、偏執、自卑等心理問題。
1.3醫學生缺乏開拓精神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部分學生過分依賴家庭、學校,遇到困難缺乏應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缺乏就業經驗和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思想準備,許多醫學生倍受就業問題困擾。他們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焦慮不安、不知所措、優柔寡斷、患得患失,以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由于醫學生的創業信息量少,創業思路窄,每當提到醫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時,廣大醫科學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開診所,一想到自己一沒錢二經驗不足三沒有醫師執照,簡直天方夜譚,便早早放棄。
2 我國醫科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創業教育仍處于起步和試點階段,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多層次和系統性的創業教育模式。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創業教育體制不完善,對醫學生的吸引力不夠。
大部分醫科院校把創業教育簡單理解為“創業知識教育”或“創業技能教育”。創業教育開展得不夠深入,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式及考核標準等還沒有統一的要求,沒有形成權威的教材體系,只是把創業課程當作就業指導課程中的一部分沒有將創業課程學分化、正規化。沒有將創業教育滲透到各專業中,難以發揮創業教育的整體作用。大多數醫學院校創業教育方法機械呆板,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接受”的教學模式,致使創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沒有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體制,師資隊伍培訓不夠,難以保證學生的創業需求。
2.2社會重視不夠,缺少創業實踐指導,醫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創業教育未形成全社會重視的環境,僅局限在學校內,與醫療部門、藥企聯系不夠,缺少創業成功典型經驗的實踐指導,使得創業教育缺乏真實性和實踐性,加之社會各界包括學生家長對創業教育認識有限,使醫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2.3創業教育缺乏后續支持,醫學生的創業想法難于實現。
在“創業熱”的背景下,許多醫學院校僅限于開設創業課程,沒有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后續的指導。在一項對大學生創業的調查中顯示,多數大學生希望得到系統的具有較高操作性的創業活動的指導,而不是簡單的幾十個學時的課程學習。
3醫科院校創業教育的思考
3.1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加強對醫學院校創業教育的扶持及合作。
環境是創業的外部條件,是決定創業效果的客觀因素。醫學院校要通過廣泛而持久的宣傳來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創業。同時,積極爭取政府的扶持,建立有利于促進醫學院校學生創業的制度,制定推行創業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爭取為醫學院校學生提供創業所需資金和必要的優惠政策。加強與醫療部門及相關企業的聯合,搭建創業教育的平臺,聘請專業人士對要創業的醫學院校學生提供專門的創業培訓,為他們的創業項目進行免費指導和提供咨詢,提高其創業能力,讓更多的醫學生走出校門,服務社會和企業。
3.2加強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發揮榜樣的作用,重在培養大部分醫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創業思維和創業行為的必要準備。大學生創業意識是指大學生根據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所引發的創業動機、創業意向或創業愿望。就廣大的醫學生而言,受到所學專業及就業方向的局限,創業是作為就業的一個重要補充形式。因此,在醫學生中積極的培養創業意識是重點。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加強醫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指導。讓醫學生從入校開始就能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其次,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通過邀請自主創業成功的一般社會人士或創業成功的畢業生返校作報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在校生,使他們樹立自信,強化創業意識和欲望,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
3.3優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著力培養部分醫學生的創業素質。
創業素質是一種包括知識、技能、能力、經驗和人格在內的復雜結構,一種綜合性的主體因素。作為創業者,除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外還要具備比較強的能力。同時,創業者應具有責任心、進取心、公正、誠實、勤奮、勇氣、熱情和耐心等好的品質。
這些創業素質的培養基于一個良好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制定創業教育教學課程時,根據創業教育課程內在規律,課程目標應定位在知識、能力、精神三個方面的培養上。課程的內容應該包括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創業財務知識、市場調查方法等理論知識。除獨立開設課程外,還要在醫學的專業學科教育中滲透創業教育,根據創業教育的目標和內容來確定滲透的知識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最重要的是要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教育,加大實驗、實習和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醫學院校還要加強與相關機構合作,組織教師進行培訓或者選聘有成功創業經歷的企業家或其他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師擔任創業教育教師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中通過采用簡明易懂、操作性強,如講課法、案例法、討論法、頭腦風暴法、練習法、角色扮演、游戲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醫學生參與,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增強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也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有更直接的體驗和更深刻的把握。
3.4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教育活動,提升醫學生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包括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等,醫學院校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實踐教育活動,提升醫學生的創業能力。如:積極引導醫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鍛煉和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加強校企聯合,建立醫學院校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參與實踐、鍛煉能力、展示風采提供廣闊舞臺;組織成立醫學生科技興趣社團,促進學生第一課堂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業興趣;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為學生創業提供相應的經濟基礎,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參考文獻
[1] 姚軍.高校共青團組織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7,12.
[2] 王守涌,梁瀚丹.在創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
[3] 王維,曹英楠.高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10.
[4] 毛富強,劉莉,宋振強,俞紹平.醫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1999,1.
[5] 安海娟,溫穎娜.新形勢下一般醫學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分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