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生化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的意義及方法。方法:通過分析實驗室的不安全隱患,探索從制度建設、教師及學生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實驗操作的安全性。結果: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能減少實驗室內發生的損傷,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滿意率。結論:加強實驗室建設及規范化管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生化實驗室規范化管理
高等學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的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方向,也是評價高等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益的重要指標。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和紐帶,實驗教學的質量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可有效縮短學生的臨床試用期。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實驗室建設及規范化管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目前我校開展的生化實驗有:血清蛋白電泳(醋酸纖維薄膜法)、酶的專一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尿淀粉酶的測定、尿糖的測定、血糖的測定、ALT活性單位的測定、血清總膽固醇的測定、肝中酮體的生成作用、血清尿素的測定、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的測定。以上每個實驗都存在著不同的安全隱患。由于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使學生產生了對教師的依賴性,限制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同時也失去了實驗教學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意義。
1生化實驗室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及影響
1.1手指損傷
血清蛋白電泳實驗中,在點樣時,蓋玻片比較薄,學生用力不均就容易造成蓋玻片破碎而劃破手指;血糖的測定、ALT活性單位的測定、血清尿素的測定中,家兔血清的制備時,因學生使用注射器不熟練,在抽血時,針頭容易扎到自己的手指。肝中酮體的生成作用,在進行家兔耳緣靜脈注射空氣時,在學生注射器操作生疏的情況下,因家兔固定不牢固,針頭很容易穿透兔耳扎到手指上;另外,在制備勻漿液時,用手術刀打開腹腔取肝臟,因使用不當手術刀會割破手指。
1.2交叉感染
由于許多疾病由飛沫傳播,如上呼吸道感染。在酶的專一性和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的實驗中,在制備唾液過程中,忽略了生病的同學提供的唾液給安全帶來隱患。
1.3觸電損傷
在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的實驗中,100℃煮沸加熱需使用電爐加熱,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易引起學生觸電的現象發生。
1.4燙傷
尿糖的測定,學生用酒精燈加熱試管,試管 口對準同學加熱,沸騰液噴灑到同學身上,引起燙傷;血清總膽固醇的測定,試劑是三種強酸配制而成,學生在使用吸量管吸取試劑時,因操作生疏,手指容易沾到液體而造成皮膚被燒傷。
2規范化管理的意義
2.1規范學生行為,減少損傷的發生
實施規范化管理的關鍵是要制定科學、合理、規范且符合實際的實驗室安全措施,在實驗過程中,使學生明確規定該項實驗課程的具體任務、職責權限、方法及操作安全。使學生進入實驗室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方法、安全去完成自己的實驗操作。
2.2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由于規范化管理任務明確、職責清晰,學生明確實驗操作的目的及避免不安全因素的方法,學生對實驗有了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使得學生在遵循基本方法和安全的基礎上,都能夠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通過表一對比分析,與實施規范化管理前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

表1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滿意度
2.3有利于提高實驗的準確率
在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學生在明確了完成實驗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力求使其操作標準化。學生的正確操作就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損傷,減少由于操作方法不當而造成的損傷,學生對完成操作充滿了自信,實驗的質量和成功率也隨之提高了。
3 生化實驗室規范化管理的方法
3.1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對教師來說,搞好實驗室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合理的規章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行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前提條件就是建立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管理上有條不紊,實驗室可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如:實驗室規則,儀器設備的管理、使用、維修到器材物品的使用交接、借用、損壞丟失登記等一系列制度。在以前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對實驗室一系列管理不重視,暴露出一些問題,造成儀器設備不能正常使用,實驗教學各環節不能完全做到位。禁止使用實驗用的器皿盛裝食物或當茶具,一切化學藥品嚴禁入口,與實驗工作無關的物品不得帶入實驗室,實驗中使用的儀器、試劑,用完后要及時清理,并放回原處,保持實驗室的整潔。對學生,要讓學生明白實驗的目的、方法及實驗中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問題,說明避免損傷發生的方法,嚴禁學生在實驗室內吸煙、喧嘩、打鬧、吃零食、亂丟果皮紙屑、隨地吐痰等。對于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及問題教師演示講解時要具體明確、反復強調、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盡量幫助學生克服畏懼、緊張心理,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實驗操作。
3.2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管理能力
在教學文化素質方面,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做到精益求精。在管理方面,要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進入實驗室應穿白大衣,保持實驗室的衛生清潔,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技術知識,充分了解儀器設備的性能,操作規范,做好儀器設備的保養維修和損壞登記。實驗前,認真檢查設備的完整性、安全性,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和教師應加強巡視檢查及指導,細心觀察學生的操作方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他們的錯誤操作,即使是試管的拿法、試劑滴加的錯誤操作也不要輕易放過。每次實驗完畢,對存在腐蝕性或毒性廢液、廢物應按要求放至指定的地方,打掃完實驗室時,要檢查水、電、門窗是否關好,杜絕了事故的發生。
3.3做好引導,規范學生實驗技能操作
實驗過程中損傷的發生與操作是否規范、是否熟練有著密切關系。如:血糖的測定實驗中家兔血清的制備,我們通過抽取家兔心臟的血液來制備,這個過程操作不熟練,血清就無法制備,實驗將無法進行。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學生使用注射器不熟練,害怕注射器針頭扎到自己,還有就是第一次接觸到動物心里產生恐懼感。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認真做好實驗操作的示教,手把手的教會學生每一項操作,讓學生反復操作練習,做到準確、熟練。通常在實驗課前都安排5-8位學生到動物管理處去捉家兔,由于學生缺乏正確的捉拿動物的知識,經常被家兔抓傷手臂或咬傷手指。因此,教給學生正確的家兔捉拿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具體方法是:先用右手抓住家兔的頸部皮膚,左手托住家兔的臀部,輕輕將家兔托起即可。通過學生的反復操作和練習,學生被家兔抓傷的情況再沒發生。
實驗室規范化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師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為實驗的順利進行,確保取得準確可靠的實驗數據,具有一個高效的、安全的、標準化的實驗室,才能保證實驗過程的有系性、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才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臨床實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琴,沈玉萍.實驗教學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高校論壇,2002,(10):74.
[2]孫莉,王君等,檢驗生理學實驗設計訓練對科研能力培養的作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