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高等理工科院校工程訓練課程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之間的有機聯系,認為工程訓練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習生產工藝知識,而且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文章論述了工程訓練教學中對學生組織紀律觀念、勞動觀念、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經濟意識、群體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管理意識培養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工程訓練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1 對素質教育的認識
素質教育的實施反映著一次深刻的教育變革,標志著教育思想上的一次歷史性飛躍。高等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適應21世紀具有競爭力的優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
素質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反映在知識、能力、心理、修養、觀念、意識等多個方面,同時素質教育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貫穿于各個層次和各個教育層面,所以,結合工程訓練課程的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將素質教育積極有效地開展起來,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 工程訓練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優勢
“學習工藝知識,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在工程訓練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它貫穿在工程訓練始終。學生來到工程訓練中心,從實習動員開始,到實習結束,老師要反復進行安全實習、敬崗敬業、勞動紀律、動手實踐的重要性等教育,以培養其安全意識、群體意識、質量意識、成本意識、市場意識、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創新意識和管理意識。在工程訓練中,學生是在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和教學指導師傅的指導下進行全面的學習和訓練,不但能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調動學生主動思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拉近實習與工程實踐的之間距離,在實習中感悟和理解實踐,培養綜合素質。同時也能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作風以及工程技術人員應具有的基本上素質方面受到培養和鍛煉。工程訓練,不同于一般課堂,它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課堂,又是一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在實踐中,學生的思想素質也得到更加全面的熏陶,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影響。雖然其它課程也能培養學生的素質,但是,工程訓練這門課更加能夠對學生的素質產生影響。
3 工程訓練中開展素質教育的內容
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四個方面。根據工程訓練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教學本身的特點,在工程訓練中開展素質教育,應著眼于對學生的各種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如勞動觀念、組織觀念、安全意識、經濟意識、管理意識、環保意識等,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措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各方面的修養。
3.1組織紀律觀念的培養
工程訓練的場地在廠房(車間),廠房不同于教室,擺放了各種機床設備、各種工夾量具、材料和產品,且實習地點比較分散,機床轟響聲不絕于耳,一改往日教室寧靜、嚴肅的氣氛。為加強管理,保證工程訓練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工程訓練中心建有“學生實習守則”、“安全操作規程”、“實習學生考勤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和實習廠的廠紀廠規。而且許多紀律、規范性的制度與課堂上有所區別,更加趨向于實際的工作制度是上下班制度,工程訓練中心的上下班完全按照企業上下班制度執行,學生必須嚴格遵守時間制度,使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松散的作風得到明顯的改進。在訓練過程中,學生要穿工作服、戴安全帽,要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按時開動機床,嚴格遵守工藝流程加工產品,按照標準對產品進行嚴格檢驗,遵守工量具保管制度,執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和文明生產等各項規定。這一切就構成了一套強化組織紀律觀念的訓練,并貫穿于整個工程訓練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摒棄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氣,逐步養成遵守紀律、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的良好工作作風。
3.2勞動觀念的培養
通過工程訓練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事實上,勞動是工程訓練的基礎,在工程訓練中動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要經受站、蹲、搖、鋸、挫、磨等體力和技能的訓練;要承受強光、高溫、電弧、噪音、灰塵和油污環境的考驗;要經歷手起泡、腳發脹、腰酸背痛的磨練。在苦臟累的交替中鍛煉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多種簡單重復的勞動中磨練出頑強的意志。而這種精神和意志正是獻身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思想基礎。同時學生自己加工出了產品,會品嘗到勞動收獲后的喜悅,這樣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就把學校教育同經濟建設、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真正了解勞動的意義和重要性,有利于形成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從而摒棄鄙視勞動、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同時提高了對勞動創造世界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認識,加深了實踐出真知的理解。
3.3安全意識的培養
從工程訓練的動員會開始,就通過訓練中心領導和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安全意識教育。把操作訓練中容易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及可導致的后果闡述明白,通過過去操作實訓中因違反操作規程而出現的事故典型事例講解給學生起到了警示作用,從而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在操作訓練期間,指導老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也對安全意識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各工種的指導老師要經常地巡視、檢查。從學生的著裝、戴帽以及他們在操作過程中的行為入手,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和及時糾正,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指導老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自己首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也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而且讓學生在前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牢固的安全意識,并把這種安全意識和嚴于律己的品格帶到未來的實際工作中。
3.4經濟意識和質量意識培養
工程訓練向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直接接觸社會的實踐場所,學生不僅要參加勞動,而且要按照圖紙要求加工出產品來,在進行產品加工過程中,要使學生懂得產品的成本核算,選擇準確的加工材料和加工工藝,再用最經濟的加工方法加工出合格的產品來,樹立起經濟觀點。實訓中還要求學生參與產品檢測,這不僅使學生學會各種量具及檢測方法,而且通過產品的檢測了解各種缺陷及缺陷產生的原因,找出防止產生廢品的途徑,增強質量意識,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
3.5群體意識的培養
群體意識就是一個人在集體的環境里所養成的與各個成員的協作精神。在社會分工日趨細致的今天,單憑個人能力是很難有大的成就,因此群體意識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工程訓練過程中可以利用某些產品或項目把相關學生組織起來,通過協同地完成任務來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比如設計一個簡單的實做零件,分別有幾個人完成,要求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任務。通過簡單的訓練,學生就能體會到群體的力量。在實訓各個環節中的分工合作,指導老師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工件加工,進行團體意識的教育。
3.6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有競爭力的資本,也是在激烈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法寶,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任務。新的工程訓練教學體系,面對發展中的現代制造技術,對學生要進行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全面訓練。將新知識、新技術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載體,將從單純的知識灌輸和技能培訓,逐步走向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工程訓練當中,在學生熟練掌握操作設備、熟悉工藝過程、完成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各工種增加了自主設計和獨立制作的創新訓練,讓學生站在較高層次上,思考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創意,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通過自主設計訓練和創新思維報告,使學生實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
3.7市場意識和管理意識的培養
科技進步和市場經濟發展對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也顯得越發重要,在工程訓練過程中,結合所加工的產品開展市場、管理和經濟效益三者關系的討論,通過實例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整個產品的流通環節,以及三者與生產企業的厲害關系。還可以通過采取實驗報告的模式,讓學生針對產品做市場調查,成本核算,生產管理,市場推廣等環節的虛擬生產全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和管理意識。
綜上所述,工程訓練是一個時間長、實踐內容豐富、真實性強、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工程技術人員素質訓練和培養的一個特殊環境,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其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