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列主義傳播到亞洲后,亞洲各社會主義國家都以自身國情和馬列主義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馬列主義,并通常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命名。越南的胡志明思想正是相當于中國毛澤東思想的,具有越南特色的馬列主義。本文試根據越南相關文獻對規約胡志明思想的定義,闡釋其基本內容,并進一步從越南傳統思想、中國儒學、西方民本主義和馬列主義四個方面分析胡志明思想的來源。
關鍵詞:胡志明思想馬列主義越南傳統思想儒學民本主義
1.胡志明思想的定義
在胡志明思想的指導下,越南人民取得了“八月革命”和抗法、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光榮地結束了越南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祖國統一而進行的長達100多年的英勇頑強的斗爭。然而,直到1991年6月,越南共產黨的七屆全國代表大會才正式把胡志明思想確定為越南共產黨的“思想基石和行動指南”,也是自此,才開始厘清胡志明思想的概念與范疇。
最早給胡志明思想下定義的是越南共產黨官方。1991年1月14日,武元甲大將在印度加爾各答舉行的“胡志明、越南和世界和平”國際研討會上指出:“胡志明思想是馬列主義在越南民族解放事業和新社會建設事業的實際中的創造性運用,是馬列主義的新發展,胡志明思想是一個體系,概括起來,就是:為祖國謀獨立和統一,為人民謀自由和民主,為全人類謀平等和幸福,為各民族謀和平和友誼,為時代文化和人文關系謀發展”。同年6月24日,阮文靈總書記代表(六屆)越共中央在越共“七大”上作報告時進一步強調:“胡志明思想是馬列主義在我國具體條件下創造性運用的結果”。該報告認為,在實踐中,胡志明思想已經成為越共和越南各民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越南學術界隨后也進一步探討了胡志明思想的內涵。鄧春奇(1992)認為:“胡志明思想是關于本世紀與風云變幻的世界形勢相聯系的越南人民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系列論點體系,它涵著一切領域,與階級和民族、社會和個人、國家和國際生活均有聯系。”陳文饒(1992)則說:“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結合起來乃是胡志明思想的精髓所在。在胡伯伯看來,人民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只是一面旗幟,始終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獨立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條件,只有建設社會主義才能鞏固獨立,這就是胡志明思想”。
結合以上講話與研究,本文將胡志明思想的定義厘定為:胡志明思想是胡志明等人以馬列主義為核心,結合越南革命與建設實際,將傳承越南民族文化和吸收現代思想精華二者有機融合,對越南民族獨立和國家發展進行綜合性指導的戰略思想體系。
2.胡志明思想的主要內容
2.1人文思想
胡志明在深入學習并領會馬列主義中改造世界的觀點后,對人的自由與解放問題進行了充分思考。人的自由、平等和自我實現是胡志明人文思想的核心,也可以說是其政治、軍事與文化思想最終指向的目標。
2.2政治思想
胡志明政治思想是胡志明思想最大的組成部分,正是這一思想指導長達60多年的越南革命事業取得了勝利,因此,它最充分地體現了胡志明思想在越南具體環境和條件下吸收、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的特點,以及這一過程中在馬列主義基礎上獨立發展起來的創造性思維、在民族和時代的一系列緊迫問題上對馬列主義思想的極大發展和豐富。胡志明的政治思想體系主要包括:關于殖民主義理論和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革命的理論;關于民族問題以及民族與階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和諧統一思想;指導革命斗爭的戰略和策略科學和藝術;關于越南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途徑的思想;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愛國運動相結合產生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關于新型民主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由人民管理、一切為了人民——的民本主義思想。
2.3軍事思想
胡志明是越南的民族解放英雄,同時也是越南革命戰爭的天才的戰略家,是越南人民武裝力量的締造者。在領導革命斗爭過程中,胡志明和越南共產黨把民族軍事傳統,東、西方軍事的精華同馬列主義軍事理論巧妙地結合起來,在越南共產黨軍事路線的思想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胡志明軍事理論。胡志明軍事思想體系可以概括為四點,即軍隊建設、群眾斗爭、起義理論和全民抗戰。
2.3.1軍隊建設
胡志明軍事思想強調“全民動員,全民武裝”,建設以民眾為核心的革命軍隊。
2.3.2群眾斗爭
進行群眾斗爭要求建立革命根據地和干部培訓基地,逐步發展力量,進行宣傳,發動群眾與國內外反動勢力奮起斗爭。
2.3.3起義理論
即先部分起義,進而發展為總起義,把群眾的政治暴力和武裝力量的斗爭結合起來。
2.3.4全民抗戰
胡志明軍事思想在戰略層面可表述為:全民抗戰,全面抗戰,以小勝大,以仁義戰勝兇殘,以進攻取代消極防守,對敵占區進行蠶食,不斷取得局部勝利,進而爭取全面勝利。
2.4胡志明文化思想
胡志明有民族解放英雄和文化名人的殊譽,在進步人類中聲望遠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決議也曾對胡志明的文化事業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他的文化思想是越南民族文化現代化的集中體現,體現了越南民族的本色,成為越南民族愿望的化身和增進相互了解思想的典型代表。胡志明的文化思想范疇非常廣泛。包括生活文化(吃、穿、住、為人處事、交際等)、勞動文化、治國文化及個人必備的文化素質等。
3.胡志明思想的來源
3.1越南傳統思想
這是形成胡志明大團結思想的重要基礎。越南于1885年正式淪為法國殖民地,越南人民從此痛苦地生活在法國殖民者的統治下。胡志明本人也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早年看盡民間困苦。因此,越南民眾內心天然具有愛國和團結的思想意識,胡志明則對這一民眾意識進行了強化和系統化。
胡志明思想中特別重視家——鄉——國家三者的統一,看重國家組成部分,即民眾個體的力量,引用中國典籍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并賦予其新的意義,對愛國精神和團結抗戰進行了強調。他說:“我國人民有一顆濃厚的愛國心。這就是我民族的優秀傳統。從古至今,每當祖國受到侵略,那種愛國精神就會激發,并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淹沒一切危險,困難,擊退所有的侵略者和賣國賊。”(1995:171)
胡志明的救國思想意識也深受潘佩珠、潘周貞等前輩關于民族團結,國際團結思想的影響。越南民族團結的優秀傳統緊緊地連接著越南民族,并深深地影響著越南共產黨。胡志明認為,民族團結的優秀傳統是越南民族的寶貴經驗也是越南共產黨必須牢記和實踐的。“歷史留給我們這樣的教訓:什么時候我民族團結一致,我國就能獨立、自由。相反,什么時候我民族不團結,就要被侵略。”(1995:217)由此,他教導越南人民說:“我國人民必須記住:同情,同力,同心,同盟!”(1995:229)這正是指引越南人民取得獨立、自由的必經之路。
3.2儒學思想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便對越南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看成越南文化的淵源和母體。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學,這也是胡志明思想的重要基礎。胡志明的家庭有著濃厚的儒學氛圍,父親是漢文教師,從小深受影響的胡志明本來就對儒學有深刻理解,再加上胡志明本人曾在中國游學和參加革命,儒學思想對他的潛移默化更加強烈。在其著作和講話中,胡志明多次提及儒學中的大同世界和仁愛思想,以儒家經典描繪的大同世界為建設理想社會的藍本,要求黨員和干部必須具備儒家崇尚的仁、義、志、勇、廉的美德,認為這樣才能志公無私,一心一意為黨,為祖國,為同胞服務。
3.3西方民本主義思想
西方文化中的民本主義,具體為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也是胡志明到達法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尋求救國之路時吸取的思想元素。在尋求救國道路的過程中,胡志明深入學習了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9年法國的《人權和民權宣言》,以及盧梭等作家的著作,還在接觸基督教的過程中對耶穌的博愛精神感受甚深。胡志明對西方文化價值的深刻理解,影響了他處理事物的方法和思想觀念,西方民本主義思想也成為胡志明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
3.4馬列主義思想
這是胡志明思想最重要的來源。從1911年開始胡志明到國外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并一直保持與世界工人運動聯系。到1920年,整個10年里,胡志明研究馬列主義關于理論研究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學說。胡志明也深刻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的作用,人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原理。胡志明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優點在于得出了唯物辯證法理論,同時把唯物辯證法理論應用到研究人類歷史的社會中,使歷史唯物主義得以出現。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勞動人民是創造每個人類民族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正主人。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現使胡志明能更準確地研究群眾的社會生活和使當時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變化與歷史條件的變化得到最準確的解釋。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資本主義的滅亡是必然,資本主義必將被美好的社會所代替,而這樣的社會就是社會主義。因此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使胡志明真正理解清楚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資本主義如何轉變成帝國主義。使胡志明清楚越南人民也需要美好的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此外,胡志明也學習并接受了列寧關于資本主義轉變成帝國主義最大的特點就是侵略、統治、剝削弱小國家來形成他們的殖民體系,所以世界上的被壓迫民族和無產階級必須團結起來的觀點。
通過對馬列主義著作的學習,胡志明提出必須集合,團結世界各民族的革命力量來反抗帝國主義和傀儡政權。在馬列主義思想里,胡志明找到了能準確評價人類和民族文化遺產的辯證方法,也清楚了在集合國內外革命力量中需要繼續發展什么,克服什么和補充什么,理清了階級與民族、殖民革命與宗主國革命等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胡志明在越南革命中提出建立大團結思想的觀點,他的大團結觀點體現出獨立、自由、創新、不教條、不守舊的特點。
4.結論
在厘清胡志明思想的定義、內容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分析了胡志明思想的幾個主要來源。我們可以看出,胡志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核心,結合越南民族團結愛國的優秀傳統,汲取中國儒學思想和西方民本主義思想的精華,最終形成胡志明思想的成熟體系——民族解放、階級解放、人類解放思想,民族獨立與社會主義結合,民族力量與時代力量結合,人民力量與民族大團結結合;建立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的國家;建設全民的國防力量和建設人民武裝力量;發展經濟與文化,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培養勤儉廉政、志公無私的革命道德,建設純潔、扎實的黨,干部、黨員,培養領導人成為人民忠實奴仆的一系列思想體系。因此,胡志明思想成為越南共產黨和越南各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H? Chí Minh. 1980. Tuy?n T?p[M]. Hanoi: Nxb. S? th?t.
[2] H? Chí Minh. 1995. Toàn T?p[M]. Hanoi: Nxb. Chính tr? qu?c gia.
[3]武元甲:《最困難時刻觀看世界變化,胡志明思想永存》,胡志明市市委社會科學處出版,1994年。
[4]裴廷房:《從孫子兵法看胡志明主席的軍事思想和事業》,人民軍隊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