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號稱三尺講臺上“最難當的老師”——中學教師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職業群體,面對最具挑戰的正處于第二次飛躍期的學生們,在肩負培養和教育祖國棟梁的同時自身職業生涯也出現了發展瓶頸。針對目前中學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困境,本文將從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學角度對瓶頸進行分析、調查及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有效措施,促進中學教師職業生涯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學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瓶頸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陽光的職業,教師常常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與一般崗位不同,教師職業生涯充滿諸多專業性的要求,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并對教師的成長發揮著決定性的影響。
1 中學教師在職業生涯中的發展瓶頸
所謂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根據美國組織行為專家道格拉斯霍爾(Douglas T. Hall)的觀點,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在對個人和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標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簡言之,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個人性格特點和興趣;具備的能力、條件和專業知識;社會需求和市場三點中尋找平衡點。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需經歷一系列不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下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會呈現不同的特點:
瓶頸一:在思想上,中學教師卷入壓力不斷升級的循環模式
所謂工作壓力,就是指在工作場所產生的壓力或由于從事工作本身帶來的壓力,它是工作中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與意識到的工作要求之間不相稱的反應。中學教師剛好夾在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間的過渡時期,而這一時期又恰好是學生最叛逆的成長階段,從“小學”的不懂事,到面臨未來第一次人生方向選擇——“高考”,過度關注升學率,給中學老師造成了重大的負擔和壓力。

瓶頸二:在行為上,中學教師對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產生倦怠
教師的生涯起點,源自于初期一節節、一級級的展示課、比賽課,這些生動的課程不僅可以擴展學生們的發散思維,還可以助于老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調查中發現,用“分數”定奪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了一種規則,為了學生能更好地懂得考試并在考試中獲取高分,已經成為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目標,這種長期的“背多分”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成長,也不利于教師在追求不斷進步和創新空間中的提升,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授課變成單調任務教育的倦怠心理。
瓶頸三:在制度上,學校管理重結果不看過程,績效考評制度缺乏實際
教師的活動和成長與學校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教師作為學校教育事業的主要參與者,學校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不可忽略與替代的作用,教師也必須依賴學校提供的良好教學環境和教師發展平臺才能實現自身的成長。但是調查中發現,許多學校績效考評制度重結果不看過程,重數量不看質量,重形式不看實際,這些缺乏人性化的考評制度不僅不利于教師身心健康發展,更加劇教師對自身這一職業的不滿。
就教師在自己專業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筆者對中山市城區兩所普通高中,兩所初級中學合計358名教師,中山市鎮區兩所普通高中,兩所初級中學合計342名教師,總共700名不同層次的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效問卷658份),提出了中學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瓶頸的幾點成因如下。
2 中學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瓶頸的成因分析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在剛參加工作時,對工作都是滿腔熱情、樂于奉獻的,當初職業生涯的選擇是源于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具有現的社會意義,期望有所作為。但是在實際中,由于教師是一種多應激的職業,教師既需要承受著外在期望的壓力,又需要面對內在的角色沖突,加上期望與現實的差距以及不夠理想的工作環境、不夠理想的人際關系、不夠理想的社會支持等,久而久之許多老師形成心理學上所謂的“習得性無助感”。具體來說,教師專業發展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制約:
2.1自主發展缺少路徑
教師自主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思潮,教師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之后要想再進一步提高,就需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豐富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調查中發現,39.31%得老師認為自身職業生涯發展中最欠缺的就是缺少培訓。長期以來,有組織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唯一方式即是教師技能培訓,但現實生活中這種培訓大多采用教育理論培訓的方式,沒有特殊的針對性,很多教師由于找不到適合自身獨特性的自主發展路徑,相應專業水平的提升缺乏內在的生成力,最終導致教師們只能墨守成規,放棄競爭,采取回避的態度來逃避失敗。
2.2評價激勵機制缺少創新
調查中發現,29.3%的老師對學校的評價激勵制度表示不夠滿意。這些論資排輩和內部缺乏公平競爭的機制,大大抑制了教師的特色化發展。教師評優制度只關注評選結果而不注重過程,使教師獲得榮譽后的后續管理成為“真空”。由于榮譽獲得后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提高機制,使得這些優秀的教師逐漸喪失了前進的動力。
2.3教育理想缺少追求
在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中,許多教師經過多年的積累,獲得了一定的榮譽、職稱或職務后,免不了產生懈怠心理,缺少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另外,在很多學校有一些本來在教學研究上十分優秀的教師, 由于“教而優則仕” 而遺憾地荒疏了對自己“責任田” 的教學與管理, 從而放棄了專業成長的權利。
教師發展的層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與中學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更是決定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許多教師并沒有及時認清自身職業的特殊性,產生了一系列不利于教學發展的負面影響:
3 教師職業生涯遇到瓶頸時的負面影響
3.1教學效果
教師職業倦怠的負面情緒如焦慮、壓抑、憂郁、暴躁、沮喪等,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不僅進一步影響了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而且影響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其結果必然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降低。這些結果既無法管理好課堂紀律問題,又使得教學效果不佳,最終導致師生形成消極互動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
3.2學生成長
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教師緊密相關。教師的處世風格、講課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的發展。自身產生倦怠心理的老師,容易戴著“灰色眼睛”看待一切,甚至遷怒與學生,動輒訓斥,使學生感到莫名其妙或心情壓抑,緊張不安,試想在這樣的氣氛下學習,學生也會被感染,從而產生不良情緒。
3.3教師發展
教師從事工作時壓力太大,會導致智力上的遲滯,注意力無法集中,難以專心研究學問,失去了對各項工作的靈敏。并且隨著工作量的加大會相伴產生連鎖性亞健康狀態的生理反應,有研究表明,持續的焦慮、沮喪、緊張和缺乏信心會加速已有疾病的惡化或影響身體防御系統正常工作,使身體免疫力下降而出現疾病。此外,過大的職業壓力還會導致人際關系上的惡化,在人際關系上變得疏離,退縮,摩擦增多,情緒充滿憂郁和攻擊性。
4 中學教師正確設計職業生涯的幾點建議
職業生涯是與個體的現實條件、環境密切關聯的發展過程。這種關聯表現為“人”與“職”的匹配與適應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主要的表現為身體素質、智力和個性特征上的差異,最終又表現為能力與性格上的差異。職業是社會分工過程中形成的,每個職業都有其自身的性質和內容,對于任職者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個體的差異和職業的多樣性的存在,使每個人都不可能適應社會上的每一種職業。因而,職業和職業性質與就職者個性特征之間的合理配合對組織和個人雙方都有好處。同時,一定時間范圍內,各種職業及其要求具有相對穩定性,同時個人特征在一定時間里也保持相對穩定。這也正是人與職可能匹配的前提。
——發現職業興趣,設定職業理想——詢問自己的內心、傾聽家人和朋友對自己的評價,可以選擇職業測評工具,發現職業興趣,進而勾勒未來職業生活的理想圖畫。
——自我評估和環境分析——通過自我分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且依據現實情況清晰地把握,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實踐。
——了解職業環境,確立職業發展目標——通過參加培訓、向老輩專家們咨詢或上網搜尋,了解真實職業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任職資格、與其相匹配的風格和價值觀等。只有在對個人進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對環境有較深入了解后,我們才能真正結合個人職業理想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
——制定和實踐學期行動計劃——為職業目標的實現設定短期的計劃,可根據具體的職業要求,尋找自身的差距,制定提高能力的行動計劃,嚴格執行。主要行動路線在于,提高自己與理想職業相匹配的能力。
5 從心理學角度看待中學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瓶頸的幾點建議:
對于中國教育的現狀,中學教師也許不能改變太多社會因素,但是卻可以清醒認識到教師職業生涯遇到瓶頸很多時候是源于自己的內因,故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壓能力,一個具有自信和耐壓能力強的人是比較容易跨越這個瓶頸的。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自己的心理困境:
5.1虛心請教,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教師的工作無法單打獨斗,是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影響和相互感染,簡單而言,教師這個團體需要良好的工作和文化氛圍。作為教師,應虛心向名門教師尋求經驗,虛心與科組成員進行分析學習,努力向著共同的教育目標,形成了一條獨特的科研文化的“生物鏈”,達到“1+1>2”的提升效果。
5.2上好課是提煉成長素材的基礎
課堂是教師成長的土壤,課堂是教師的“責任田”。作為一名稱職的中學教師,應端正教學態度,努力鉆研新課標;合理分析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培養學生能力,科學運用教學法;尊重學生自我發展,探索教學環節設計。老師在教學上的成就會使教師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不應輕易忽視。
5.3勤于學習與反思
我們成長的另一個因素是不斷學習與反思。自己的課堂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努力去反思,并且要養成把自己的反思及時記錄下來的習慣。中學教師在自身職業生涯發展中,年復一年的經驗是教師成熟的資本,及時學習和反思有助于教師以新思維新理念灌輸到課堂教學中。
5.4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告訴我們,工作壓力和工作績效是成倒U型曲線,過小或過大的工作壓力,都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業績也會受到相應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找到這個最適點或最佳區域,并以此為標準,對過大或過小的壓力進行調節,保持快樂的工作情緒,善于從工作中尋找興奮點來激發工作熱情。
5.5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
教師應了解到自身事業發展的現實可能性和局限性,不能一味追求專業上的過高標準,一味感到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從而使自己時時處于緊張、亢奮的狀態。從教育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難免會有缺點和過失,教師對學生不應期望過高,只要能捧著一顆愛心去引導、關心和熱愛學生,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如何突破教師專業成長瓶頸的制約是關鍵。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道路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自覺地變“要我成長”為“我要成長”,將讀書、實踐、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教師專業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耶胡迪·巴魯.職業生涯管理教程[M].陳濤,?孫濤,?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張再生.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周文霞.職業生涯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4]杜映梅.職業生涯管理[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