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蔡銘超的主業是服裝,副業才是經營廈門心和拍賣。
但每次讓他“聲名大噪”的,不是服裝,也不是拍賣,都是令人咋舌的藏品。
2006年,蔡銘超以1.16億港幣的價格,在香港蘇富比拍下明永樂釋迦牟尼坐像,創造了中國工藝品的成交世界紀錄,成為年度焦點,蔡銘超也以“第一位將天價藝術品收入囊中的內地買家”同時登上香港各大媒體,成為新聞人物。
現如今,他又以“天價”3149萬歐元拍下圓明園獸首,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干事牛憲峰3月2日在于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收藏顧問蔡銘超參與了圓明園免、鼠首在法國巴黎的拍賣,并成為了最后競拍者。牛憲峰告訴記者:雖然蔡銘超以總計3149萬歐元的價格在法國巴黎拍下了圓明園免、鼠首,但由于尚未付款,且目前仍在付款期限內,因此拍賣能否最終成交尚屬未知。
從服裝生意到拍賣行“VlP”
在圈內人的眼里,老蔡這人為人熱情,個性爽朗。
蔡銘超的家鄉在離廈門不遠的晉江,那里曾經是中國最發達的服裝批發市場,也是一個盛產商人的地方。和當地走出的很多大商人——包括連年進入胡潤和福布斯榜前5名的許榮茂一樣,蔡銘超也是做服裝起家的。
直到上世紀90年代,為了“以瓷會友”,蔡銘超開了廈門七月情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有實業提供的資金,蔡銘超借收藏廣交圈內朋友,學到了許多門道。幾年后,他掛靠作為國有企業的廈門國際商品拍賣公司,成為拍賣部的經理。
2004年,國家實行藝術品拍賣許可證制度以后,蔡銘超主持了廈門市的首次藝術品拍賣——廈門2004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當時一只元代青花瓷器——玉壺春瓶以8873-元的價格成交。“廈門市場古董的價格要比北京、上海等地低得多,升值空間巨大,歷次拍賣,95%以上的收藏品都被外地人買走。”廈門也從此成了國內藝術品收藏家的“淘寶”之地。2005年,廈門國拍把執照收回去,蔡銘超馬上自立門戶,成立了心和藝術品拍賣公司。
擁有自己的拍賣公司時,蔡銘超早已是蘇富比、佳士得等大拍賣行眼中的“VIP”了。據接近蔡銘超的人士透露,近兩年,蘇富比、佳士得等大拍賣行也開始關注內地買家,常常把拍品送過來巡展。“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搭理我們,現在蔡和他的好多朋友早已是貴賓了。”
員工:蔡有魄力,追求完美
“蔡銘超做事很有魄力,大事情的決斷上向來很干脆、果斷,不過,在一些小事情、小細節上,他卻是非常挑剔。”林上欽,廈門心和藝術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跟了蔡銘超整整10年,他這么評價蔡銘超。
林上欽說,上世紀90年代,蔡銘超做過服裝生意、工藝品出口、茶葉買賣,還開了一個航空售票點。2000年起,蔡銘超開始收藏藝術品,2001年涉足拍賣行業。
“蔡銘超非常追求完美,涉足拍賣行業后,每天都在研究藏品,一有時間就把玩、研究。想不出他有什么別的興趣愛好,似乎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寶貝。”
林上欽說,前幾年,因為包裝問題,我們的一件拍品在飛機上被震破,賠了委托方50萬元,這件事情給蔡銘超的震動很大。后來,每次拍賣,只要蔡銘超有空,他都會從頭到尾親自嚴格把關。從寶貝的征集到打包回來,蔡銘超都要親自過目。拍賣會前,要給寶貝拍照、出畫冊,該請什么樣的攝影師,拍攝時,該從哪個角度、如何打燈光,他都要親自盯著。
“蔡銘超對信譽很重視,經常在很多場合聽他說,做企業要講信用。工作之外,蔡銘超對員工的生活很照顧,他租好公寓給員工做宿舍,洗衣機、空調等等家電都安排好了,環境也不錯。公司10多名員工,流動性很小。”林上欽說。
蔡銘超是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顧問。林上欽說,那是在2007年,蔡銘超拍下金佛后,受該基金會邀請而加入的。 “他定期到北京開會,但我們并不知道他具體參與基金會里的什么工作。”
對于此次參與免鼠首的拍賣,林上欽說,公司員工全都不知情,只知道蔡銘超1日晚上去北京出差,就如同2006年在香港拍得金佛時一樣,事先我們也全不知情。“免鼠首的拍賣應該是他的個人行為,不是企業行為。”當問及蔡銘超的資金來源時,林上欽說:“都是他的自有資金吧。”
蔡銘超喜歡穿立領的中式服裝,為人隨和,這是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
他的心和藝術拍賣行在白鷺洲,兩層大門把守著,正常情況下,總是關著。摁了門鈴,有人來開。入內,便看到一尊毛主席銅像,工作人員說,這也是個文物,蔡總從北京拍回來的。毛主席塑像下面有個方形木墩,正面刻著鮮紅的“忠”字。
一樓前臺的墻壁上還掛著一幅毛主席畫像,兩邊插著兩面中國國旗。員工說,公司里的裝修都是蔡總定的。
沿著樓梯走到二樓便是蔡銘超的辦公室。若不仔細,壓根看不出門在哪,門面和墻融合成一個整體,顯得很隱蔽。工作人員說,蔡總辦公室的門不用鑰匙,是刷卡的,刷卡后自動打開。
蔡銘超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幅“銘心超我”的字,一位知名書法家題寫的。工作人員說,這幾個字的意思是不斷超越自我,蔡銘超經常用這幾個字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