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當中會掌握多種個人技能,逐漸培養出各種個人品質,成為不同的“我”(因為每個人在談到自己時,總會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稱自己為“我”,從而與他人區分開來)。
——讓·維伊塞(Jean Vaysse)
不,問題的關鍵絕不僅僅因為你曾是一名技術工人。
真正的問題其實更加復雜。
真正的問題就在于:所有步入商界、想要創業的人都必須集三種身份于一身:創業者、管理者和專業人士,并且同時肩負這三重職能。
而這三種身份和職能卻互不認賬,都想成為其余二者的領導者,而不愿被領導。這樣的情況便加劇了問題的復雜性。
于是,為了擺脫前任老板的領導,他們三人共同開創了一番事業。這之后,爭奪領導權的紛爭也就拉開了帷幕。
胖子和瘦子
為了能讓你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分析一下我們體內各種品性之間互相作用的方式。就拿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兩種個人特點來說吧——胖子和瘦子。
你是否曾經有過節食的打算呢?
一個星期六的中午,你正在看電視,電視里正在播放一場體育比賽,映入你眼簾的全是運動員們矯健的身影,你感受到的也是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而你呢?你正坐在沙發上,悠閑自得地吃著三明治。從兩個小時前你坐在電視前開始,這已經是第二個了。
這時,突然有個人對你說:“你還吃?看看你自己,這么胖!你都已經胖得不成樣子了!趕快做點什么,減減肥吧!”一語驚醒夢中人,看著畫面里身輕如燕的運動員,剎那間,你覺得自己身形臃腫,行動遲緩。
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在他人的提醒下,潛意識當中的自我被喚醒,逐漸認識到我們應有的模樣,應該履行的職責。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這個“我”稱做瘦子。
誰是瘦子?瘦子是一個強調紀律、重視訓練以及組織性的人。他不能容忍絲毫的違規,是一個自以為是、堅持細節、偏執的獨裁者。
瘦子們對體態臃腫的胖子深惡痛絕。他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無所事事。他們希望看見人們總是保持工作的狀態,維持一種運動的興奮性。他們的人生信條就是生存即行動。
瘦子已經成功地從胖子手中奪過了領導權。注意了——事情馬上就要發生變化了。
就在你發現這一變化之前,你已經把所有會導致發胖的食品都清掃出了冰箱。你還買了新的跑步鞋、杠鈴以及運動衫。你身邊的一切都在改變,你的生活又有了新目標。
星期二晚上,你再次稱重,發現又少了1磅!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棒了,你馬上就會變成一個瘦子。
星期三,你越發得意起來。于是,早晨你多跑了一小時,晚上又多跑了半小時。
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運動成果如何。你脫掉所有的衣服,激動不已地走進浴室,期待著體重計能告訴你一個更激動人心的數字。你踩上去,低頭一看。你看到的是……一切維持原狀。你連1盎司都沒輕,體重仍然和星期二的一模一樣。
你有些沮喪,開始覺得有些難過。“我做了那么多的運動,出了那么多的汗,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可結果卻是——一無所獲?這不公平!”可是,你能做的只是聳聳肩膀。畢竟,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上床睡覺時,你發誓明天一定要加倍努力。然而,事情又已經有了轉變。
直到星期四的早晨,你才知道究竟是什么發生了轉變。
外面下雨了。
房間里有些冷。
你覺得事情已經有了變化。
是什么呢?
一兩分鐘之內,你很難說出答案。
沒多久,你就明白了:你身體內的另一個自我又出現了。
那就是——消失了一段時間的胖子!
他又回來了!
而且,這一次他不想再離開了。
事實上,他現在根本就不想起床。外面很冷。“跑步?你不是和我開玩笑吧。”胖子根本不想做什么與運動有關的事情,他唯一感興趣的可能就只有吃東西這一件事了。
然后,突然間,你發現自己竟然站在冰箱前,而冰箱里裝滿了吃的。
于是,你忘記了馬拉松,也忘記了跑步機,什么運動衫、杠鈴,還有跑步鞋,全都讓它們見鬼去吧。
胖子回來了,重新奪回了屬于他的權力。
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因為我們就像著了魔一樣,覺得我們就是自己,一個完整的人。
當瘦子們決定改變現狀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們相信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作的。
可是,事實卻是作決定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們。
瘦子與胖子不僅性格完全不同,而且他們的需求、興趣以及生活方式也迥然不同。
這就是他們互相不喜歡的原因。他們的想法完全南轅北轍。
我們的問題在于,當瘦子占上風時,他的需求、興趣以及生活方式就成了主導你行為的唯一準則。
我們會這樣做并不是因為我們優柔寡斷,也并不代表我們不可靠。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完全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各種不同性格品性的綜合體,而每種性格和品性感興趣的方面和做事情的方式都不同。假如你要求性格當中的任何一個特點俯首稱臣,那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戰斗勢必會因此而打響,一場大規模的內戰甚至也有可能全面爆發。
任何親身經歷過胖子和瘦子之爭的人都能明白我的意思。(是不是我們所有人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呢?)你不可能讓它們和平共處,其中必有一方不得不作出讓步。對于這一點,它們自己也很清楚。
實際上,小企業家們自身內部也面臨著同樣的戰爭。
不過,這是一場發生在創業者、管理者以及專業人士之間的三方戰爭。
不幸的是,這是一場誰也無法贏得的戰爭。
弄清楚了他們之間的不同,你就會知道原因了。
創業者
創業者可以把那些最微不足道、最平凡的事情和條件轉變為一次出類拔萃的機會。在這三種身份的人物當中,創業者是個空想家,腦子里成天裝滿了各種夢想,或者說他代表的是一種潛在的力量。他用想象照亮未來,就像化學里的催化劑一樣,促使各種變化的發生。
創業者生活在未來,從不留戀過去,也幾乎很少會停留在現在。當他能夠自由構建自己的夢想,將種種“假設”和“如果”付諸實踐的時候,他就會變成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在科學領域,那些具備創業者素質的人通常會從事一些極其抽象的工作,例如粒子物理、基礎數學以及天文學理論;在藝術界里,他們通常會在高尚的先鋒藝術方面嶄露頭角;在商場上,創業者的角色往往是改革的發起人、偉大的戰略家、新市場的發現者,成為令全世界折服的商業巨子——如西爾斯·羅巴克、亨利·福特、IBM的創始人湯姆·沃森以及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洛克。
創業者是我們創造力的源泉——通常,他最擅長的就是處理未知的事物,加速未來的到來,創造可能性,扭轉混亂的局面,以及營造和諧的氣氛。
每一位強勢的創業者都希望能把一切都操控于自己的股掌之間。生活在未來幻想世界當中的他們需要完全掌控現實中的人和事,從而保證他能全神貫注地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之中。
假如創業者需要改變現狀,他就會做出各種各樣的破壞行為,而他身邊的人就會因此而感到不安與惶恐。
通常的結果就是,他發現自己已經高高凌駕于眾人之上。
他與其他人的距離越遠,他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工作也越多,從而才能推動他的軍團繼續朝他的夢想方向前進。
這樣的情況反復發生,久而久之,創業者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在這個世界上,過剩的是機遇,缺乏的是激情和行動。
問題就在于,如何才能加快步伐,趕上機遇的腳步?
為了實現目標,他通常采用的方法不外乎威逼利誘、冷言諷刺、阿諛奉承以及厲聲呵斥。最后,當他用盡所有的方法都無濟于事的時候,為了能讓自己的計劃繼續實施,他只得許下承諾。
對創業者來說,在他們實現夢想的路途上,大多數人都只能充當絆腳石的角色。
管理者
與創業人格不同,管理人格相當實際,體現的是實用至上主義。沒有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計劃,更不可能有秩序;沒有管理者,一切工作都將變成未知數。
正是因為具備了管理者的素質,我們才有可能成為西爾斯那樣的人,有條不紊地做事:從外面買回各種型號的塑料盒,把車庫里那些規格不一的螺絲釘、螺母分類,然后分別放進不同大小的塑料盒里。接著,他會把各種工具按照無可挑剔的順序沿著墻邊擺放整齊——除草工具放在一邊,木工工具則放在另一邊——而且毫無疑問,從此之后,所有的工具就像被釘在了墻上一樣,永遠保持著整齊的排放次序!
如果創業者生活的空間是將來,那么管理者就是生活在過去的人。
創業者渴望控制權,而管理者最渴望獲得的則是嚴謹的秩序。
創業者倡導變革,而管理者則總是情不自禁地想維持目前的狀況。
創業者總是能從各種事件中發現機遇,而管理者的眼里只有問題。
管理者蓋好一間房子之后就會搬進去住,而這間房子也就會成為他永遠的家。
創業者蓋好一間房子之后,就又會馬上開始著手計劃建造另一間房子。
管理者習慣于讓一切都處于一種有條不紊的狀態中,而這一切的創造者就是創業者。
管理者就是那個跟在創業者后面,為他收拾殘局、清理現場的人。沒有創業者,管理者就會毫無用武之地。因為沒有創業者的變革與破壞,管理者也就喪失了工作對象。
不過,沒有管理者,成就事業就成了無稽之談,而社會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沒有創業者,也就沒有任何創新,而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死氣沉沉。
在創業者的遠見卓識與管理者的實用主義之間存在著一種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下,各種偉大的工作和事業才會因此而誕生。
更多內容請見《創業必經的那些事》原著
[作者簡介]
邁克爾#12539;格伯
E-Myth Worldwide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優秀的小企業咨詢專家,成功地掀起了全美小企業革命的浪潮。INC雜志稱他為“世界首席小企業權威”。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其作品被翻譯成了29種語言,行銷140多個國家,得到了世界各地企業管理者的深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