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上半年的財政增長勢頭看,財政收入的增長已經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想界限。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甲地的財政收入增長了30%,乙地的財政收入增長了50%,有地區更甚,增長70%!我們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如此高的程度,增長的速度也如此迅猛。但我們真的是要為此驕傲嗎?或者還有一些隱憂?
被虛增的財政收入
近期各地上半年的財政收入增長數據陸續公布,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GDP與財政收入的比例相差太大。
記者觀察到東北某地區今年的GDP同比增長了10%,而財政收入同比增長卻超過40%。記者與此地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聯系,試著弄清楚財政收入飛速增長的真實原因所在。
此負責人告訴記者,首先要明確財政收入是按照各項地方稅收所對應的經濟稅基估算出的收入能力計算的,它反映的是各地方政府應有的收入規模,要考慮到經濟增長因素和自然的增長率。但實際上,由于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考核,不按照經濟增長規律,而是從上面下來指標,比如今年的財政收入必須要達到某個高度,或不低于前三年之和等等。
所以他認為,財政收入“算不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績考核,當地政府都愿意把自己的財政數字“做”得高,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但讓記者詫異的是,財政收入都是真金白銀,虛高的這部分該怎么辦?預算該怎樣做?做多了,不夠的錢如何籌集;做少了,多出來的錢怎么沒花掉?
還是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預算一定是往高了做的!預算如果做少了,和實際收入差得那么多,這不是難圓其說嗎?而且預算收入是虛高,預算支出也是虛高!兩頭都是虛的!”
眾所周知,政府最重要的兩個經濟數據(預期性的經濟增長指標和具法律約束力的財政收入指標)要一致,這才是決策的科學性所在。政府官員完全明白這個道理,預算是不能做低的。比如今年某地的預算為增長20%,結果財政收入猛增到50%甚至是80%。那么這個預算責任可就非同小可了。“就財政而言,財政預算本是反映政府一個財政年度內的收支狀況的計劃?!边@位負責人感嘆道,“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是根據上面下來的任務多少做預算。所以做預算時都會往高了做,因為大家都知道,增長肯定會高,不會低?!?/p>
簡而言之,財政收入虛增就是財政收入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假的,是數字增長,實際上沒有那么多稅收,也沒有那么多財政收入,實際的財政實力小于財政決算數字所反映的情況。
“硬性增長”方案
如果財政增長完不成預訂的指標怎么辦呢?當地政府還是有辦法的。
第一是靠“引稅”?!耙悺笔琴I稅的修飾語,是指某地將外地的不屬于本地征管范圍的稅收,通過支付給對方企業(納稅人)和稅務部門以及中間人一定費用,將稅繳到本地國庫,作為本地的稅收收入。支付出去的費用就是“引稅”成本。這筆費用有多有少,少則占稅款的30%~40%,多的則占80%?!耙悺币话惆l生在不能完成財政收入任務的前提下,但由于正常情況下,各級的財政收入任務均難以完成,所以“引稅”就成為了普遍情況。
第二是空轉。比如一些鄉鎮政府用自己的資金,以國有資產投資收益、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等名義反復入庫,以此形成財政收入空增長,從而達到完成財政收入任務的目的,其最大特點是沒有法定的納稅人,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等額增長。
第三就是靠和企業拉關系,做工作。這是是指以政府名義協商某關系納稅企業預繳稅款,以保證政府完成當年收入任務。企業當然不能憑空多負擔這筆預支稅款的相關成本,它除了會得到政府財政的若干利益承諾外,預繳的這筆稅款也只是以該企業的名義向有關銀行的貸款,而貸款本息也將由財政處理。每到年底,到企業做工作便成為許多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和財政局長們的主要工作。
此負責人和記者訴苦道:“這沒辦法,上面下來的任務必須要完成的,只能靠這些辦法來解決。現在的預算是越來越難做了!”
由于預算收入虛高和預算支出虛高,才使得一些地區財政收入只有數據沒有錢,“跋前躓后,動輒得咎”。預算難做,是難在不能按照正常的經濟增長速度來制定預算,而是按照上面下達的硬性指標來做預算。預算不是按實際來做,而是按照領導的心理來做。預算是要多做,但要高一點,還是高很多。預算部門心理沒譜,于是造成了兩難境地。
在人們懷疑GDP注水,國民生產總值虛高時,大多數人還是愿意相信財政收入的真實性。政府做預算時,人們也愿意按照這個預算來衡量本地區的經濟前景。但是現在,財政預算也變得眾難群疑,人們不禁要問,預算部門的誠信度哪去了?
虛增的危害
綜上所述,財政虛高的事實,導致許多地方財政只見數據增長卻不見財政好轉。需要地方配套的民生工程和社會公共事業建設項目投入的不斷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無法滿足財政支出的需求。此外,財政虛增還會帶來諸多嚴重后果。
這些財政人表示,首先,預算收入的虛增掩蓋了財政收入的真實性,其實質是一種隱性赤字,如果不及時予以糾正,程度嚴重時,會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經濟、金融秩序混亂。
其次,嚴重影響了財政的再分配職能。財政的再分配職能是以真實有效的財力為基礎的,預算收入虛增并不能形成可用財力,這樣就免不了財政的再分配職能流于形式。
最后,財政收入虛增嚴重時,會影響到國家財政稅收政策和貨幣信貸政策。無論是財政稅收政策還是貨幣信貸政策都是以實際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并且是為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制定的。預算收入虛增,掩蓋了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同時也不能真實反映各行業的發展狀況,最終導致財政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制定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切實際。同時這種不切實際的財政虛增也會給下一任的地方政府帶來極大的壓力,導致下一屆政府無法真實的開展工作,也會陷入虛增的怪圈,形成惡性循環。
虛假的繁榮和浮夸的風氣,反映的是失真的財政“晴雨表”,直接影響了上級在決策時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的正確制定,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