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財政省管縣,陜西省寧陜縣財政局局長胡加順立即激情澎湃,財政人一貫低調嚴謹的個性自然退居次位了。
翻天覆地
“翻天覆地。”胡加順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省管縣后寧陜發生的變化。
一是錢多了。省直管試點前的2006年,寧陜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75萬元,財政總收入2281萬元,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收入8379萬元,地方可用財力11101萬元;而到了試點后的2009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46萬元,財政總收入4840萬元,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收入30060萬元,地方可用財力32000萬元。也就是說,可用財力增長近3倍!
二是錢快了。實行省直管縣財政體制后,補助結算到縣,項目安排到縣,專項補助到縣,財政結算到縣,資金調度到縣,省級直通車大大縮短了時間,實在太給力了!2009年,寧陜縣申報的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在省上相關部門聯審后,僅在15個工作日內就將5400余萬元資金全部撥付到縣。
由此,寧陜縣經濟社會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胡加順特意舉例道,自省管縣實施后,寧陜全面實現了12年免費教育,使這個原本屬于國家級重點扶貧的縣,繼神木、吳起、志丹之后,一躍成為陜西省第4個實行12年免費教育的縣。
縣級財政的挑戰
激情之余,胡加順更富理性。
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后,錢相對多了,縣財政局能不能把錢管好用好呢?這對縣級財政的確是新的挑戰。
胡加順異常冷靜地強調說,他最看重的就是把財政資金管好用好。而記者在其辦公室內發現掛著這樣一幅名言警句:“用財有節,則天下難貧,其富易致也,用財無節,則天下難富,其貧亦易致也”。
寧陜縣財政局為此四招并舉。一是明確責任,解決資金支出進度“慢”的問題。對資金的下達落實實行責任制,做到“早分配、早報批、早撥付、早到位”;二是統籌使用,解決資金安排“散”的問題。加快建立有利于財政資金整合的預算分配機制;積極探索部門間、層級間對同類性質資金進行統籌使用的有效途徑;采取“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等方式對資金整合工作成效明顯的重大項目給予傾斜和優先支持;三是強化監督,建立全面、實時、動態的資金收付信息監控體系;四是建立健全實施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監督評估體系辦法,對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研究建立良好的評估機制,更多地傾聽民意,由群眾來評價資金的使用情況。
現在與未來的難題
試點省管縣,現在的一大問題是,縣市關系怎么處理,市里會不會再“卡”縣呢?胡加順告訴記者,市里對寧陜縣依然很支持,一些需要市里配套的資金,市里依然給予配套。
看來,財政省管縣后,理論上市縣“打架”的問題,現實中可能并不存在。因為,財政上一經省直管,市里可以“卡”縣里的基礎和方式都不存在了,市里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刮”縣了。
當然,地級市的情緒和各界對此的擔憂會繼續客觀存在,直到2012年全國全面實施完財政省管縣后才會告一段落。
財政省管縣,未來的一大難題是,全面實現省管縣,省級財力能管得起嗎?像寧陜這樣的先行試點縣,以后沒有這么多的轉移支付,“財援”驟然下降,怎么辦?
胡加順稱,寧陜先行嘗試,率先享受到了省管縣的“政策紅利”,縣里的社會民生事業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幾年,縣域經濟也因省管縣快速發展,“我們也在不斷培植壯大自己的財源啊”。
而讓寧陜縣等所有縣寬心的是,中央財政今年開始正式實施縣級財力基本保障新機制,這一未來的大難題將不再是難題。